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40年,“时光机”上的春运之变

来源:新华网   2018-02-13 11:14:00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1亿人次踏上春运归途。40年间,春运成为中国人共同的记忆:老相册里泛黄的绿皮车还未远去,带着现代化气息的银色“子弹头”已呼啸而来。40年间,中国在变,春运也在变。坐上“时光机”,让我们找寻春运之变。

  携带年货之变:蛇皮袋里的服装与快递到家的生鲜

  许文雄1995年开始在广州火车站上班,工作20多年,观察到春节前回家旅客行李的变化。“行李的变化,不单纯只是行李箱的变化和带回去过春节礼物的变化,背后也是时代的变迁。”他说。

  许文雄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旅客回家的行李主要是蛇皮袋、纤维袋以及一些旅客自制的布袋子。当时广东相对内地开放较早,物资较为发达,旅客回家过年,都会带很多东西作为回家的年货,主要是一些衣服,特别是小孩子的衣服。

  2005年左右,行李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拉杆箱、皮箱兴起,还有很多人回家背的是牛仔包,能装很多东西。当时的箱子质量不怎么好,火车站每天都要清理出许多拉杆箱的轮子和一些断拉杆。

  旅客回家带的东西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以前给小孩子带衣服之外,一些旅客也会带一些广东的特产回家。此外,一些旅客也会带一些手机、电脑等礼物回家,也有一些小型电器等。

  “现在旅客直接从广东带年货的人渐渐少了,因物资越来越丰富,到处都可以买到,而且还可以网购到家,都不用带上车了。”许文雄说。

  在沃尔玛中国区总部工作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的商品主要是国内的,现在进口商品越来越成为不少家庭年货的必选。在春节销售最重要的生鲜方面,进口车厘子近几年越来越火。此外,丹麦皇冠曲奇、进口开心果等也走入寻常家庭。

  “顾客购买年货不仅注重商品使用本身的便利性,还有全渠道购买的便利性。另外,消费升级的趋势愈加明显,高品质年货更受顾客欢迎。”她说。

标签:

责任编辑: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