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车厢美了,车速快了,旅客欢了 火车头里感受春运变化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梅剑飞   2018-02-09 07:26:00
春运以来,记者在火车站采访发现,虽然人流量持续增加,但以前春运时各车站从候车室到售票厅乃至广场,人群密集的现象发生了改变。火车司机、乘务员等春运一线工作人员感叹, “其实,不只是车站环境变了” 。

  春运以来,记者在火车站采访发现,虽然人流量持续增加,但以前春运时各车站从候车室到售票厅乃至广场,人群密集的现象发生了改变。火车司机、乘务员等春运一线工作人员感叹,“其实,不只是车站环境变了”。

  驾驶室环境大变样

  2月4日早上7点45分,杨俊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南京东机务段参加早上视频交班会。会上通报了前一天上海铁路局集团所有路线列车发车情况。

  1996年,杨俊刚工作时,开的是货运蒸汽机,时速在40公里左右。火车头里3个人,司炉、正副司机。“那是体力活,要不停挥着铲子铲煤。冬天还凑合,夏天的时候啊,驾驶室是被太阳照着的大火炉。”杨俊说。

  后来开客运内燃机,不用司炉加煤了,只有正副司机,杨俊说起从前:“夏天依然难熬,电风扇不管用,实在热得受不了,全身湿透是常态。冬天时冷风会透过缝隙钻进来。火车一直以每小时80-120公里的速度不紧不慢咣当咣当移动着。”

  火车司机马爱民给记者翻看几张从前的火车驾驶室照片,条件十分简陋,“等一会去看看和谐号、复兴号驾驶室,完全是天翻地覆!虽然春运加开了车次,在体力上辛苦一些,但现在驾驶室环境好,开火车成为享受”。

  由于新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火车驾驶系统也时常更新。火车司机们说,如今要不停学习,与时俱进,所有人要参加月考、季考、年考,每天上班还会随机抽考,成绩不合格将被调岗。“火车头里的现代化,浓缩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马爱民说。

  从劳保服到商务装

  由上海开往安庆的G7085次10点39分抵达南京南站,10点43分发车。按照规定,将在南京南站更换司机。

  上午10点整,杨俊西装革履来到发车前准备室,检查驾驶里程时刻表,测试有无饮酒。“我们基本不喝酒,包括平时也是,突发任务多,有司机甚至戒酒了。”杨俊说,这样也有好处,关节炎没有了,血脂“三高”也少了。

  10点15分,杨俊拉着行李箱,来到站台,等候上海方向开来的列车。

  工作服变大气了,一开始是绿色卡其布劳保服,后来换成绿色劳保衣,现在的火车司机着装商务化。“穿着舒服,也很好看,上车前什么样下车后还是什么样。”杨俊很喜欢现在的穿着,以前上车前穿得再干净,下车后都有一身味道,衣服上满是汗渍、油渍、灰尘。

  10点39分,G7085次列车准点到站,原司机和杨俊交接,下车休息。

  驾驶室内,杨俊介绍一些尖端设备:“现在开火车和过去完全不同,时速300公里以上,司机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每分每秒都要聚精会神。”

  10点43分,发车指令传来,G7085缓缓开离站台,速度越来越快。司机驾驶时每进行一项操作,都要做手势说一次正在做什么。“前方是弯道,左转后加速。”高铁上,通常只配一个司机,车速快,责任重,如此司机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

  一天能送上万人回家

  行驶中的G7085乘客车厢里,乘客们坐着玩手机、聊天、睡觉。

  马爱民说,以前一趟车拉两千人,出一次车跑一两天,时间全消耗在路上了。“今天不一样了,就说南京到安庆,一天能够来回跑几趟,还可以增加车次。速度快了,一天能送上万人回家。”他感慨万千,经历过20多年春运,看到过无数酸甜苦辣。

  马爱民说:“1999年春运,我开一列皖赣线绿皮车,在南京站开不出去。乘客蜂拥而至,车门挤不进去、车窗也爬不进去了,就往驾驶室挤,还去车头拦车。”

  11点01分,G7085抵达马鞍山。杨俊说:“以前春运,火车慢慢开离,站台上行人会跟着火车开行的方向跑,他们知道上不了这趟车,就那样无助地跑着,看着车开走。”

  “2000年春运,我开一列火车去四川,发车前,看到一个女学生在南京站站台拥挤的人群中大哭,她说三天了,每次都挤不上车。”杨俊说,当时很难过,作为司机,也想多送些乘客回家过年,可是爱莫能助。

  “列车上的环境日新月异,乘坐舒适,在车上工作同样心情愉悦。”2004年在火车上做乘务员,现是铁路南京客运段高二车队列车长的任伶俐说,2005年春运时,在T字头火车上,硬座车厢挤满了人,地都扫不了,“现在的高铁和以前的车相比一个天一个地,看到乘客出行轻松,我们也跟着感到轻松”。

  任伶俐的同事吴珩珩见证着车厢里的变化:“旅客的脸色和过去也不一样了。过去,很多旅客脸上有着明显的奔波的疲倦,现在大家在车上可以舒服坐着,想吃什么可以在手机上叫外卖,火车到站后有外卖小哥送过来,我们再给乘客送过去。”

  记者 梅剑飞

标签:驾驶室;春运;火车;火车司机;司机;劳保;爱民;乘客;发车;乘务员

责任编辑:苗津伟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