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历史档案,1954年,我国确定了“以铁道部统一指挥协调,必要时请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协助”的原则,这一年,“春运”二字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从那时开始,大规模、高压力、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春运”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被频频使用的一个词。
来源:新华网日期:2018-02-07
随着经济发展、人员流动日趋频繁以及交通运输能力的增长,春运客流量逐年增加。铁路春运客流量1954年第一次有据可查为2300万人次,1979年突破1亿人次。1984年“大春运”形成后,全国有5亿多人次客流,2012年突破30亿。
来源:新华网日期:2018-02-07
1979年,我国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一票难求”成为此后每年春运的焦点。2018年春运,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8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四十年间,春运规模扩大了30倍。
来源:新华网日期:2018-02-07
经历过十几年前甚至更早春运的人不会忘记绿皮车。那时,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2007年4月18日,首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我国由此迈入动车时代。如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
来源:新华网日期:2018-02-07
点击更多...
春运,那些悄然发生的改变
“买票”是几十年来春运永恒的主题。但如何买票这些年有了天壤之别。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一代铁路客票系统的研发使用,人们通过网络“动动指尖”即可购票。现在,互联网包括手机APP售票量占总售票量的6成以上,大城市超过8成。
来源:新华网日期:2018-02-07
据蚂蜂窝旅行网发布的《2018年春节出游趋势报告》,国人越来越习惯以旅行的方式度过农历新年。今年春节,接父母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团聚+旅游”的“反向春运”渐成潮流。携程相关负责人介绍,反向过年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集中返乡的压力,利用春运期间交通的闲置资源,还能带热相关城市的酒店及景区。
来源:大河报日期:2018-02-07
许文雄1995年开始在广州火车站上班,工作20多年,观察到春节前回家旅客行李的变化。“行李的变化,不单纯只是行李箱的变化和带回去过春节礼物的变化,背后也是时代的变迁。”他说。在沃尔玛中国区总部工作的陈女士介绍,以前的商品主要是国内的,现在进口商品越来越成为不少家庭年货的必选。在春节销售最重要的生鲜方面,进口车厘子近几年越来越火。此外,丹麦皇冠曲奇、进口开心果等也走入寻常家庭。
来源:新华网日期:2018-02-13
火车吃饭是个大问题。过去的绿皮车,能上去已经不易,要想在车上吃上热饭热菜是件奢侈的事儿。随着乘车环境逐步改善,人们能吃上列车供应的盒饭,更多人选择自带干粮。现在,列车上的盒饭越来越丰富,从15元到七八十元的都有。去年夏天开始,铁路推出了动车组列车互联网订餐服务,人们在高铁列车上的餐饮更加丰富了:不仅有快餐,还有地方特色美食。
来源:新华网日期:2018-02-07
春运以来,记者在火车站采访发现,虽然人流量持续增加,但以前春运时各车站从候车室到售票厅乃至广场,人群密集的现象发生了改变。火车司机、乘务员等春运一线工作人员感叹, “其实,不只是车站环境变了” 。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8-02-09
老话讲“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路上多辛苦,过年是一定要回到家乡和父母身边。近些年来,带上家人出去旅游过年渐成时尚,据携程旅游预测,2018年春节将成旅游过年、出国过年“史上最热”春节,出境游人数在600万以上,出行涉100多个出发城市,到达全球60多个国家、280多个目的地,最远抵达南极。
来源:新华网日期:2018-02-07
点击更多...
春运,在“变”更在“便”
在那个没有电话、网络订票的年代,各大城市火车站、汽车站,每年春节前夕都要在站前广场上设立多个临时售票厅大棚,开设多个临时售票窗口,满足来自各地务工者购买春运车票的需求。如今,寒风中,裹着军大衣、排队两三天只为一张火车票的画面几乎见不到了。从车站“肉搏”到家里蹲网络购票,春运大军购票方式的改变见证了中国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来源:新华网日期:2018-02-13
经历过十几年前甚至更早春运的人不会忘记绿皮车。那时,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2007年4月18日,首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我国由此迈入动车时代。如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
来源:新华网日期:2018-02-07
点击更多...
观点
40天的春运,近30亿人次的出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已经开始。从1亿人到30亿人,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松松垮垮的蛇皮袋到硬朗优质的行李箱,改革开放以来,40节“时光车厢”整齐地连缀在一起,人们既看到了春运的速度与深度之变,更看得到中国前行的车轮,如何一次次作别历史的站台。
来源:人民日报日期:2018-02-13
春运总会慢慢地变化,或许有一天,它不再特殊。畅想未来的远景,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的出行更加舒适便捷,更能感受到尊严被善待,权利被呵护,让春运的一天,变成平常的一天,那么也必然是美好的一天。
来源:光明日报日期:2018-02-05
这些不起眼甚至看起来老土的东西,能够成为一种“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家的吸引力。对于中国人来说,乡愁不只是文学叙事,还是真实的生活。塑料桶成为“春运神器”,不光丰富了春运的表情,也反映了过年回家对中国人的精神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日期:2018-02-07
春运路漫漫,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回家之路走得平安、顺畅,而这离不开旅客自己的充分准备,但更离不开铁路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来源:北京青年报日期:2018-02-07
点击更多...
春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