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00年盱眙县举办小龙虾节为标志,江苏小龙虾产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影响并引导了全国小龙虾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小龙虾在援助新疆和贵州精准扶贫工作中也发挥了较大作用,成为最接地气的扶贫产业,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留下不少启示。
龙虾虽小生命力强,选择它作为扶贫援助项目可以说是走对了路子。据预测,目前中国小龙虾的需求总量约为190万吨,其中餐饮需求140万吨、加工需求50万吨,需求缺口近100万吨,国际市场需求缺口约为30万吨。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小龙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约520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员近100万人、从事小龙虾加工等第二产业人员近20万人、小龙虾流通经纪人约10万人。贵州和新疆等西部地区选择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利用生态环境优越、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条件,发展小龙虾产业一定会大有前途,仅大方县三个乡就可促使200多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我们援助的其它省份也不乏适合养小龙虾的区域,应当积极发掘,这对扶贫有好处,同时也对我们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就业机会也有帮助,从而实现双赢。
发挥后发优势,小龙虾援助项目也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中国众多水产养殖产品中,小龙虾是一个重要水产品种。中国水产养殖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水产品品质,全力打造高品质绿色产品。因此,小龙虾项目不能一援了之,不仅要注重小龙虾养殖规模、养殖产量,更要谋求高质量,才能在后来者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作为援助方,我们要整合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优势,加大对小龙虾产业养殖、流通、加工、餐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要特别重视生态化养殖,加大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监测,建立质量监管可追溯体系,成立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小龙虾收购、清洗、冷冻、加工等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小龙虾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中的质量安全监管。这方面江苏的一些地方有过深刻教训,不能让悲剧在我们援助的地方重演。
变废为宝,积极扶持发展小龙虾资源循环利用。小龙虾个大肉少,每只采肉只占体重的18%,虾头、虾壳等废弃物多达82%。但实际上,小龙虾可谓全身是宝,价值并非只是食用,虾壳蕴含丰富的甲壳素,是制造化妆品、生物医药的重要原材料。所以,要加大技术扶持开发力度,增强扶持生态产业的意识,既要利用虾肉加工附属产品,又要利用好虾壳等废弃物,开发虾青素、甲壳素等附属产品,既能变废为宝,又能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必须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实行产学研结合,为小龙虾附属产品开发提供优秀的科研人才和技术支撑,开展小龙虾壳资源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实现从养殖到加工、贸易,再到精深加工,层层多赢、环环增效,延伸和完善小龙虾产业链条,实现变害为益、变废为宝,把小龙虾产业变成老百姓创业致富的黄金产业。
不能养了别人的虾,荒了自己的种,要巩固提高江苏小龙虾养殖和开发水平。坚持虾蟹混养模式,以质取胜。目前湖北等地产量超过江苏,以虾稻养殖模式为主,生长周期只有2个月左右。虾稻养殖出产的小龙虾较容易出现大爪公虾,虽然好看,但出肉率低,导致虾吃起来肉质差一些。江苏以虾蟹混养模式为主,利用了湖泊众多的优势,养殖环境优越,养殖密度低,食物来源丰富,因此小龙虾争食性低,虾长势好,养殖周期长。加上虾生长周期足够长,容易出产大规格小爪母虾,多为红虾及青红虾,虾肉质饱满、紧实,规格大,虾黄多,价格高。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控原则,随着小龙虾养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养殖户追求最大养殖效益,放养密度不断加大,病害发生率增多,因此在防治敌害的同时仍需注意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对种质资源的保护。
帮忙帮到底,打响援助地小龙虾品牌。援助贵州和新疆等地发展小龙虾养殖要注重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借鉴江苏和湖北小龙虾品牌打造的成功经验,结合两地特有地理优势和文化内涵,打造出特有的公共区域品牌。大方县位于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上游,地处乌蒙山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应充分利用乌蒙山泉水独有特点,打造特色品牌。同时,在菜肴和餐饮品牌方面,发挥“大方天麻”“大方皱椒”品牌优势,将天麻、皱椒作为小龙虾的主要调料,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大方天麻小龙虾”“大方皱椒小龙虾”等知名餐饮品牌,让品牌为龙虾增值。新疆兵团第7师130团,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胡杨河畔,大漠水韵是国家三级生态保护区,有一篇《冰与城的随想》的电视散文描述了这里的奇特景象。这里的龙虾可以打冰雪牌、沙漠牌,和旅游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即便远在几千公里之外,但用好电商,距离就不是问题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