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只有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

  从理论维度看,作为一种“批判的”“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革命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唯有不断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为什么能够从一个小党成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大党,并且稳定执政70年?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的锐气,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

  从实践维度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刀刃向内,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问题导向,以整治“四风”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雷霆万钧之力反对腐败,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容易刹住的歪风邪气,克服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是全面从严治党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自我革命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要清醒认识到,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可能反弹,新问题不断出现,‘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党的自我革命任重道远”。特别要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核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在全领域。体现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外交国防、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弱化了,都会出现短板效应,削弱党的领导。

  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在全组织。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正确认识“领导”的科学内涵。领导的职能具体体现在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地方委员会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注意全面领导和全面管理的区别,全面领导不等同于“包揽一切”,必须完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以科学布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整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明确了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二是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不断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坚守。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特别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三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在组织体系中,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要建立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四是以“永远在路上”的定力加强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五是加强纪律建设,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六是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笼子。制度关乎根本、关乎长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制定新的法规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法规制度,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七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腐败是社会毒瘤,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必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深化标本兼治,要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布局涵盖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使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系统化,使党的自我革命有了具体的路线图,必将有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类利益共同体的境界和视野,将世界发展、地球环境和社会进步深刻融合。高校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承担者之一,亟需深入探索,消解现有教学体制、学科划分及指导思想上的制约,切实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生态问题不仅是科学理性的问题,也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危机,更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矛盾的具体体现,应主动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唯物主义视角对其学理基础进行分析。生态文明的教育与实践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涉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乃至人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等总体性的历史转变,同样要尊重伦理主体“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价值认知、接受和实践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同时充分考虑和调动受教育者的接受视角,才能激发他们作为伦理主体活动的道德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中理应得到梳理和阐释,将其内涵和外延得以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厘清这一视角下生态文明观的层次脉络,可以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厚重的精神土壤。

  在价值认知方面,应从自然要素的空间系统和生态保护的时间维度出发,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生态整体观,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强国中深刻把握,引导其充分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内在规律,学会统筹考量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重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中,“富强”不仅包含国家社会意义上的综合实力的增强,还要包含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自然环境的改善,是社会与自然协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整体与系统优化。“民主”除了表达政治生活中人的权利的实现,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的重构。“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尺,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包括人类与自然和解基础上的物质昌盛和精神高尚。“和谐”不仅是国家发展目标上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上的最高价值追求。

  在价值秩序方面,应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在重视自然界的经济价值的同时,应当特别重视自然界作为生命和健康摇篮的价值、作为审美对象的价值、作为文化根基的价值、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价值、作为愉悦身心的休闲价值,充分认识自然界的多元价值,避免突出经济价值而恶化生态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价值秩序建立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和底线思维。作为价值追求的“自由”,是一种以人对自然的自由为基础的人的思维自由与行为自由的综合体,是人类解放的最为丰富和完备的含义。“平等”不仅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且要求人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青年马克思将自然称为人类“无机的身体”,并揭示了人的能力都是在劳动过程中一步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人类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自然存在不是某种外在于人类活动的亘古不变的自在之物,而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内在要素,这就是所谓的“历史的自然”。“公平”不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人类不能因为自身的能动性而蔑视其他自然存在,即人们在改造自然获得社会发展的物质资料的时候,必须根据正义的原则来展开自己的活动,在对待自然时要科学公正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中,公正是人际公正与环境公正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偏废。“法治”思维不仅是治国理政时应遵循的思维方式,而且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时应遵循的思维方式;法治不仅是社会生活层面的基本价值理念,而且是人与自然交往层面的基本价值追求,是人类生活有序化的必然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中,法治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就是要以法治思维为指导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有序发展。

  在价值实践方面,生态文明教育应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内化于心”的过程。“爱国”不仅是要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还要爱我们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从文化角度看,爱国不仅是爱在历史延绵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在秉承中华文明中爱国爱自然的文化血脉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将自然环境的美好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组成部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建构中华文化的现代形态,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敬业”本身包括对自然的尊重,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的,社会分工和职业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在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要时刻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并促进自然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从而使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成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力军,构建起包含生态理念的职业道德规范。“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之一。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尊重自然并将自己的活动限制在维护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转和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范围之内,通过与自然之间的诚信交往实现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双赢。“友善”不仅是与人打交道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也是与物打交道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人们应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服务,进而担负起对自然界合理调控和协同自然进化的责任。

  (作者为江苏警官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新四军在江苏的抗战历史以及进一步铸就的铁军精神,是留给江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梳理和阐述新四军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经验,对于增强新时代文化自信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新四军自建军开始,就十分注意文化建设,并通过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动员力、组织力、执行力、战斗力。首先,加强文化教育,提高根据地军民文化水准。军民学文化知识、学政治理论、学军事技术蔚然成风,新四军也快速发展成为一支“最有效、最文明的军事力量”,成为一支“文化水平最高和最有力的部队”。其次,创办报纸杂志,注重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把运输文化粮食看得比运输弹药还重要”。《抗敌报》《战士园地》《江淮日报》《江淮文化》《真理》等一批报纸杂志,成为我党在抗战时期军事新闻宣传的重要生力军。第三,繁荣文学艺术,丰富军民精神生活。先后成立戏剧组、歌咏组、绘画组、舞蹈组等,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鼓动抗日救亡运动,最终锻炼成为一支红专相融、文武兼优的文艺战斗队,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得力助手和开路先锋。

  新四军的文化建设,有着鲜明特色,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一,以“铁军精神”为内核。“铁军精神”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作风等著称,是新四军在争取民族独立、抗击侵略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拼搏精神;是坚决跟党走、听党话的高度组织纪律性的钢铁精神;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公仆精神;是不畏艰险、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团结精神;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献身精神。以“铁军精神”为内核的新四军文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撑,是我们党在艰苦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其二,以“抗日救亡”为主题。身处战争环境的严峻现实,使得新四军文化建设在一开始就实行了为长期抗战服务的文化政策,即“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由此也就决定了新四军开展文化教育、扩大文化宣传、繁荣文学艺术的目的,都是为了鼓舞军民打击敌人、有力配合抗日斗争。体现新四军文化建设之魂的《新四军军歌》,既精辟地诠释了“铁军精神”,也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救亡”的主题,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爱国情怀和昂扬斗志。

  其三,以“民族形式与时代内容结合”为特点。作为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新四军的文化建设始终植根于本民族土壤,并渗透抗日救亡的内容,从而把民族文化形式与打击日本侵略者这一时代内容有机结合,把驱除日本出中国的主张通过人民熟悉的艺术形式渗透到人民内心深处,焕发出抗日根据地军民参与战争、支援战争的热情与动力。

  赓续“铁军精神”,弘扬新四军文化,对树立新时代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不断传承以“铁军精神”为内核的新四军文化,才能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伟大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继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强大文化软实力。

  积极弘扬“铁军精神”,在革命传统赓续中增强文化自信。新四军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抗战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宣传这样的优秀革命文化对于教育人民群众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具体来说,一方面,可充分运用新四军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另一方面,可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媒介平台对英勇事迹和英雄个人进行艺术渲染,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提供丰富历史素材。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繁荣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新四军文化建设的特色经验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绝不能仅仅作为革命传统陈列在历史博物馆里,必须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进一步焕发其生机与活力。要进一步总结凝练以“铁军精神”为核心的“铁军文化”,厘清“铁军文化”的基本内涵、精神特质、建设经验和传播路径,特别是蕴含其中的革命力、组织力、创造力、文艺力和动员力,并在感受“铁军文化自信魅力”的基础上,思考如何从方法论意义上在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

  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不仅要有内在实力,还要借助外在力量。中国文化原本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新四军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在当时作出重大贡献,不仅仅在于其吸收了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精华,也在于其吸纳了西方文化成果,做到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比如唱歌,不但唱《国民革命歌》,还唱《国际歌》;挂像,不但挂孙中山的像,还挂马克思、列宁的像;演戏,不光演《阿Q正传》《日出》等,也演苏联的《第四十一个》《清算》等。事实上,新四军的主要将领如叶挺、刘少奇、陈毅等都有海外经历,更能在文化建设中展现国际视野。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才能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分别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总支书记,南京博物院馆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老乡增收、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落脚点。我省农民收入结构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大头,占比达70%-80%,但由于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粮价下跌、畜牧业下滑、工资性收入增幅下降,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难题,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粮价下跌,要促进农民增产又增收。粮价在市场分化,一方面普通粮食需求疲软,价格走低;另一方面中高端粮食产品需求增加,优质大米供给不足,市场上品牌优质大米价格很高,效益很好。江苏是历史上的鱼米之乡,不仅具有发展水稻的资源禀赋条件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优势,而且有主食消费大米的习惯,无论从比较优势、市场需求,还是从粮食安全、生态保护来看,江苏应该把打造新型鱼米之乡作为振兴苏米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措施来抓,着力推进“三品一化”,即品种、品质、品牌、产业化四位一体的苏米新产业。

  提高苏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关键是要扶持大米龙头企业,整合品牌、创建大牌、打造名牌,解决目前品牌多而杂、小而散的局面。以大企业打造优质高端大米,以大品牌来开拓优质大米的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让农民增产增收,才是长久之策。江苏近几年大力推广的稻田养殖新模式,不仅提高稻米质量和价格,而且增加了水产品的收入,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可谓一举多得。特别是在当前粮价低迷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应予以扶持和鼓励,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畜牧产业下滑,要善待“二师兄”。畜牧业是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提供畜产品,为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畜牧业提供优质有机肥,可实现农业的“两提高三减少”,即有机肥提高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化肥、减少成本、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因此,近几年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计划,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但近几年社会上对畜牧业产生一些误解,认为畜牧业就是污染产业,无限扩大禁养区、限养区,加上近两年猪瘟疫情的影响,导致畜牧业效益急剧下滑。据省统计部门数据,今年9月末,全省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为562万头、61万头,同比分别下降63.2%和48.8%,生猪产能大幅下降。这就导致猪肉供给全面紧张、价格猛增,发展有机农业的有机肥紧缺,粮食缺乏畜牧业转化,带来过剩积压。

  江苏农业现代化应该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兴旺,畜牧业不能缺位,但要转型升级。有四种模式值得借鉴。一是“中粮模式”,东台的工厂化规模养殖。东台的规模养殖场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劳动效率高,疫病防控水平和生态循环养殖水平也较高,已经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一大趋势。二是松江模式,农牧按比例实现循环。松江区以家庭农场为依托,按科学比例发展农牧循环,实现畜禽粪污全部就地还田、内部循环,保障了粮食和生猪生产,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行业上有一个土地消纳理念:每1亩农田配套养殖1—3头生猪比较合理,既解决了有机肥来源,又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三是温氏模式,农民适度规模养殖。温氏集团通过发展“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模式,将中小养殖户纳入到公司产业链条之中,有效提升了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带动了农民增收。四是秦邦模式,农牧结合的林下畜牧业。南京秦邦吉品公司将传统养殖方法与自然养殖技术、生态散养与集约化养殖技术等有机结合,不仅改进了传统养殖模式,实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而且通过有机种植、科学养殖,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实现品牌化开发、电商会员制销售,很受欢迎,效益很高。这对我省的丘陵山区来说是一个较好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丘陵地区林下资源,也有效解决了林区有机肥来源问题。

  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幅下降,要扶持农民创新创业来弥补。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较2003年突破50%,占半壁江山;2011年工资性收入增幅达到历史性的20.41%,此后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幅逐步回落,下降到2018年的7.45%。在工资性收入增幅下降的情况下,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但目前一些政策落地难,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较为突出的是“地和钱”两个方面,比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指标等方面虽然有政策,但地方上难落实,农民贷款难等现象依然存在。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最近省里出台了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全省乡村振兴的文件。各地应加大贯彻落实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改革方面,优先保障农民创业,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方式,发挥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作用,推动创新创业。

  (作者为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亭湖区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紧扣“五坚持五确保”目标,在借鉴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成功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区情实际,精心组织推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亭湖注入了强劲动力。

  坚持领导带头和典型示范相结合,确保主题教育全覆盖。主题教育是我们党开展的一场旨在推动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党内教育,关键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全员覆盖、全员参与。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委常委班子和成员学在前、做在先,认真制定“十个一”计划,先后开展3次“一周学习研讨”活动,撰写11篇专题调研报告,开设11场专题党课,人均检视问题15条,牵头整治问题13项,为全区党员干部作好表率。同时,遴选“中国好人”、全国自强模范、劳模工匠代表、招商引资能手、青年创业标兵、棚改、扶贫等一线骨干20多人组成宣讲团,深入部门、镇(街道、园区)开展红色宣讲21场次。聚焦群众身边的离任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创业者、红色文化传播者等人的初心故事,拍摄党员教育全媒体作品15部,在亭湖党建微信上展播,有力激发了各层各级党员干部参加主题教育的内生动力。

  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推进主题教育创特色。在历年的党内教育中,我们党都强调要处理好共性要求和个性方案之间的关系。完成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主题教育部署的规定动作,是我们的根本遵循;结合区情实际,提出富有特色的“亭湖方案”,则是把规定动作更加做实、做好的必然要求。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充分把盐城作为“苏北延安”所拥有的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烈士命名镇村等红色资源,有机融入学习、调研、检视、整改全过程。先后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军精神”现场教学70多场次,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峥嵘岁月、不忘初心使命。举办“走初心路、铸铁军魂”系列“大党日”活动320多场次,号召党员干部高举铁军旗帜、吹响铁军号角。扎实开展“为民服务解难题”活动,制定区直部门、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三级问题清单291份,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坚持对标整改和系统整改相结合,抓实主题教育关键点。这次主题教育,专门列出8个方面进行专项整治,这是党中央结合当前正在做的事情,聚焦解决党内存在作出的重要部署,是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坚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把开展专项整治作为主题教育的重中之重,立足即知即改、真抓实改、长效整改,全力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并将全区机关作风建设提升专项行动和村(社区)办公场所“牌子乱象”问题列入专项整治,建立“8+2”专项整治对标整改、逐项验收、销号制度。强化系统整治思维,突出抓好为民办实事6项工程、服务企业6条举措、文明城市创建6项整治、作风建设6项行动,以专项整治的扎实成效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坚持一线督导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增强主题教育实效性。我们参加主题教育的除区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外,还有48个区直部门、14个镇(街道、园区)、1600多个基层党组织,600多名科级党员干部、3万多名党员。不仅面广量大、类型众多,而且职能不一、各有重心,必须紧贴基层实际,强化督查指导,才能确保主题教育不走偏、见实效。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委首先组建8个指导组,每个指导组联系7个参学单位,覆盖所有村(社区)等党组织,并将触角延伸到招商一线、项目一线、棚改一线,坚持结合发展抓教育。同时,针对部门和镇(街道、园区),村、社区和“两新”组织等实际,制定《党(工)委(党组)、基层党支部书记抓主题教育责任清单》,创新开展“主题教育书记谈”活动,精心举办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暨工作讲坛、机关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不搞“大呼隆”、不搞“一刀切”,力求各层各级、不同领域抓得住重点、集中得了力量、取得了突破。

  (作者为盐城市亭湖区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他强调,“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从机关党建抓起”。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根本职能和核心任务是服务中心和建设队伍。行政审批(政务服务)部门的中心工作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审批服务便民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审批服务机关党建工作,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强化“四个融合”,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审批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体系和审批服务能力现代化。

  强化理念融合,在推进思想共识中激发担当作为合力。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对机关思想、作风、效能等各领域起着表率和风向标作用。审批服务机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可以更好地激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内在动力。机关党建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其作用和优势才能体现出来,而业务工作只有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贯彻全过程,才能把各种优势转化为推进工作落实的动力源、加速器。只有将业务工作和机关党建的理念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融合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推动部门工作人员的担当作为,更加有力地推进审批服务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强化组织融合,在推进新战略中发挥组织功能作用。机关党组织强则服务能力强。抓组织融合,着力点在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大抓基层、重抓支部,形成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解决机关支部只组织学习教育,不参与研究决定重要事项及监督管理弱化的问题。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把机关党的建设优势转化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优势。例如以党员示范岗、服务“好差评”等形式,以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从事党务工作等方式,将机关党的建设融入“放管服”改革战略,作为提升组织力的切入点和新动能,让每一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牢不可破的战斗堡垒。

  强化情感融合,在推进便民新举措中建牢情感纽带。从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好职工,是机关党组织的基本职能。加强思想关怀。实行“讲师”制度,将党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职工请上讲台,采取专题讲座、座谈会、讲党课等形式,阐明形势、解析政策,交流经验、答疑释惑,激发职工的工作荣誉感和职业满足感。注重心理关怀。审批服务工作改革频率高、群众期待高,一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往往任务重、压力大,加之个别服务对象的不理解甚至挑剔为难,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不满情绪。党组织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思想引导,让职工能够释压、及时调整,从而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能服务群众。落实生活关怀。机关党支部应熟知党员群众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并将工会的职能担起来,将送生日祝福、家庭走访、生病住院慰问、困难帮扶等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及时把党的关怀、组织温暖送到群众心上,促进基层职工从情感上融入、从身份上认同机关党建工作,从而激发职工热爱岗位、提高技能,更好地为企业群众服务。

  强化方法融合,在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中展示新作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体系和审批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是时代交给我们的试卷,答好这份试卷,必须践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法宝——群众路线,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问卷人”满意为标准。应坚持问策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打破群众和机关之间信息接收和反馈的“玻璃门”。充分发挥一线窗口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发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智慧,践行好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不仅仅体现在信息的双向流通,也体现在党风政风的评议上。在监督工作上,要力戒封闭循环,将党风政风评议与“民主热线”融合联动,真正倾听民声、吸纳民意,做到人民群众向往什么,我们就努力实现什么,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新风尚新成效。

  (作者为盐城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南京理工大学党委近日出台了《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对于调动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担当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要求。回顾六十六年的办学历程,一代代南理工人始终秉持“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初心使命,坚持与祖国同奋进,与人民共担当,筚路蓝缕,攻坚拓新,以强军兴国的红色基因和担当奉献的政治自觉推动办学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站在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起点上,迫切需要我们继续弘扬和发展担当作为精神,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敢涉险滩、敢探暗礁、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创新者、先行军、实干家。《办法》从制度机制层面入手,铆准学校发展新征程、新方位、新坐标,突出正向激励的主基调和严管厚爱的辩证法,着力在“导、用、容”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激励担当作为,要亮出标尺鲜明地“导”。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当前,学校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个别干部作风庸懒涣散、勇气锐气弱化的现象。《办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突出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担当作为的“十大情形”:落实决策部署,坚决有力不打折;面对大是大非,立场坚定不动摇;决策重大事项,态度鲜明不观望;推动改革发展,攻坚克难不懈怠;争取外部资源,主动开拓不畏难;应对风险危机,敢于顶上不退缩;处理遗留问题,积极稳妥不回避;解决师生困难,及时回应不敷衍;承担协同任务,先迈一步不扯皮;出现问题失误,敢于担责不推诿。这些形象化、具体化、可感知的“正面清单”,亮明了担当作为的行动标准和纪律规尺,为广大干部自觉对标杆、找差距、抓落实、促担当确立了风向标。

  激励担当作为,要解放思想大胆地“用”。基层干部常说:这激励那激励,用好干部最给力。选好干部用好人,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办法》抓住影响干部积极性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症结,明确提出:要选拔重用忠诚履职、敢于担当、业绩突出、廉洁自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有冲劲、讲奉献和重大任务中扛重活、打硬仗的优秀干部。实施“致远计划”,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岗位历练和实践锻炼,鼓励干部到吃劲的岗位练能力、挑繁重的担子练肩膀、去艰险的环境练胆识,使其在面对复杂情况和处理具体问题中增长才干、加快成长。《办法》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因素,强调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在年度考核中对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增设优秀名额,倡导让有为的有位、能干的能上、优秀的优先,为敢担当、有作为者脱颖而出提供了指南针。

  激励担当作为,要实事求是精准地“容”。干事业总有风险,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只有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才能让改革永不停顿、创新永无止境。《办法》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直面容错界限这一难点,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的“四个原则”,提出实施容错纠错的“六个观测点”:看主观动机是出于公心还是明知故犯、谋取私利;看客观条件是界限不明还是故意曲解、随意变通;看程序方法是民主决策还是个人专断、滥用权力;看问题性质是探索创新还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看后果影响是程度轻微还是重大事故、恶劣影响;看纠错行动是及时止损还是消极应对、坐视不管。《办法》坚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向诬告陷害行为严肃“亮剑”:对以监督为名侮辱、诽谤、诬陷他人的,毫无依据恶语中伤、故意诬告、散布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一经核实严肃处理;对经查核不属实的信访举报,及时澄清正名,消除不良影响,切实把撑腰鼓劲、关心关爱的措施落到实处,坚决不让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干部泄气、伤神、寒心,给广大干部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吃下了定心丸。

  (作者为南京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宣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正式启航。在开放发展方面,《纲要》对长三角地区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对外开放,深化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这一总要求具体可细分为三个主要的政策着力点。

  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合力打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金字招牌。“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对其他国家制定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能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有利于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缓和贸易冲突。苏浙皖三省应全力协助上海,加强综合服务、专业贸易等线下展示交易平台建设,加强长三角地区各类品牌展会和相关贸易投资活动协调联动,加强进口商品通关便利化协同等,将上海进博会打造成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的世界一流进口博览会,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进口大国、消费大国”的新形象。

  合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中心枢纽。跨国交通成本仍是制约中国深度融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壁垒之一,长三角地区需要合力打造一个高规格、高便利度、低成本的综合性国际交通枢纽,以降低区域对外交往成本。把上海虹桥地区建设成集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就显得尤为必要。长三角三省一市应着力完善联通浦东机场和苏浙皖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体系,优化拓展虹桥机场国际航运服务功能。加快建设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海外贸易中心等功能性平台,聚焦发展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优质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对国际人才和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

  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趋势,长三角地区汇集了一大批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在发展数字化贸易平台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应积极对接全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规则、新标准,加强跨境电商国际合作,推动国际贸易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联合加强数字化贸易平台建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加快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外贸业务流程改造和各环节数据共享,促进贸易监管数字化转型、便利化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是中国在探索“引进来”和“走出去”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成功模式。苏浙皖沪三省一市一方面可依托自身的各类开发区,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等境内国际合作园区;另一方面,依托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和对外投资聚集区,稳步推进建设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等一批境外园区,支持国内企业组团出海,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研究机构和海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协同推进开放合作

  推动重点领域开放合作。长三角地区在对外开放方面,应该比国内其他地区步子更大,走在探索深化开放制度创新的最前沿。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应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提升协同开放合作水平。降低汽车、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进入门槛,积极引进全球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开拓建立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放宽银行业外资市场准入。积极引进境外专业服务行业,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服务外包产业高地。积极引进国际现代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等。

  共同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上海、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走出去”大省,但民营企业无法与国有企业或跨国公司巨头等量齐观,仅靠自己“走出去”存在较大风险。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应成立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联盟,携手打造面向全球的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联合走出去。加强国际对接合作,在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联手布局建设一批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境外系列服务站,推进境外投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增强“走出去”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深化国际人文合作。长三角地区人文荟萃。上海的现代都市、江苏的江南水乡、浙江的互联网科技、安徽的徽派文化等都是吸引外国客商的最佳名片。为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文化吸引力,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应携手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并持续开展系列重大国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活动,增加国际曝光度。联合开展具有长三角品牌特色的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影视产品走出去。深化科技、教育、医疗等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友城合作水平,加强高端智库国际交流。发挥华侨华商资本、人脉等资源优势,扩大民间交往、深化民心沟通等。

  合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长三角地区的政府管理效率、法治环境水平和社会法制意识等都处于全国前列,最适合率先探索更高标准的市场规则体系。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应积极推广上海自贸区先进经验,联合提升外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共同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违法行为联合惩治力度,协同开展执法监管。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障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等。

  完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发展离不开全球高端人才的汇聚,长三角地区应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打造世界级人才集聚中心。长三角地区的各主要城市可以推广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人才试验区经验,稳步开展外国人永久居留、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出入境便利服务、留学生就业等政策试点。推动国际人才认定、服务监管部门信息互换互认,确保政策执行一致性。推进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公共服务,提高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等。

  加快大通关一体化。在当前国际贸易关税壁垒高企的特殊背景下,降低企业跨国贸易的通关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长三角三省一市应加强通关口岸的协调对接合作,提升通关一体化水平,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港航物流信息接入,实现物流和监管等信息的全流程采集。统筹区域内中欧班列资源,提高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行质量效益。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监控分析技术的加持下,开发信息化电子标签,整合生产、监测、航运、通关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进出口商品全流程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实施全链条监管,提升区域内通关物流效率。

  (作者分别为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以2000年盱眙县举办小龙虾节为标志,江苏小龙虾产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影响并引导了全国小龙虾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小龙虾在援助新疆和贵州精准扶贫工作中也发挥了较大作用,成为最接地气的扶贫产业,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留下不少启示。

  龙虾虽小生命力强,选择它作为扶贫援助项目可以说是走对了路子。据预测,目前中国小龙虾的需求总量约为190万吨,其中餐饮需求140万吨、加工需求50万吨,需求缺口近100万吨,国际市场需求缺口约为30万吨。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小龙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约520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员近100万人、从事小龙虾加工等第二产业人员近20万人、小龙虾流通经纪人约10万人。贵州和新疆等西部地区选择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利用生态环境优越、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条件,发展小龙虾产业一定会大有前途,仅大方县三个乡就可促使200多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我们援助的其它省份也不乏适合养小龙虾的区域,应当积极发掘,这对扶贫有好处,同时也对我们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就业机会也有帮助,从而实现双赢。

  发挥后发优势,小龙虾援助项目也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中国众多水产养殖产品中,小龙虾是一个重要水产品种。中国水产养殖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水产品品质,全力打造高品质绿色产品。因此,小龙虾项目不能一援了之,不仅要注重小龙虾养殖规模、养殖产量,更要谋求高质量,才能在后来者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作为援助方,我们要整合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优势,加大对小龙虾产业养殖、流通、加工、餐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要特别重视生态化养殖,加大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监测,建立质量监管可追溯体系,成立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小龙虾收购、清洗、冷冻、加工等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小龙虾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中的质量安全监管。这方面江苏的一些地方有过深刻教训,不能让悲剧在我们援助的地方重演。

  变废为宝,积极扶持发展小龙虾资源循环利用。小龙虾个大肉少,每只采肉只占体重的18%,虾头、虾壳等废弃物多达82%。但实际上,小龙虾可谓全身是宝,价值并非只是食用,虾壳蕴含丰富的甲壳素,是制造化妆品、生物医药的重要原材料。所以,要加大技术扶持开发力度,增强扶持生态产业的意识,既要利用虾肉加工附属产品,又要利用好虾壳等废弃物,开发虾青素、甲壳素等附属产品,既能变废为宝,又能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必须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实行产学研结合,为小龙虾附属产品开发提供优秀的科研人才和技术支撑,开展小龙虾壳资源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实现从养殖到加工、贸易,再到精深加工,层层多赢、环环增效,延伸和完善小龙虾产业链条,实现变害为益、变废为宝,把小龙虾产业变成老百姓创业致富的黄金产业。

  不能养了别人的虾,荒了自己的种,要巩固提高江苏小龙虾养殖和开发水平。坚持虾蟹混养模式,以质取胜。目前湖北等地产量超过江苏,以虾稻养殖模式为主,生长周期只有2个月左右。虾稻养殖出产的小龙虾较容易出现大爪公虾,虽然好看,但出肉率低,导致虾吃起来肉质差一些。江苏以虾蟹混养模式为主,利用了湖泊众多的优势,养殖环境优越,养殖密度低,食物来源丰富,因此小龙虾争食性低,虾长势好,养殖周期长。加上虾生长周期足够长,容易出产大规格小爪母虾,多为红虾及青红虾,虾肉质饱满、紧实,规格大,虾黄多,价格高。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控原则,随着小龙虾养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养殖户追求最大养殖效益,放养密度不断加大,病害发生率增多,因此在防治敌害的同时仍需注意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对种质资源的保护。

  帮忙帮到底,打响援助地小龙虾品牌。援助贵州和新疆等地发展小龙虾养殖要注重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借鉴江苏和湖北小龙虾品牌打造的成功经验,结合两地特有地理优势和文化内涵,打造出特有的公共区域品牌。大方县位于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上游,地处乌蒙山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应充分利用乌蒙山泉水独有特点,打造特色品牌。同时,在菜肴和餐饮品牌方面,发挥“大方天麻”“大方皱椒”品牌优势,将天麻、皱椒作为小龙虾的主要调料,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大方天麻小龙虾”“大方皱椒小龙虾”等知名餐饮品牌,让品牌为龙虾增值。新疆兵团第7师130团,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胡杨河畔,大漠水韵是国家三级生态保护区,有一篇《冰与城的随想》的电视散文描述了这里的奇特景象。这里的龙虾可以打冰雪牌、沙漠牌,和旅游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即便远在几千公里之外,但用好电商,距离就不是问题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研究室)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其中组织振兴的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构建合理分布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组织保证。要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各领域的政治引领力,提倡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应当占一定比例。创新党组织设置,强化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在以建制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农村党组织的覆盖面和辐射能力;在设置方式上,探索将党组织设在农村企业、农业合作社、村民团体的模式,确保每一名农村党员都纳入到农村基层党组织,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灵魂和骨干,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至关重要。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采用每年分批次对村级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切实提高带头人在乡村振兴中发展经济、处理矛盾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与水平。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比例,让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政治上有“奔头”。健全村干部待遇和办公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建立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离任村干部补贴等制度。通过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县乡统筹招聘等多元渠道,有计划地储备一定数量的村级后备干部。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党员队伍必须过硬。要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大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妇女中发展党员力度,为乡村振兴输入“新鲜血液”。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定期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党组织要通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设岗定责等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到党组织的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供给。要避免农村基层干部权力寻租,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通过系统性的制度构建为乡村振兴战略创造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建立县乡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尤其是县级党委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县乡纪委监督责任,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全面执行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好中央政策落实方面的作用,加强对落实情况特别是涉农资金拨付、物资调配等工作的监督,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严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报国是对祖国的报答,是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有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教育战线来说,落实主题教育,就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明确使命任务,正视问题差距,坚持立德树人,用持续改进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早日建成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教育报国的新时代意涵。

  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立足点。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时代新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报国的立足点。要有大视野、大格局,认清历史大势,顺应历史潮流,教育学生辩证看待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加强正面引导,增强发展信心,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要有大情怀、大担当,要心中有党,胸怀祖国,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教育是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的领域,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高质量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报国的出发点。要有在兹念兹的责任担当,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推进包括育人方式、办学模式、评价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教育综合改革献计献力,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立德树人为着力点。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根本在于培养什么人。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和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秉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既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学生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掌握过硬专业本领,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真正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点。教师是教育之本,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报国的支撑点。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广大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爱生敬业。广大教师要牢记教育初心,敬畏教师职业,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不辜负“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和“引路人”等光荣称号。新时代教师还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等基本素质。唯有与时俱进,德才兼修,德艺并进,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

  (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编者按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南京市牢记总书记关于用好用活丰富党史资源的嘱托,不断加强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塑造城市红色文化品牌。12月22日,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南京雨花英烈研究会承办的“弘扬雨花英烈精神 强化红色文化担当”学术研讨会在宁召开,会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话传承与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共谋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新路径。本期“智库”摘录与会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李忠杰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首先在城市广泛开展革命运动,但是由于当时的力量对比和其他原因,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在1927年之后,把我们工作的重点逐步转向农村,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是城市革命运动,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弃城市,而是在新的形势下在城市开展各种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白区斗争。

  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两大基本的革命斗争形式。一个是在农村,主要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或者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第二个是在城市,主要从事秘密的地下活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各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毫无疑问,农村斗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城市地下工作也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环境非常严峻,在城市开展地下工作非常艰难,具有很多的特殊性。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在党中央领导下,在革命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各个系统的地下党组织,积极开展城市斗争,极大地支持了农村的武装斗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雨花英烈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首先应该放在这样两种形式、两条战线的大背景、大格局、大斗争、大转变中来认识。

  雨花英烈主要是指牺牲在雨花台和南京周边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雨花英烈的牺牲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一个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27-1935年,另一个是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1949年。他们不仅仅是南京地区优秀共产党人的代表,而且代表了全国大量的从事白区和地下工作的共产党人。

  雨花英烈具有很多重要的特点。首先是理性选择,他们大多有较高的学历,参加革命斗争是经过理性思考作出的选择。其次是责任担当,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为了建设新中国,他们承担了应该承担的义务。第三是超强意志,很多人都受到过严刑拷打和各种折磨,但绝不屈服。第四是无私无畏,舍小家为大家,慷慨赴死,为人民为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总的来说,多数革命精神都主要是在武装斗争中形成的,只有少部分是反映地下党开展城市斗争的精神。雨花英烈精神,反映了党在白区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弥足珍贵。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化雨花英烈精神的研究,对于高举红色旗帜、传承红色基因是十分必要的。

  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就要保护利用好雨花台红色文化资源。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保护红色资源的力度,在新形势下,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红色文化工作的深入,进一步以新的视野和新的思路做好雨花台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把用好用活雨花台红色资源,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历史研究和历史认知之上。

  (作者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

  

王炳林

  雨花英烈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句话:一是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二是雨花英烈所迸发出的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承接,对以后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当下,更好地发扬雨花英烈精神,要注意三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学理研究。追溯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从何确立、如何坚定?他们面对敌人残酷折磨能够坚如磐石、初心不改的根本缘由是什么?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是对科学理论认知的一种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认知,是真学真懂真用。他们认同马克思主义,坚信人类社会必须向前发展,这种坚信在实践当中找到了力量的源泉,投身到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中,无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来捍卫主义。

  雨花英烈的高尚道德情操有文化根基,他们都爱国、爱党、爱人民。探讨他们的成长规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他们的品格铸就并非偶然,有其必然性。这其中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包含诚信、友善思想等;还有源于集体的力量,他们找到了组织、团体,我们的党组织是有共同理想追求的,是有温暖、有力量的。

  雨花英烈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因为他们了解民众和社会的疾苦,他们觉得为民牺牲是值得的。因为有这样崇高的世界观,才决定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为远大的理想奋斗,他们的人生无论长短都觉得有意义。研究理论要深入挖掘,带着问题意识增强学理研究,才能够增强说服力。

  二是运用科学方法,加强比较研究。一种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调查方法;二是矛盾分析法;三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就是对历史的研究进行概括,这种概括最终要符合社会历史实情,而非将历史变成符合自我设定的逻辑。例如口述史学,考量到人的记忆误差,要进行大量的考证,去挖掘、核实、辨析资料,这个方面雨花台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强调一点,要加强比较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当中,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独特的优势,但是它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团体、每一个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这些表现是有不同特点的。例如,雨花英烈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相比,与其他一些革命精神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寻找“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在差异当中看到共同,做出这样的比较,雨花英烈精神的独特定位和重要性就会更加鲜明起来。

  三是面向实际,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历史要有现实的观照,让革命精神发挥作用,就要了解我们的现实,有针对性地去宣传教育。理想信念为什么这么重要?今天党员干部中有哪些问题?在理想信念方面,为什么有的人坚定不起来?要针对这些问题去研究,“因材施教”才能触动灵魂。

  (作者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

  

齐卫平

  雨花英烈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后人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加强党的建设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

  第一,雨花英烈精神演绎建党精神。建党精神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本质的基因构成,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所有精神的源头。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全面执政后发扬和创造的各种精神,都是建党精神延伸性的发展。雨花英烈精神也很好地体现着建党精神。雨花英烈精神与我们党的其他革命精神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它特殊的内涵。雨花英烈精神最突出的特点是,烈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凸显舍小家为大家,舍生命为理想,舍安逸为事业,舍个人为人民的精神,也就是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爱国为民的精神。雨花英烈用鲜血染红了共产党人的初心,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

  第二,雨花英烈精神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价值。雨花英烈牺牲在革命的年代。今天,我们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但雨花英烈没有时空的隔阂感。现在有些人认为,环境和条件变化了,已经不需要去面对当年雨花英烈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了,英烈精神虽然可贵,但是今天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这是一种“时空隔阂”。我们今天的伟大事业是先烈们所创造的成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烈们所带来的生活。烈士们的很多遗书遗言,表达了他们的理想追求和牺牲精神,对他们的话不能只当做是一种豪言壮语,更要看到他们后面的意义。这是他们在革命年代实践历程和心路历程的展示,背后是社会矛盾、历史使命、斗争环境、各种考验,是他们顽强意志和道德品格的表达,从中可以深入挖掘烈士为什么能够面对死亡、临危不惧,懂得他们的牺牲不是一时的壮举,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理想信念的坚守。

  第三,雨花英烈精神是党担当新时代“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九大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新时代“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个伟大”历史使命,必须贯通历史,大力发扬雨花英烈精神。从历史角度看,“四个伟大”是雨花英烈的遗愿。雨花英烈以在革命年代的艰难环境下献身伟大事业、铸造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卓越表现,向后人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风貌,它对担当新时代“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雨花英烈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伟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处于很好的机遇,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是空前的。敢不敢于斗争、能不能进行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雨花英烈精神为我们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作者为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

  

桑学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红色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认真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阐释和准确把握以革命理想、忠诚担当、牺牲精神、红色基因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精髓,对于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多个重要场合就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坚定政治信仰(是前提)、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提高政治能力(是关键)、净化政治生态(是基础)。这四个方面,都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党内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和优良作风等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我们要深刻把握红色文化中蕴含着的促进党团结凝聚、纯洁先进、壮大发展的成功秘诀,着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浸入骨髓、铸入灵魂,让红色血脉在党内政治文化中不断传承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雨花英烈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雨花英烈精神这一独特红色文化形态的革命本质,为更好发挥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教科书、营养剂作用,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更加有效地把雨花英烈精神运用到涵养党内政治文化中去,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坚持正确导向。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一雨花英烈精神的内核,坚持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红色占据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高点,让红色有效抵制和清除政治文化中的“黑色”和“灰色”。

  二要突出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把雨花英烈精神的学习和传承,上升为延续红色血脉,永葆初心使命的灵魂工程、固本工程,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使这一精神真正走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三要注重落地入心。将雨花英烈精神和党的其他革命精神,转化为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关键是要把它与党性教育、干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党性教育资源,研究开发党性教育课程,精心打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使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教材和案例,达到入心入脑的目的。

  四要擦亮红色品牌。红色文化的品牌越鲜亮,它的政治影响力和思想引领力就越加有效和强大。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雨花英烈精神等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它们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它们作为主流价值的影响力,从而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产生更为有力的影响。(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何云庵

  雨花英烈和雨花英烈精神,是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一个经典样本。

  首先,崇高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是因为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探索真理、确立理想。雨花英烈和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他们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完全不是出于个人的利益,这种救国救民,没有一个强大的信念支撑,他们的奋斗牺牲是不可想象的。对比革命先烈,今天一些人太讲现实,太缺乏理想主义,要改变这种现象,做到人们有信仰,当年英烈们追求理想的思想境界和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处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新时代的人们,是需要理想的,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或者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人们的生活会更充实,更接近于为了今天的社会而付出生命的这些先烈们。

  第二,信念坚如磐石。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大无畏牺牲精神的集中写照,牺牲精神不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中国儒家就强调舍生取义,中国古代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传统,渗透在革命先烈的血脉之中。当他们加入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队伍中,牺牲的价值和意义便有了先进的内涵,成为独有的、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献身的高尚情操。新时代,我们身边有无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者、奉献者。但也要看到,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娱乐主义对人们的影响不容忽视。今天,一些人提出了娱乐至死这样的口号。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结果,心安理得地享受由此产生的物质成果,把享受看成一切、看成最大的追求,这是非常危险的。新时代强调学习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革命先烈为实现心中理想不懈奋斗、不惜牺牲的崇高精神。

  第三,舍己为公的精神。每一位雨花英烈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生活、学习专业爱好、爱情憧憬,但是他们将个人生活、个人情感、个人爱好服从组织、服从革命,说到底,就是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对共产党人来说,坚强党性就是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对每个人来说,则需要处理好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如果把个人的东西当做你生活的中心,其他的东西在你的精神世界里面就会占得越来越少。因此,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处理好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个人与集体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需要从革命先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汲取精神营养和榜样力量。

  (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