新华要论
学习新思想 改革再出发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面对在全省上下兴起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要思考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我们应当以怎样的视野和境界看待大讨论?应当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参与大讨论?应当从大讨论中感悟和收获怎样的成果?换言之,我们对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解放思想不是漫无边际的遐想,而是有着明确的方向性要求,即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思想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集大成,为解放思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确立了目标内涵。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武装头脑、解放思想、画出最大思想同心圆的过程。统一思想,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在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取得新成效。要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解决对新思想“认识不全面、把握不准确、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进而升华真懂真信真用的思想境界。其次,要在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和今年以来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改革进行到底最新要求上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发出新的号召、作出新的部署。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要深入学习领会并切实掌握和运用好这一有力的思想武器。再次,要在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上取得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江苏发展明确了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和着力点,蕴含着殷切期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总书记为江苏量身定做的最直接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只有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内涵精髓,才能更好地解放思想;也只有通过解放思想完善工作举措,才能把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直面现实、触动思想。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不能浮在表面、泛泛而论,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靶向思维,以勇士的精神和气概直面现实、直指问题。对标找差应在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查找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包括区域和城乡发展、经济结构、发展动能转换、生态环境、统筹规划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认识到不平衡不充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充分是产生不平衡的客观基础,不平衡反过来也会加剧不充分。第二个层面,查找体制机制障碍,包括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促进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制机制障碍。第三个层面,查找思想症结,其中,最根本的是没有时时处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观念上,娄勤俭书记分析指出了三种错误思想:认为江苏发展基础好、只要稍微努力就能走在前列的盲目乐观思想;认为江苏经济发达、就一好百好的片面认识;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外在表现,背后是体制机制的障碍,归根结底都源于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思想上的短板是最致命的短板,精神状态上的差距是最可怕的差距。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我们一定要用真心动真格深入排查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只有把问题找准了,才能瞄准靶向,精准发力。
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强化担当、勇攀新高。解放思想不仅是个认识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当前,江苏最大的实践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来展开。对于“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逐一把握每个方面目标内涵的基础上,还可以从三个关键词的角度审视其对解放思想的要求。第一个关键词:江苏高质量发展。包括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性,要求解放思想必须体现全面性特征,而不能局限于某个领域。第二个关键词: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江苏为全国发展大局探路。江苏的使命担当,不仅仅体现在为全国贡献发展速度、经济总量、财政税收上,还必须肩负起探路的重任。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这个使命担当就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走在前列,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高标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第三个关键词: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目标。江苏人口密度全国省区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省区最小等省情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面临着众多瓶颈,我省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短板,我们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走在前列。推动,体现的是自加压力、负重前进的精神状态。要围绕为什么要“推”、怎样才能更好地“动”,以更具自觉性和紧迫性的奋斗姿态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找到勇攀新高的思路办法。
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提振精神、凝聚合力。解放思想要着眼于凝神提气聚力。由此出发,大讨论中应把握三点。一要充分认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解放思想,是落实中央要求、总书记嘱托的重大举措,也是全体江苏人民的期盼。江苏人民期盼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全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江苏人民期盼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更加美好的生活;江苏人民期盼全省上下激发出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和开拓创新的生动局面。看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责任感所在,也是大讨论必定能取得预期成果的信心所在。二要确立鲜明的价值导向。我们强调要直面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决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否定过去。看到短板,是为了补齐短板;找到差距,是为了缩小差距进而实现反超;剖析思想观念的症结,是为了突破思维“围墙”和思想“天花板”;反思精神状态方面出现的不良苗头和倾向,是为了更好地汇聚和释放正能量。因此,要确立向新、向上、向前的价值导向,使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过程成为提振精神、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的过程。三要坚持全员参与、形成氛围、凝聚合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没有局外人。只有在坚持领导带头解放思想的同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形成浓厚氛围,凝聚起强大合力。
(作者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刘德海)
只有认识到了规律,把握住了规律,才能认清事物发展方向,才能有所作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全面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趋势。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发展大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时代延伸。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逻辑,首先要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和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其次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辩证统一起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创新。为此,要始终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文化自信深化了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近代以来,由于外敌入侵,我们曾一度失去自信,正是中国革命的胜利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获生机,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充满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二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库中寻找文化自信之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要把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四要坚持文化为社会服务的正确导向,不断推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并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社会有机体良性互动深化了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从社会有机体总体观的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的战略考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方略是“四个全面”,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方略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第二,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要求五大建设之间协同发展,也要求各大建设内部诸要素的协同发展,还要求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等空间维度上的协同发展。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国际合作新理念,倡导“一带一路”合作新思路,突破了传统大国“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传达了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的坚定信念。
共享发展成果深化了人民主体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精髓和要义。首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党永不变色、永葆生机。第二,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为此,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科学认识阶层分化,厚植党的群众基础;要时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三,共享发展成果。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铁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核心,为全面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行动指南。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体现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领航者,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有力推动者,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第三,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主线,政治建设是统领,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是根基,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着力点。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不断焕发党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顾玉平)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从今日起,“新论”版新辟“伟人的光芒 思想的力量——对话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专栏,邀请全国知名高校马院院长,畅谈马克思的一生足迹、信仰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当代意义等。本期访谈的对象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孙熙国: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解放的科学,简言之,就是一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好日子”有三个指标:一是要有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摆脱自然界的奴役和压迫,实现经济解放,做自然的主人;二是要有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实现政治解放,做社会的主人;三是要有精神的愉悦和舒畅,摆脱自己思想的奴役和压迫,实现思想解放,做思想的主人。
在这一意义上,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为实现“三个解放”和“做三个主人”的理论,即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把人从自然界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把人从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社会的主人;认识思想的本质和规律,把人从自己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的主人。
记者: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的欧洲诞生,却能够深深扎根中国土壤,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历史进程。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
孙熙国: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举一个例子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而实践性也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中国哲学思考宇宙和人生的逻辑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即知道、成道、行道。用《大学》八条目来阐释的话,知道就是格物、致知,成道就是诚意、正心、修身,行道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哲学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所遵循的这样一种基本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相通之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价值理念与当代中国价值观也有相通之处。
记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源头的“一脉相承”和理论品格的“与时俱进”?
孙熙国:通过学习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为了实现这八个方面的内容而提出的十四大方略,我们可以看到这“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紧紧围绕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如何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何为世界人民谋进步,如何为世界各国谋和平。
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进步,为世界各国谋和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门学科就是研究如何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学问,研究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学问,研究如何实现世界人民和平进步的学问,就是研究如何履践马克思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学问。
记者: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您如何理解文化自信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孙熙国:文化自信不是对中华民族在某一阶段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所有优秀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的自信,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自信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自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所提供的中国方案的自信,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自信,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应该是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即以时代实践为本,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体,以外来文化为具。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实际,着眼中国问题,充分利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三种文化资源,实现三种资源的融通融合与综合创新。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要想增强我们的看家本领,就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孙熙国:学好马克思主义,既要学好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又要学好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首先,一定要学一手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一手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真金白银,学好经典著作,就不会人云亦云。学好经典著作,会受益终生。其次,要想学好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关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学习。所谓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无非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历史的实际,一个是现实的实际。“历史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世界的历史和文化。“现实的实际”就是当代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正在进行着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只有带着问题学,立足时代学,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被激活,才能真正进到我们的心中,内化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和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践行马克思主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一门研究如何为无产阶级、为劳动阶级、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的学问,就在于它找到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一强大的“物质武器”。因此,今天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切实践行马克思主义,最核心和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以百姓心为心”,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切实维护和实现好劳动群众的利益。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做事情,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到心中最高位置。
本报记者 陈立民
声 音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常州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以“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发展高质量”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大讨论中,我们围绕省委提出的把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市进一步塑造好,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要求,从国际视野、聚焦问题、社会发展规律三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对标德国等国内外先进地区发展经验,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
常州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城市,创造了国内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辉煌。讨论中大家认为,对照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和娄书记来常州调研讲话要求,常州在新时代打造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市,必须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一是破除盲目乐观的自满思想。虽然常州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太阳能光伏、石墨烯等产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及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产业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够高,高端供给仍然相对不足,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发展粗放等问题,工业化的地位还没有做到自主可控,缺乏具有全球统治力和话语权的品牌和企业。二是破除不敢攀高的畏难情绪。常州在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起步较早,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常州模式。但是与深圳、苏州等先进城市相比,科教资源不足的态势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上不舍得花本钱,在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和产学研合作上力度还不够大,科技创新的聚变裂变效应释放还不明显,没有在产业高原上尽快形成产业高峰。三是破除路径依赖的思维定势。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常州奠定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但面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与广东、浙江等工业互联网发展强劲的地区,特别是与南京发展智能制造、无锡发展物联网相比,更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促进制造业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更好发挥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基础性、基因性作用。
为此,常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要求,进一步在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上解放思想,拓展视野、对标先进,夯实优势、补齐短板,围绕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产业自主可控、两化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强劲、人才支撑有力的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市。
首先,加快培育自主可控的支柱性产业集群。从全球范围看,只有建立具有领先技术、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才能够有效集聚产业链资源,形成主导权和话语权,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带动作用和决定性支撑作用。常州将立足现有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聚焦重点、强力攻坚,在高端装备、太阳能光伏、石墨烯等领域打造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印刷电子、传感器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把研发制造整机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牢牢抓在手上,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国际化经营,增强布局全球市场、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着力打造产业高峰,把智能装备制造和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先进碳材料两大产业打造成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支柱性产业集群。
其次,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常州近年来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航天云网、天合能源物联网、星星充电等领军企业。常州将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充分借鉴德国工业4.0的实践经验,策划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展会平台,深入推进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培育更多的上云企业、智能工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更大力度对传统产业开展信息化改造,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供应、销售全过程,推动传统制造凤凰涅槃,尽快迈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常州还将抓好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发展,布局好新经济集聚区,为建设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市创造新动能。
再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打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核心所在。常州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向创新要先进生产力、向创新要核心竞争力。对标以色列、德国等创新发展实践,利用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创新园区的平台优势,广泛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国际创新合作。通过建立完善筛选培育、利益共享、长效合作、中介服务和长效管理五大机制,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在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上,舍得花本钱、下功夫,倾力打造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努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高效集聚资源要素,培育创新发展新引擎。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优先选项,破除第一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束缚,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外,加快构建高质量人才支撑体系。打造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市,说到底还是要靠高质量的人才作支撑。常州将立足实际,创新提升龙城英才计划,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建好筑巢引凤生态圈,打造创新创业大平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特别是进一步发挥常州职教名城优势,积极借鉴、推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建设江苏省高水平高职教育园区,争创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培育更多契合常州发展需要、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在全市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化技能龙城建设行动计划,加快企业首席技师队伍、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让更多优秀的龙城工匠脱颖而出,为打造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为常州市委书记 汪 泉)
学思用
近日,省委出台了《江苏省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办法》,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给广大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
我们在贯彻落实省委意见精神,运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践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容错纠错决不是胆大乱为者的避风港和违规违纪者的保护伞,而是让锐意改革创新的干部从中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依靠,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真正发挥好容错纠错机制的应有功效,就要用辩证的视野和辩证的思维、辩证的方法,把握好四个关系。
辩证把握好能容与必纠的关系。在容错纠错机制中,容只是一种前提,纠才是根本。容错不是简单地免责,更不是无原则的包庇和纵容,否则就可能演变成瞎折腾。容错纠错要在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的基础上,坚持挺纪在前,纠错在前,用好宽严相济的处置原则,按照省委意见中“六看”的要求,一方面对该容的大胆容,强化正向激励,促进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特别是对政治立场有问题的要一票否决,对廉洁上有问题的要坚决零容忍,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容错纠错还要注重防错,决不能养错。要突出抓早抓小抓细,科学运用好“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对存在较大风险的要及时踩刹车,帮助干部防止小洞演变成大窟窿,实现抓早抓小、动辄得咎的良性纠错机制。
辩证把握好错误与失误的关系。错误和失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的主观反映。错误往往是主观上故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失误往往是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中出现的一些偏差,有时属于无心之过。对故意犯错误,甚至肆意妄为、违纪违规的,必须拿起监督执纪利剑,严肃查处、坚决追责问责,切实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模糊界限,搞纪律“松绑”;对一心为公、开拓进取、先行先试、个人没有以权谋私、不违反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能够及时纠错改正的,就要以宽广的胸怀、科学的态度去包容,不作负面评价,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不影响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对因为担当干事,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及时予以澄清正名、消除他们的顾虑,充分保护好创新实干者的“背部”,决不让他们流汗又流泪。
辩证把握好平时与期末的关系。人们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淮安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积分制激励容错纠错,对干部平时表现进行量化积分,将积分情况作为实施容错的重要依据、确定容错的档次。对予以容错的干部实行一年期限的跟踪管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所属党组织进行谈心谈话,关心了解其平时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态,激励其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再立新功。这种做法的启示,就是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不是一锤子买卖,不仅要看干部的期末大考,还要看他的平时成绩,做到干部积累在平时、了解识别在平时、容错纠错在平时,引导激励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积累能力素质、树立担当精神、体现工作业绩、赢得组织和群众认可,并通过深化日常了解,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优秀干部大力培养、大胆使用。
辩证把握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失误,既可能有个性问题,也可能有共性问题。对个性问题,要立行立改,坚决整改,及时纠错,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挽回损失。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就要在加快推动整改的同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注重问题的迅速解决,也注重从建章立制入手,堵塞制度漏洞,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权责对等、用权担责、失责必纠的制度安排,着力从源头上杜绝失误和偏差的发生。同时,要积极运用容错纠错的经验成果,制定完善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政策措施和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营造鼓励改革创新、激励干事创业、宽容干部失误、坚决遏制腐败的绿色政治生态。
(作者为淮安市淮安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谷 昭)
三做谈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县一级纪委监委,扬中深入推进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真正做到合编、合力、合心,全面履行、一体贯彻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双重职责,加强纪法贯通、法法衔接,促进全面融合,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让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狠抓自身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坚持“效果”导向,转隶干部按照“全融合”要求充实到审查调查和监督检查部门,监督执纪一线力量得到加强。在教育培训上坚持“需求”导向,在全系统开展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常态化开展纪法衔接专题培训,涵盖证据认定收集、职务犯罪笔录制作、调查措施使用、留置措施适用以及同步录音录像等内容。在人员磨合上坚持“亲情”导向,深入开展家访,及时解决工作生活难题,促进思想融合和情感融合。
紧盯职责使命,建立高效有序运转体制。以落实“1+N”工作制度为抓手,理顺纪委、监委机关职责分工。在纪检监察室试行审查调查和监督检查分设,实现职责有区分、工作有联系。充分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综合协调作用,与监督检查室建立分办意见会商和初步建议会审等制度。以“一体两翼”监督模式为载体,明确纪检监察系统内部职责定位。纪委监委作为“面上监督”,定期听取巡察和派驻监督情况汇报,对全市政治生态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指导;巡察作为“点上监督”,通过“巡察亮剑”工程开展机动式、点穴式、回访式监督,深入查找和发现问题;派驻作为“块上监督”,深入开展“嵌入式”监督,当好所联系单位“不走的巡察组”。以反腐败协调小组为依托,强化协同协作。在信息共享方面,建立行政处罚案件定期上报、司法判决人员月报、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抄送等“三大制度”;在人员陪护方面,与公安机关对接建立专业陪护队伍;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方面,会同检察院、法院成立留置案件工作领导小组,留置案件处置过程中适时请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提前介入,确保调查、处置与刑事审判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
聚焦精准履责,全面运用监察法赋予权限。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四种形态”。在第一种形态运用和普通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处置上,由镇(街、区)、派驻机构以及监督检查、信访、党风等室分担“量”的压力;对运用后三种形态,特别是留置案件,由审查调查室集中精力攻坚,实现“质”的提升。坚持“两点一线”做实执纪监督。围绕监督工作“发现、预警、提醒、教育”四大功能,突出政治生态这条“主线”,做好联系单位政治生态综合评价。抓住监督矩阵这个“合力点”,加强与巡察机构、派驻纪检组之间的信息共享,为评价联系单位政治生态提供依据;把握制度供给这个“落脚点”,围绕近年来查处的重点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在全市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筑堤行动”。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加强与公诉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等协作,推动纪委监委职能融合。
随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深入,需要从三个方面继续深化纪委监委合署办公条件下的反腐败工作。持续深化“三转”,开展市纪委监委、镇(街、区)纪(工)委和市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落实“三转”专项督查,促进纪检监察干部聚焦主责主业、恪守权责边界。强化技术保障,完善和运用基础信息查询平台、案件信息查询平台及数据分析和恢复平台,为初查初核、快速突破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审查方式由人力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转变。准确把握监委职能定位,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严格依法使用监委权限手段,在办理留置案件过程中坚持全要素试用12种监察调查措施,在依纪依法履职上有大进步大提升。积极探索监察职能向基层、村居延伸的有效途径,赋予乡镇纪委必要的监察职能,使全体党员和公职人员都处于严密监督之下。
(作者为扬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巫晓辉)
学习笔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徐州时对马庄人民的殷殷嘱托,是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
近期,全国各地都到马庄学习考察,来听一听农民乐团,买一买徐州香包,看一看马庄党建。“马庄经验”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接地气,贴近农民大众的心声。“马庄经验”不是百日之功,它反映的是30年来马庄村民的文化自信和不断坚持,是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真实写照,是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鲜活样本。
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刻理解精神文明建设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意义。农村要发展需要好的带头人,要加强镇村两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怎么干、干什么来常想常议。
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挖掘乡土文化品牌。要尝试在结合打造特色小镇的基础上植入文化元素,形成乡村文化的一村一品,争做中华优秀文化体系建设的基石。一方面要加大对古村、古镇、古建筑、古遗迹的保护力度,保护好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通过口传心授等方式,把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把乡土文化的根留住。
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改变基础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惠民作用,在增总量、优布局、强管理上下功夫,解决管与用的问题。要让农家书屋活起来,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要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动起来,通过互联网满足农民群众求知识、求富裕、求健康、求快乐的迫切需求。
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进一步改变惠民模式。在深入开展“三下乡”“三送”活动的同时,积极整合利用多方文化资源,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及民间艺术团体的辅导培训工作,真正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田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逐步形成农民群众从台下看到台上演的转变。
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注重典型示范引领。要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乡贤文化在当代农村的道德引领作用。要扩大搜寻在当地有相当影响和声望的民间艺人、乡村好人和道德模范,通过政府宣传、个人事迹宣讲等形式进行典型示范,以乡贤感化群众,促进乡贤人物不断涌现、乡贤队伍不断壮大,推进乡风文明的积极转变。
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下大力整治不良风气,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既要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乡土风俗,又要坚决遏制农村的不良陋习和歪风邪气。当前农村唢呐班等借庙会、婚丧嫁娶、开业庆典从事含有封建迷信、淫秽色情内容的表演活动,尤其要着重整治。要将监管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哨岗作用,打造严厉打击低俗之风的舆论声势,使低俗淫秽、封建迷信的组织者、表演者不敢演、不能演。
久久为功,乡村振兴是一项历史伟业,我们须坚持“农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幸福感、获得感。
(作者为徐州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 高成富)
编者按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千年大计。6月7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省委书记、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娄勤俭主持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打造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本期智库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飨读者。
目前一个保护运河和传承利用运河文化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但应清醒地看到,无论从规划设计层面,还是具体工作实践,抑或是运河城市之间的联手合作,都还缺乏充足的准备;特别对大运河历史和运河文化的认知,还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关键是要用好一把钥匙,抓住三个环节。
用好一把钥匙,就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科学把握习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用领袖的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其中,“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前提、基础;“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是本质、核心;“要古为今用”是途径、方针,“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既是“古为今用”方针的延伸,也是要达到的目的和实现目标的关键。与其他文化形态相比,运河文化是活着的、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化,是永远流淌、积极进取、不易被腐蚀、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滔滔不绝、奋勇向前、敢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文化,是善沟通、能包容、敢创新并继续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文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流动的文化”的科学论断,应从生生不息的强大活力与生命力、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的坚韧品格和经世致用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去把握、理解、应用,真正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我们做好运河保护开发事业、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在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上深入动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的要求,在全面系统地了解运河历史的基础上,对运河经济、运河文化、运河生态、运河民俗、运河精神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发掘,着力为运河保护开发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提供精神支撑、道德营养和智力支持。
二是在做优做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上精准发力。做好保护的文章,应抓住“留住根脉”、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个核心,把着力点放到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上。主要抓好实施全面保护、坚持统一保护、抓好抢救性保护、实行活态保护四个环节。做好传承的文章,应围绕“文脉或精神血脉的延续”这个关键,把蕴含中华民族血脉、基因和传统美德的运河文化发掘出来、提升起来、弘扬开来;同时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让地上的、水里的、馆藏的文物统统“活起来”,让运河文化所蕴藏的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伴随人们的生产生活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发展起来。做好利用的文章,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基本方针,着力点应放到把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让大运河在新时期继续为人民造福,让人民群众共享保护开发的成果,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继承中开拓创新。
三是在协调沿河城市联手发展上善于用心。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协调好运河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之间、弘扬运河文化与发展运河经济之间、运河发展过程中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运河沿线城市与城市之间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沿运河城市之间没有相互隶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在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统一规划的同时,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当前的事情做起,坚持合作互利、共兴共荣,齐心协力在“联”上动脑筋、下功夫,努力做到在保护上体现联动,在传承上体现联手,在利用上体现联合,共同把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事情办好。
(作者为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 杜庆生)
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华物质文明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华精神文明的代表之作。近代以来,长城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精神价值人所共知,而大运河在精神文化上的价值则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阐述和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关注度,远远不及长城。需要将大运河精神价值研究上升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深入挖掘大运河优秀文化遗产,提炼大运河精神,让大运河精神价值上升到与长城双峰并立的高度。
大运河的精神价值,主要是指大运河在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体或整体所体现的独特精神品格、人文气质和文脉源泉宝库地位。这种精神价值体现在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人们身份认同、国家统一局面形成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体现在促进国际交往、国际话语的传播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从中国大一统国家来说,大运河在密切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的联系,支撑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重心区域长期分离,保障中央王朝能够集中精力开疆拓土、巩固统一,防御草原游牧民族进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不可替代的交通大通道。同时,大运河在沟通全国水系、加强区域与区域之间联系方面,在联结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隋唐以后,大运河沿线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中心于一体,在空间上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长达一千多年的“运河时代”。直到近代,随着西方的入侵和资本文化的传播和大运河的中断,经济文化重心向沿海、沿江转移,“江海时代”取代了“运河时代”。江苏城市的产生发展历史,空间上就是“沿运”“沿江”到“沿海”的形成格局。如果将长城比作父亲、以钢铁血肉之躯保家卫国,拒敌于国门之外,那么大运河就是母亲,柔情似水,滋润哺育,无私贡献,和睦友善。
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赓续不断的历程来看,大运河是中华文脉的一条重要轴线,贯穿东西南北。沿线先秦以来就是儒家、黄老道家、墨家等思想的发源地、传承地、繁荣地。以江苏为例,明清以来的泰州学派、无锡东林党人、苏州的吴学、扬州学派、常州学派,无不活动在运河沿线。浙江的浙东、浙西学派,也主要在江南运河与浙东运河沿线。从区域文化的丰富性来看,大运河沿线是多元文化最丰富的地带,计有京城古都文化、津门工商文化、河北燕赵文化、河南中原文化、山东齐鲁文化、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和越文化等诸多形态。八大古都有7个在古运河沿线。从人才的分布看,大运河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江浙人才大多分布在大运河沿线。
如何展现大运河这些重要价值,的确是大运河文化建设中的难题。保护好本体世界遗产,建设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地标性建筑,恢复最具代表性的水利航运工程设施,建造历史文化的现代综合性博物馆,打造体现文脉绵延的主题公园,修建绿色生态国家公园、健身休闲体育廊道,创作反映大运河精神的艺术作品和研究成果等。这些,都需要很好的谋划,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作者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王 健)
观点链接
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大运河的作用,赋予并实现其新的功能,是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已经形成的沿运河城市带,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辐射,联系多个重大经济区的共同发展;利用运河城市带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利用沿运河城乡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区位优势,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
二是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在保护好传统农业地区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进步,推广集约化、精细化、绿色化、规模化经营,用最优质的展品引领市场,满足消费,培育东部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新型农民,通过沿运河的农业产业振兴,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乡村振兴。
三是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建设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共生共存、同步优化的最有特色的环境形态。将与大运河相关文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区域纳入国家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其文物保护和生态维护的功能要求,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强度。划定运河遗产本体保护、建设控制、生态维护三重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功能区域,明确保护范围、职责、标准和目标。
(作者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 张廷皓)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大运河就是自然河流与人工河道混合而成的一项水利工程。但考察运河的发生及其演变的过程,就会发现大运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大运河本质就是中华民族的动脉,是古代中国道路的主干所在,它所呈现出来的“道”的意义要甚于其“河”本身的价值。
无论是从具象还是抽象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中很难找到一条能够与大运河作用相匹敌的“道”。随着运河位置的方向移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也发生变化。在隋炀帝贯通大运河之前,中国政治经济的重心基本上是顺着黄河流域呈东西走向,隋炀帝开凿通济渠与江南运河连接,到隋唐乃至宋代,中国经济政治的中心逐渐发生着西北——东南方向的移动。而随着元朝郭守敬对大运河截弯取直,中国的战略轴线从东西向完全转换为南北向,这条大运河成为南方资源滋养北方的生命线。所以,只有从“道路”的意义上认识大运河,才能真正地理解它。
但凡大运河的研究者都认为,运河的漕运功能无与伦比,“漕运线就是生命线”。这是自秦汉有运河开始,特别是隋唐之后历代王朝统治者的共同认知。漕运是大运河的实在担当。不过,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舟船载着源源不断的物流与人流,又实实在在开辟了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一系列新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生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相融、社会形态的变迁转型等等,都深深留下了运河流淌过后的印迹。
大运河是城市兴盛之路。大运河的贯通缔造了无数运河城镇生命的新生。刘士林先生曾言运河城市与运河是“一体同胞,唇齿相依”。他在其著作《中国脐带大运河城市群叙事》中列举了从南到北一共18个城市为叙事对象,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城市若离开了大运河,就难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
大运河是文化交融之路。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形态,改变了中国文化沿展的空间,从而使整个华夏文化呈现出了多元的、丰富的、混杂的、交融的格局,南北文化、东西文化在大运河的流波中聚汇融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首先,大运河孕育、滋养了文化的新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秋诸子百家、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都能在运河的流波里找到一些深深的印记。其次,大运河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本土文化来看,中原文化、北方文化、齐鲁文化、江南文化、荆楚文化乃至巴蜀文化和岭南文化等都随大运河的流波在不断地交融;从与异域文化的关系来看,大运河链接着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异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的交流有了方便之途。
大运河是社会转型之路。大运河最大的特点就是“流通”,“通”则促成了变化,带来了开放、碰撞、交流。因此,自隋唐运河贯通,沿运河经济带与城市群的形成,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态、封闭的农耕经济生产方式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依附在土地上从一而终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聚集,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多样化,社会群体趋向复杂多元化。
行走运河,可激发跨越时空的想象,也能滋润文化家园的根苗。中国道路的根本在于“中国特色”,大运河作为独具特色的衔接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化通道,我们必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作者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 谢光前)
关于大运河有两点体会,一是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性格的陈情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说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大运河就是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精神写照,也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人定胜天的民族性格。
二是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大运之河,也是中华民族承大运之河。中国的河流大多是东西向的,但大运河改变了这一现象,也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的航线。在大运河之前,中华民族常常是分离的,自从有了大运河,中华民族南北格局分离的局面就结束了,形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格局、信念,中国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交融的时代。
所谓“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缺”,在大运河的研究过程中,要重视挖掘大运河所诠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让大运河精神与中国民族奋斗史一同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筑成人类文明的不朽丰碑。通过大运河的研究,要达到一种文化上的自觉和自信,既要有“黄河在咆哮”的英雄气概和人文情怀,也要有大运河“吴山点点愁”的忧患意识。大运河让我们把忧患变成文明担当,变成文明的创造力。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 樊和平)
“大运河文化带”是运河沿线地区协同发展的系统工程。该战略以文化建设为抓手进行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并带动运河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大运河文化带不仅是一条文化长廊,还是一条经济长廊和生态长廊。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有准备、有能力发挥大运河生态长廊建设的优势,走在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前列。
江苏自古水资源丰富,至今拥有“活着的”运河。运河穿过长江、黄河、海河、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其中三条位于江苏境内。运河沿途经过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太湖等湖泊,大多数位于江苏境内。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根治淮河、整治运河,恢复了大运河的航运功能。今天的江苏段运河,是内河航运中“活着的”的黄金水道,是流动的史诗,具备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廊道建设的优越水环境条件。
江苏段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保护利用基础坚实。江苏是大运河全线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在后申遗时代,江苏各地围绕运河的保护开发做了大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例如淮安打造里运河文化长廊、扬州打造运河文化博览城、无锡打造古运河风光带等。
江苏“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可助力大运河文化生态长廊的保护与利用。江苏是河长制的发源地,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长制、湖长制实施可与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协同发展,使生态成为江苏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关键词,使青山绿水成为居民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江苏目前的“1+3”重点功能区规划,可对接全国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规划。“1+3”重点功能区规划是涉及江苏发展布局的重构和调整,其对接“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规划,有利于促进更大范围的融合和交流,产生更强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全局性,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尤其其中的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更是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的一部分。
江苏积极筹划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建设高颜值、高品位、高效益“样板区”的构想。大运河是人工与自然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物质与非物质的结合,内涵非常丰富。就江苏段运河而言,目前已提出把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走廊、高品位的文化走廊、高效益的经济走廊”,将江苏段运河打造成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的构想。
在具体做法上提三点设想:其一,评选江苏省运河新八景。八个地市可分别评选一处新八景,打造八景地标景观,例如“隋堤烟柳”的景观打造。其二,讲好运河故事。编写运河地名故事、运河民间故事、运河励志故事、运河神话故事。例如俗语“运粮河的蛤蟆——干鼓肚”“太行山照见运粮河——远水不解近渴”等。其三,推动运河文化进校园。重视生态保护与运河文化传承的结合,例如编写中小学大运河文化读本。
(作者为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李德楠)
评论园
“奇葩证明”四个字最近再一次走入公众视野:人民日报10日报道,司法部日前召开全系统“放管服”改革会议,会议要求,要大力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对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进行全面清理。
请注意,司法部要求全面清理的对象是“无谓证明”,我们常说的“奇葩证明”是“无谓证明”中的一种。我认为,司法部“无谓证明”这个定义是很精确的,因为很多我们看到的被舆论定义为“奇葩证明”的证明事实上并不奇葩,一个证明是否“奇葩”,光凭名字是没法判断的。
拿最近出现在江苏淮安的一个“奇葩证明”为例。微信公众号“江苏新闻”报道说,市民钱先生打算将已经去世的父亲的住房公积金取出来,被住房公积金中心告知需要到公证处公证。公证处则要求钱先生开具多项证明,其中一项是父子关系的证明。钱先生很困惑,户口本上不是写明了父子关系了吗?为了办理这些证明,他跑遍了户口所在地的街道、社区和派出所,但都没法拿到这个“证明我爸是我爸”的证明材料。
“证明我爸是我爸”听起来确实可笑,但是这种事关财产继承的亲属关系,当然需要证明。所以要开证明本身并不奇葩,奇葩就奇葩在户口本这样足够能证明父子关系的官方档案居然不被认可,还逼当事人跑腿去开一份多余的、无谓的“证明材料”。
所以,证明奇葩不奇葩不能从名字上来判断,比如每个人都有身份证,这不就是证明“我是我”的东西吗?也不能一听到“开证明”就觉得和简政放权相冲突。契约社会以真实和担保为基础,该有的证明还是得有。淮安这个例子该诟病的不是“我爸是我爸”这个证明本身,而是查阅户口本和身份证确定父子关系这种简单的工作,有关部门却不愿意去干,然后把当事人当皮球去踢。明明数据都有,却在部门之间跑不起来,到头来让民众到处跑腿,造成极大的不方便。钱先生的例子中,住房公积金中心和公证处如果肯调阅一下身份档案信息,就可以确认父子关系,这个“奇葩证明”不就不存在了?
所以司法部说的“无谓证明”才是“奇葩证明”的精准定义——开的证明奇葩不奇葩,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政府服务到位没到位,有没有或者是自己偷懒、或者是为了刷刷“权力存在感”而拉长程序造出一堆无谓的环节出来折腾群众。简单说,“群众方便不方便”才是“证明奇葩不奇葩”的唯一标准。李 军
观点1对1
为治疗“不孝病”,江西省赣州市最近在多县区开通了不孝行为“举报热线”。其中,龙南县在表彰宣传一批“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的同时,也严厉处置曝光一批不善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的反面典型,并建立不孝行为“黑名单”制度,对拒不赡养父母的,由法院纳入失信“黑名单”。
甲方
行之有效的双重惩戒
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让拒不赡养老人的案件数量呈增多趋势。以黑名单的形式,增加对不孝者法律和道德层面的双重威慑,具有现实意义。
赡养义务是《宪法》的规定,由《婚姻法》进行了细化。对老人尽孝是法律义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孝不仅需要法律惩戒,也应当道德谴责。“不孝黑名单”具有道德和法律双重功能,进了“不孝黑名单”,就相当于被贴上了“不孝”的负面标签,遭受社会评价的“减分”“降级”。信用惩戒会让投资、贷款、出行甚至子女上学等都受到限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广泛影响极大增加了不孝的代价。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压力闭合成为一个严密的“紧箍”,巨大的失信代价成为实施惩罚的“咒语”,倒逼伦理失信者履行赡养父母义务。
“不孝黑名单”具有宣告作用,能起到震慑、教育的意义,是一堂全社会的法律课。我们不仅需要“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也需要“不孝黑名单”以儆效尤。正面教育和负面案例结合,可以在全社会弘扬孝道观念,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尚,进而预防伦理失信行为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在赡养老人这件事上,“不孝黑名单”是一种无奈的劣中选优。如果人人能够尽孝,何须司法兜底?法律不能包办所有问题,只有解决了老人的赡养费用,再谈论对不孝者的教育,才是帮助遭遇失孝困境老人的正确方式。“不孝黑名单”并不完美,但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袁 媛
乙方
“不孝黑名单”当慎用
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分为物质、生活、精神三个层次,三者为递进关系。其中,物质赡养是基本保障。深层次上,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赡养。通过“失信黑名单”倒逼不孝子女尽孝,最多只能是物质赡养层面的“伪孝”罢了,甚至更有可能,子女因为受到一定惩戒,进一步激化家庭矛盾。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传统孝道的弘扬,让“人人尽孝”成为社会风尚。唯有发自内心的,或主观改正的“孝”,才能真正让老人安度晚年。
针对子女不孝行为,韩国很多人呼吁起草《防止不孝子女法》,但即便如此“政治正确”的动议,也在韩国法律界内部引发争议。争议焦点在于,用法律强制干涉个人行为,很难找回孝道,只会增加父母与子女间矛盾。还有人质疑认为,这“是否存在干涉家务事的嫌疑”。建立黑名单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否能起到预期效果,是否属于公权力干预私人生活,是不是道德泛化,这些都有待论证。
需要注意的是,老赖行为、不孝敬父母、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失信黑名单似乎成了一个大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究竟哪些属于失信行为,还有待法律进一步界定。如果无限制的宽泛化,会不会弱化其原本的效能?而且,进入失信黑名单,必须是经过多项工作的审慎行为,尤其是赡养老人这件事。有关部门设立的黑名单,把制约惩戒的事移交给了其他部门,有关职能部门的基础工作有没有做到位,有没有竭力化解赡养矛盾,否则,草草划定黑名单,难逃懒政、推诿的嫌疑。杨 丽
深呼吸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新业态,特别是作为一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式,要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融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一方面是因为城镇特别是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均空间小,用于储存私人物品的空间也相应较小,因而居民对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物品和服务有较大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我国城镇发展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的过程中,分享经济在促进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在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具体来看,这种积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将分享经济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使我们以较少的人均物品拥有量实现较高水平的现代化和城镇化,从而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减轻城镇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强城镇化的可持续性;统筹推进物质、人力资本、自然环境三个层面的共享,将推动城市发展更加高效、包容;根据分享经济特点构建新型城镇治理机制,可以实现既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又鼓励创新、激发社会活力的综合治理目标,有利于推动城镇治理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诸大建
一评再评
近日,一款名叫“西瓜足迹”的小程序在朋友圈刷屏,只需选择你去过的城市,那里的地图板块便会被黄颜色覆盖,展示你的足迹超越了多少人。但很快有人发现问题,只选一个城市,你也能超越10.2%的用户。
湖南红网:西瓜足迹精准地抓住了用户娱乐和攀比的心理。至于真相,那是在娱乐疲惫之后才考虑的问题。后真相时代,用户对于游戏真假、设计缺陷往往不在乎,只关心他们传播的意愿和传播的内容。长此以往,质疑精神的缺失和对“数据”的盲目追捧,会使我们处在一个由主观意志叠加且失真的数据环境中。
再评:看到别人“晒”,一些人或羡慕嫉妒,或不甘人后,“晒”就像一种传染病四处散开来。“晒”让许多人陷入攀比泥潭,“晒”本来就蕴含真真假假,某些小程序再从中“搅浑水”,让情形变得更复杂且光怪陆离。某些小程序从网红到衰败,只是昙花一现。而一些人心里的躁动与攀比会不会久治不愈,某些人有没有意识去治?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对他人的看法不悲不喜,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去年5月,年近60岁的吴某在广州某山村景区游玩时,爬上河道旁的杨梅树摘杨梅,由于树枝断裂,吴某从树上跌落导致死亡。随后,家属将景区管理方村委会告上法庭,索赔60余万元。近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吴某作为一名成年人,未经被告同意私自上树采摘杨梅,其应当预料到危险性,故其本身应当对自身损害承担责任。被告景区未告知危险,承担5%的责任,赔偿吴某亲属45096.17元。
中国青年报:河边的杨梅树被游客攀爬采摘甚至哄抢现象多次发生,但景区没有采取警示防范等安全措施,显然存在一定过错,应视为安全保障义务履行不到位。法律责任也不是漫无边界的。吴某作为成年人,对于爬树摘杨梅这一行为的危险性,本是再清楚不过,且未经他人允许偷偷采摘,理应对自身损害承担主要责任。法院将95%的责任划给了吴某,将5%的责任划给了景区,平心而论,这个责任分担比例是比较合理的。这起偷摘杨梅坠亡案,既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也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
再评:如果有“禁摘,危险”的牌子,能避免某些人触犯吗?透过某些人“勇翻”野生动物园栅栏、“勇闯”未开放的山区,还真不好说。只能说,竖立提示牌,经营者可免除一部分责任。如果偷吃了标识打农药的果子出问题,偷吃者会不会状告树主人?树主人会不会喊冤?从理论上分析,很多东西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人心的多样、情况的复杂,又让一些事免不了争议。但愿,悲剧能让更多人警醒,对文明出游与“摘果子”有更多思考。
知识产权实力成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当今世界,谁主导知识产权,谁就拥有全球价值链的利益主导权。很多巨型跨国公司,自身并非技术的研发者,更不是产品的制造者,甚至不是服务的真正提供者,仅仅是知识产权的采购与集成者,却主导着整条全球价值链,这就是知识产权实力使然。因此,提升知识产权实力,才能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
知识产权风控是促进知识产权化的枢纽环节。知识产权实力并不等同于创新能力。当前中国并不缺少创新,缺少的是创新转化为知识产权的程度;不缺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决心,缺少的是对知识产权所面临潜在风险的控制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不仅是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更包括通过登记、注册、授权、监管等手段对知识产权风险的控制。
知识产权布局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中国走向更广、更深的国际市场,关键在于要有能够引领创新方向的知识产权布局能力,并由此产生出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中国与世界必将在相互扩大开放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贾晋京
韦德·谢泼德
瞭望者
随着新兴市场步入世界舞台并挑战我们原有的全球运行模式,全新的城市正在亚洲和非洲拔地而起。目前,全世界有超过40个国家正在建造数以百计的新城。这是对整个国家进行重新定义及其未来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的一种尝试。
“森林城市”(马来西亚)
“森林城市”项目被理想地描述为“未来城市”——城市的建筑物将被植物覆盖而且没有汽车。目前,这座森林城市拟容纳70万居民。与此同时,一幢幢高层居民楼、办公大楼、大型购物中心、酒店正在填海所得的土地上耸立起来。
计划于2035年竣工的“森林城市”项目,被设想为一个可与新加坡展开竞争并创造22万个工作岗位的新经济引擎。
雄安新区(中国)
中国的国家级新区项目获得了全力支持。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广州的南沙新区以及四川的天府新区都是国家级的新区项目,而且它们都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经济引擎之一。
这个国家级新区位于像北京这样的城市附近,这项发展规划旨在将周边几个大城市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大区域,被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
雄安是中国最新的国家级新区项目,早前的媒体报道将其定位为“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第三经济增长极”。
它的位置是与北京、天津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等边三角形,但它又与北京、天津两座城市距离较远,抑制了上下班的通勤。这将使其成为一座真正的新城,需要发展全方位的均衡城市环境。雄安计划成为中国经济“试验”的新枢纽。
努尔肯特(哈萨克斯坦)
在欧亚草原的深处有一个两国经济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将改变我们对欧亚大陆腹地的经济潜力的看法。
这个横跨在中哈边境上的地方名叫霍尔果斯。尽管在中方一侧的开发区正在出现蓬勃的全方位城市发展,但在哈萨克斯坦一侧的开发区却仍然是以运输业为主导。但这一切都将发生改变,而努尔肯特正有意推动这一转变。
努尔肯特是一个专门建设的新城,旨在将霍尔果斯地区的各种交通运输项目和工业项目连接起来。到2035年,它将变成一个可容纳10万人的商业和文化中心。这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自主导的一个项目,而且是他推动的投资达90亿美元的“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的核心部分。该计划旨在通过运输业使得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多样化。
科伦坡港口城(斯里兰卡)
这座城市坐落于印度洋中心,靠近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道,正好在东亚、中东和非洲的交界处。一大批中国新港口在从亚洲到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为中国通往中东地区能源供应商的生命线——沿线建成,中国在寻找一处地方,建立一个新的金融中心。
当2041年完工时,预计科伦坡港口城将成为准治外法权区,将有自己的投资法和特殊政策。基本上,它将成为一个海边的商队大旅馆,来自世界各地的贸易商们将在这里见面,做生意。计划在这里修建一个“一级方程式”赛车赛道、大量奢华酒店、高端购物中心、办公大楼,以及金融区所需要的一切,以与东边的新加坡和西边的迪拜竞争。
杜库姆(阿曼)
阿曼是另一个寻求经济多元化、摆脱资源依赖型经济的国家,它正在大力押注其新兴的交通和制造部门,而这些部门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息息相关。
由于有中国公司的大量投资,杜库姆实际上可以称为中国—阿曼产业园,它将成为阿拉伯海之滨一座投资107亿美元、以交通运输为导向的新兴城市开发区。
这个占地11平方公里的开发项目位于杜库姆经济特区内,旨在把一个未充分利用的港口改造成一个超大规模的项目,其中包括一家炼油厂、一家甲醇厂、一家太阳能设备制造设施、一家汽车厂和一处建材销售设施,还有可容纳2.5万人的住房,以及他们在那里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设施、办公大楼和娱乐中心。
(据参考消息网)
锐 词
这是美国硅谷一位著名创业家在《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以“热带雨林”比拟硅谷的创新生态环境,认为硅谷丰富的创新“物种”在创新产业链上各自担当不同角色,并在相互竞合的过程中共同构建起了创新生态圈。
现实中,一些干部机械地做着“二传手”工作,他们看起来事事经手,似乎工作繁忙,却不思考、不研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执行政策照抄照搬,决策推给上级,责任推给下级。此类干部,被干部群众戏称为“二传手”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