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文萃

  【编者按】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乃至世界的意义?《思想周刊》约请王义桅教授进行深度解读。

  “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必须要争取发达国家的参与,这个突破口在欧洲。“一带一路”建设是否开放透明?规则导向还是发展导向?回答好“一带一路”的欧洲之问,十分重要。

  “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通过平等协商,已经同124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2个合作协议。到2019年2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达到1.4万列,通达欧洲15个国家,50个城市。“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源于历史,属于未来。“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中国从来没有、也不会寻求建立一国主导的规则。

  “一带一路”建设强调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国际标准、政府服务。而这种理想遭遇现实困境严峻挑战:“一带一路”之六大经济走廊沿线65国中,有8个最不发达国家,16个非WTO成员国,24个人类发展指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5亿人没有用上电,1亿人没有喝上清洁饮用水,如何能一刀切地实行欧洲倡导的高标准市场原则?因此要实事求是,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中国主张,发展是解决所有难题的总钥匙;规则当然重要,但要不断成熟、循序渐进。

  中国改革所探索出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弥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短板,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桶金”,通过“养鸡生蛋”而非“杀鸡取卵”,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培育了新的市场。中国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工业走廊、经济走廊、经济发展带模式,先在沿海地区试点,继而在内陆港口城市和内陆地区试点推广,形成经济增长极、城市群,带动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现在,“一带一路”要让非洲市场以点带线、以线带片,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手,帮助非洲获得内生式发展动力,形成经济发展带,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共同脱贫致富。如果完全依赖市场,好比把孩子直接扔到大海里,结果可想而知。而中国通过开发区试点,先让孩子在游泳池里学会游泳,再畅游大海。

  中国的改革经验之一是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行为理念也是统筹双边与多边、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既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铆合,也是考验和调整世界“三观”——中国观、世界观、历史观的过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王义桅)

  学习漫笔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和去年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教师队伍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作用,深情嘱托广大教师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并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立足师德建设“最基础”,实现师德师风“精准引领”。“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近年来,各高校引进了大批青年才俊补充到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学术基础扎实、思维活跃,但部分教师思想状况、心理状态欠缺稳定性。面对新方位、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在实现“学高为师”基础上,深植“师德为要”理念,需要创新方法精准推进。

  上好入职教育“第一课”。要做好老师,先做好学生。江苏师范大学在引进人才时,前置政治考察、心理测评等多项工作。教师入职前,先开展“初心使命教育”。校领导班子和专家走上讲台,为新教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带领新教师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州之路,参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入职宣誓仪式等,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根植于心。入职后,签订《师德规范承诺书》,实行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一票否决制”。

  画好师德建设“同心圆”。开展先进典型激励,对职业素养突出、积极践行育人理念的教师,深入挖掘其感人事迹。评选“师德模范”,通过官网和微信等新媒体立体化宣传,让模范心生感动、学生心怀激动、新教师心存敬佩。推进“思政同心圆”工程,为青年教师和辅导员配备“思政导师”,一对一精准指导,让优秀师德赓续传承。

  立足教师党建“最基层”,实现政治方向“精准导航”。“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注重通过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引领、带动作用,让党支部真正成为团结师生的先锋、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确保教育教学方向正确、航向坚定。

  探索实施“双带头人”工程。点燃支部书记“一盏灯”,照亮党员“一大片”。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双领”培育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利用中组部基层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试点工作契机,创新设计“书记讲党建、专家谈党建、展台展党建、沙龙议党建”四大教育模块,融合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精准施训,提升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能力,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专业实践同频共振、有机融合。

  精心创设“佳壹度党建创新空间”。把“孵化器”专业理念植入党建,实现非党员师生向党组织靠拢0℃+1℃的启蒙引导,党建创新项目37℃+1℃的破壳孵化,党建氛围99℃+1℃的沸腾成熟,解决了党员发挥作用找不到项目、党建资源重复化建设、党支部工作难题无处问询等困扰。同时依托该平台,开展了“壹度声音”“壹度学习沙龙”“支部诊所”一系列品牌活动,使基层党建有机制、有平台、有抓手、有成效。

  立足教书育人“最基本”,实现育人水平“精准提升”。“亲其师,信其道”。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是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基础。但如何让这一基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还需出实招出新招。

  全面推进思政课程“示范引领”系列工程。学校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示范课堂”“示范项目”“示范学院”评选活动。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打造一批“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品牌。“咖啡时光教授有约”是江苏师范大学创新开展的一项明师德、育新人、兴文化的校园“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每月邀请1-2位校内知名教授,与30-50位大学生在“书吧”“听吧”等温馨场所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对求学立身、探源析理、人格修养、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等内容的交流探讨,引导教师牢记使命、甘当人梯、善为伯乐,指导学生立人立身、立心立德、立志立行,实现久久为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初衷。 (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华桂宏)

  热点思考

  针对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中央提出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始终把握发展主动权。

  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经济全球化把人类社会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了阶段性调整期,但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这一时代潮流。从国际看,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和发展利益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在世界经济格局重构过程中,新挑战新机遇层出不穷、相互交织,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面临严峻挑战。但要看到,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运用“变”与“不变”辩证法,理性看待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

  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趋向,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奋力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从我国发展状况看,现正处在一个由大变强的发展进程中,既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也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从中国发展所处的国际地位看,今后的机遇更多取决于中国自己的发展,赢得战略机遇期主要靠自己的主动塑造。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战略机遇期的内生性特征日益明显,呈现外生性机遇和内生性机遇相互融合的趋向。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作出战略安排,表明国际环境的变化既没有改变中国求发展促提升的历史进程,更没有削弱中国为拓展发展空间而争取战略机遇期的强烈意愿。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传统比较优势发生深刻变化,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我国重塑国际竞争优势的难得机遇。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互利共赢的外部环境,成为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的内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机遇外化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机遇,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机遇转化为中国的发展机遇,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只有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外部机遇转化为自己发展的机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不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在减弱,而同期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占世界经济比重现已达到16%,到这一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多的要靠内生动力。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必须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坚持协调发展,就要推动农业农村优化发展,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性水平;坚持绿色发展,就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创造我国发展良好的国际环境;坚持共享发展,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为江苏省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孙肖远)

  本期访谈嘉宾:

  张涛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新闻大学》主编。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怎么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概念?

  张涛甫:自2013年819讲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宣传舆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理论表述。这在执政党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但时代不同,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题和规律也随之不同。当下中国同时面临着“全球化”“社会转型”“媒介化”三大进程,三者的叠加互动,形成了全新的传播环境。面对这一全新传播环境,如何引导民众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认识世界?这成为执政者面临的重要宣传思想工作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工作,需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大势就包括世界发展大势、中国社会发展大势、媒体发展大势三个大势,这三个大势就是“全球化”“社会转型”“媒介化”三大进程发展的大势。把握好这三大趋势,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必要前提。其中,准确把握媒体发展大势,更为紧要。

  在125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论断,是对新媒体全面崛起之后的传播格局、舆论生态做出的科学判断,全面深刻地阐释了当下中国所面临的媒体格局。“全程媒体”,是指媒体突破了时空之限,不再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的约束,24小时全时态敞开,夜以继日,全年无休;“全息媒体”,是指媒体的表现形式是全方位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等,均可在一个端口,一张屏上展示,多介质融合,多种形态聚合;“全员媒体”,是指媒体突破了传者与受者之限,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模糊了,媒体的传播不再是传者垄断的单行道,原先受者作为“沉默的螺旋”被打开,受众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激励,传/受的互动性大幅度增强;“全效媒体”,是指媒体突破了单一功能的限制,媒体集成了内容、信息、社交、服务等多种功能,因此我们对媒体的宣传舆论功能的理解不能狭义化,泛传播导致宣传舆论的功能边界扩大了、模糊了。比如,新闻的社交化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甚至有“无社交,不新闻”之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全”媒体说,是对全媒体语境下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的全新概括,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实践指导意义。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结合时代发展,您认为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涛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国家战略高度全面考量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把互联网治理纳入国家战略进行科学布局,重整舆论场新秩序。从宏观层面看,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战略布局:一是控制民间舆论场的“野蛮”扩张,推动民间舆论场的主流化;二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贯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新型主流媒体”的战略布局最早是在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四年多来,推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打通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必经之路。官方舆论场主要依靠主流媒体来支撑,主流媒体最大的敌人不是新媒体,而是固化的自己,要系统突破,全面创新,形成整体优势、破局之势,才能有效改变被动地位。但若主流媒体按兵不动,不主动改革,不进行自我革命,官方舆论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可能做大。中央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推动主流媒体融合改革作出战略设计和布局,并采取有效的政策安排,整体推进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

  从当前中国舆论场的态势看,经过十八大以来的战略努力,舆论场中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显著变化。官方舆论场的主场优势渐渐显现,民间舆论场的“非理性”喧嚣遭到了抑制,彼此之间的鸿沟渐渐缩小、弥合。以主流媒体为支撑的官方舆论场,因主流媒体的主动转型和积极作为,其被动局面有明显改观,官方舆论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官方舆论的代言区间大幅拓展,对社会诉求和需求的回应更加及时、有效,对舆论议题的设置能力有了长足的跃升。

  记者:我们注意到,3月22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聘请了8位资深媒体人作为业界导师加盟,助力新闻评论课程建设。这个举措的初衷是什么?

  张涛甫:素有“记者摇篮”之称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将打造评论“高地”的战略放在首位。在鼠标和拇指时代,我们习惯了在网上看风景,漫游世界,似乎脚下功夫和笔头功夫显得不怎么重要了。其实,不管是在4G、5G或是“NG”时代,硬核能力仍是新闻人的刚需。人工智能再发达,也替代不了人的思想和表达能力。评论写作恰恰是锻造思想和表达硬核能力的靶场。评论写作绝对不是空心的修辞术,不止于舌尖功夫和笔尖功夫,而是一个全身运动,它对阅读、思维、表达等能力有全方位的要求。评论写作不能关起门来坐而论道、对空言说,而要有天下关怀,胸中有乾坤,笔下有千钧,对社会保持足够的敏感和洞见,才能倚马可待,百步穿杨。

  近年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致力于探索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开门办学,搭建学界与业界的“旋转门”,将业界一线的经验和智慧引流到大学,引入课堂,将评论界的精英请进来,同时也把学生送出去,送到评论一线,做到学界与业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本报记者 孙 敏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大家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谈到脱贫攻坚时,他强调,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江苏不仅要着眼自身如期完成任务,还要扎实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确保受援地与全国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按照中央部署,江苏对口支援和帮扶西藏、新疆、陕西、青海、贵州等省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精准施策,把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完成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扛起江苏责任、展现江苏作为、作出江苏贡献。

  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是中央着眼“两个大局”、实现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近年来,江苏支援帮扶投入持续增加,精准扶贫力度持续加大,产业协作持续拓展,智力帮扶持续加强,结对共建持续深化,交流交往持续扩大,构建起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牢牢把握提高脱贫质量的基本方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有力支撑和持久保障;牢牢把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的明确要求,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改善当地发展条件、解决群众特殊困难;牢牢把握精准脱贫的工作方法,靶向出击、精准滴灌,下足“绣花”功夫;牢牢把握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向,发挥对口省份的比较优势,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咬紧目标任务,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确保硬成效。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脱贫攻坚瞄准建档立卡户,对照国家脱贫标准,即“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工作重心下移、帮扶资源聚焦,帮助当地群众解决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医疗等基本问题,助力受援地区化解和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象,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产业合作突出“造血”功能,因地制宜、挖掘潜力,突出特色、创新思路,帮助当地培育增收产业、加强产销对接、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夯实发展根基,促进受援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才支援注重立志扶智,“送上门”与“走出来”相结合,加大对教育、卫生、农业、经管等领域人才培养,通过集中培训、个别辅导、正向激励等方式帮助群众掌握更多脱贫技能、增强致富信心,形成外部多元帮扶与内部自我脱贫协同发力,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改善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帮助贫困地区提升公共服务,补齐民生短板,特别是建设好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建好一批暖人心、顺民意、促发展、惠民生的好项目,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增强获得感和满意度。在“携手奔小康”县级结对全覆盖基础上,我省与支援帮扶地区已有329对镇、366对村(社区)签署结对共建协议。我省648所学校分别与陕西422所、青海53所、铜仁219所学校结对,155所医院分别与陕西104所、青海20所、铜仁48所医院结对,结对学校、医院的教学、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受到当地群众称赞。

  拓宽协作空间,走好东西双向互济携手共进新路子。江苏和对口省份经济发展互补性强、情感纽带越来越深、合作期待越来越高。我们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把对口支援帮扶与互利共赢发展有机结合,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在发挥区位优势上下功夫,提升江苏与受援地之间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水平,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集聚优质生产要素,带动产品、技术、服务“引进来”“走出去”,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在用好资源禀赋上下功夫,围绕电力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农业、医药健康、纺织服装、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化产业链合作,畅通供需两端,“无中生有”“点石成金”,培育一批效益好、后劲足、带动作用突出的优质项目。在创新合作机制上下功夫,借鉴江苏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园区经济的经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共建产业园区,进一步放大铜仁苏州产业园的示范引领效应,将对口支援帮扶延伸为长期可持续合作。在深化社会事业合作上下功夫,建立高校结对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成果转化,助推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培训,推动人力资源共享,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好舞台。在调动各方积极性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格局,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共同攻坚克难。

  (作者为江苏省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副主任 刘浩春

  学思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系、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以规范的程序、科学的决策维护重大公共利益、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程序的深刻论述,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政指南,对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省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2018年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约3万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申请人的信息需求,但是总体来看,依申请公开工作还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在制度层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依申请公开程序规定较为简略,整个信息公开处理流程存在程序盲点,致使行政机关把握尺度不一;在实际工作层面,行政机关缺乏统一明确的程序规范,造成办理流程不一、答复方式各异。比如,在接收申请环节,有的只接收邮政寄送的申请,不接收当面申请,也不提供政府网站申请渠道,还有的以不当理由拒收邮政申请;在办理过程中,需要延期答复或征求第三方意见时,有的行政机关未履行告知义务,有的在法定期限内不答复;在答复申请人时,有的以书面形式,有的用口头形式,引发了不少行政争议,制约了信息公开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

  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并广泛征求意见,江苏省近日制定发布了《关于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程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全国首个省份对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办理信息公开申请作出统一规范,标志着江苏省行政机关办理信息公开申请有了“规定动作”和“标准姿势”。申请人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依法依规办理信息公开申请。《意见》的实施,将有效规范行政机关办理程序和行为,进一步提升办理效率和质量,释放行政程序规范的制度力量,构建更加透明开放的政务公开新生态。

  以程序之治为取向。江苏把追求程序之治作为这次制定规范的首要目标,在全面理解把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精神内涵基础上,对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办理活动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盘点,找出其中的实质性内容和内在规律,从而确定依申请公开核心要素和办理环节,对每个节点流程进行程序性规范。比如,接收申请人申请是信息公开申请的起点,也是行政机关容易忽视不断引发纠纷的环节,这次《意见》统一明确了接收主体、接收渠道和接收规范,推动行政机关明确责任,畅通渠道,有章可循。再比如,针对申请人反映集中的行政机关答复书要素不完整、不规范的问题,《意见》明确规定,答复书要具备“文号”“申请事实”“答复结果”“复议诉讼的权利和期限”“印章”等9个完整要素,以“看得见”的方式保障信息公开行为规范有序开展。

  坚持流程全链条覆盖。程序主要表现为按照一定顺序、方法和手续来作出决定的相互关系。从行政机关内部行政程序的维度出发,《意见》明确了申请接收、登记、补正、拟办、征求第三方意见、审核、做出答复、送达、存档9个环节,链通了信息公开申请办理的各个事项,覆盖了办理的全流程。行政机关依据《意见》明确的“9步法”,有序办理相关依申请公开业务,将大大减少因程序失当引发的不必要法律风险。

  注重程序规范效率。程序的及时性即效率是程序正义的应有之义,过去,行政机关对一份信息公开申请,无论复杂疑难的,还是简单容易的,都要一步步、一层层走完运转程序才能作出答复,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形式主义,降低了行政效率,企业群众不能及时获取政府信息。这次江苏从实际出发,在遵从《条例》规定,依规办理信息公开申请前提下,分类规范,精准制策。对事实清楚的信息公开申请,简易办理流程,减少审核程序;对复杂疑难的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建立协同办理、会商办理机制,积极审慎稳妥答复申请人,整体提升依申请公开办理的质量和时效。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为了使《意见》执行落实到位,江苏省将结合机构改革,开展专题培训,提高行政机关贯彻落实《意见》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制定监督指标和考核办法,督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规范办理申请,切实保障申请人的知情权,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功能。

  (作者为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公室主任 张 旻

  三做谈

  县域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最能体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程度与水平。县域整体发展、城乡一体化联动,乡村全域振兴就有了支撑、有了动能。经济发展好、社会治理好的县域,不仅能够实现城镇繁荣,还能让乡村充满活力。集中精力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在区域一体化中谋划县域乡村振兴。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要在多元多层次区域合作中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溧阳提出“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奋斗目标,既要让生态在区域一体化中更具吸引力,让人愿意来;还要以新颖形式放大生态的魅力,让更多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更要通过生态优势蓄积发展动能,在更高层次实现生态的价值;最终通过科技、人才、产业与生态融合,为县域发展添薪续力。近年来,溧阳打造了全国首家水利设施类上市公司“天目湖”,吸引超过1900万人次游客徜徉绿水青山,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产业培育在城市需求导向下实现优质供给。以溧阳为圆心,两小时车程内生活着2亿多人口,休闲、康养等新需求日益增长。作为长三角“最美净土”,溧阳与城市共享消费群体,着力发展“环境更友好、发展可持续、群众得实惠、政府有收益”的幸福经济,休闲经济、健康经济已分别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13.6%、8.5%。乡村环境在城乡融合进程中展现田园新貌。乡村之美,美在村落,更美在全域。溧阳首倡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苏皖合作示范区,联动周边各县市建立生态环境共治体系和生态安全大格局。溧阳先后关停170多个采石矿、砖瓦窑、石灰窑、码头等,修复废弃矿山50多个,让山更绿;治理64座水库、32座重点塘坝,开展新一轮天目湖水源地保护行动,实施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水更清。2011年起,扎实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所有村庄通过省级验收,建成“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2017年开始,以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地区为契机,深入实施“美意田园行动”,谱写具有溧阳特色的田园牧歌。

  把空间价值增值作为乡村振兴突破口。乡村振兴的过程,是乡村空间在县域经济价值链上不断增值的过程,需要激活土地、生态、品牌等资源,形成联动效应。土地综合整理变出“金娃娃”。溧阳以农村土地综合整理为载体,推动农业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鼓励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山林以及闲置农房等资源投入规模经营,促进富民增收。全市已累计流转土地23.31万亩,惠及17万农户。塘马村合作社通过流转50亩村民闲置土地,开辟“我家自留地”,返聘村民为田园管家,村集体年创收200多万元。“溧阳1号公路”串成“金银山”。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串联起全市主要景区景点、文化遗存,以及220多个乡村旅游点、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这条彩虹路既把游客引向诗和远方,也将沿线农副产品带进千家万户,富硒软米、两湾白芹等优质产品成为游客竞相采购的“爆款”,特色瓜果种植基地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吸引游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天目湖”示范引领塑造“金招牌”。溧阳冠以“天目湖”品牌的农副和旅游产品有100余个,天目湖砂锅鱼头和天目湖白茶最具吸引力,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开新空间。与此同时,农旅融合潜力凸显,去年,全市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就超过810万人次,实现农旅收入37亿元,带动5.2万户群众增收。

  以解决人的问题把准乡村振兴关键点。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溧阳致力于建设“精神焕发的富美农村”,核心就是解决人的问题。农村事有人管。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的同时,溧阳首创乡村“百姓议事堂”,探索村民参与式治理路径,做到 “大事一起干、好坏一起评、事事有人管”。去年,全市“百议堂”共收集社情民意568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2340余个。农村活有人干。吸引有眼光、有情怀、有实力的“能人”投身乡村建设。大力实施“溧商回乡创业”工程,三年落地项目26个、总投资59.8亿元,海归博士仲春明创办的“美岕树屋”享誉业界。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回乡创业的溧阳籍大学生已达823名,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万余人。农村房有人住。引导激励优秀教师、医生到乡村工作,推动 “微民生”特色品牌向乡村覆盖,一元制“镇村公交”在全国推广,让生活在乡村的人有更多获得感。着力加强农村困难群体保障力度,建立以低保、医保、资助、救助、保险为主体的“一揽子”兜底体系,让困难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作者为溧阳市市长 徐华勤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系列访谈

  记者:如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有哪些特色做法?

  张建华(如皋市委书记、如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我们紧密结合如皋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群众意见建议,制订如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和方案,明确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如何做好,有组织、有项目、有监督,力求见人见事见活动,有声有色有结果,扎实推进市镇村各级各类活动。同时,通过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持续推动组织机构、志愿队伍、服务对象、实践主体全覆盖,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市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记者:请介绍一下组织机构全覆盖情况。

  张建华:按照农村覆盖到村民小组,城市覆盖到楼道小组,企业覆盖到车间班组,学校、医疗、两新组织、公共场所相应建立的要求,明确“8+X”的建设标准。其中“8”为基础建设标准,即有阵地、有机构、有队伍、有机制、有菜单、有活动、有温度、有标识,“X”为个性化创新打造。市级成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建立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体育服务、养老助残服务、移风易俗实践指导等8个分中心。目前已建成153个文明实践示范点,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记者:志愿队伍全覆盖是如何做到的?

  张建华:市级整合完善了20支专业志愿服务支队,市级机关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文明单位、社会组织根据自身优势,组建了150多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小分队。镇村两级通过发动吸纳辖区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新乡贤”、文化名人、“百姓名嘴”等,充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每镇都组建了8支以上的专业志愿服务中队。离实践所、站较远,参与活动不便的村民小组,则发动发挥邮递员、网格员、城管员、农技员等加入文明实践志愿者行列,充当科学理论的宣传员、群众需求的信息员、邻里互助的引导员、乡风文明的监督员、群众困难的帮办员、邻里矛盾的调解员。

  记者:服务对象全覆盖做到什么程度?

  张建华:我们按照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分众化收集志愿服务需求。线上,借力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组织研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交互、指挥管理云平台,畅通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户外LED屏,方便年轻、文化层次较高的市民在线点单;线下,针对不会点单的人群,通过志愿者上门问询、指导,确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对象更加广泛。我们还积极应对不同市民群众需求,持续开发个性特色实践项目。比如,着眼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开展“东皋杏林”传承仁爱主题实践活动;着眼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展“传统民俗大体验”实践活动;着眼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习语进校园”主题实践活动;着眼镇村群众难以参与大型招聘的现实,开展“乐业皋城 筑梦未来”实践活动等。

  记者:怎么理解实践主体全覆盖?

  张建华:我们引导广大市民由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积极投身文明实践,积极参与扶危济困、文明引导、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给他人更多的关爱,给社会更多的正能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让城市文明更有显示度和感受度。 记者 袁 媛

  智库出品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最值得高度关注的,不仅仅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发展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而且是国家赋予了长三角地区更加重要的特殊战略使命,这就是更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战略坐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时代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将承担三项新的重大使命。

  一是推动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就是要着力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行政区分割这一老大难问题,消除行政壁垒,构建更加有效、有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的探索实践。

  我们可把那些行政区分隔问题,形象地称之为“断头路”问题。在江苏、浙江与上海的边界地带就存在多条公路断头路,因为在双方的规划、用地、建设资金上协调难度大,成了断头路。实际上在多个公共领域,长三角地区都存在比较突出的断头路问题,包括规划断头路、交通断头路、市场断头路、环境治理断头路、公共服务断头路、体制机制断头路等。

  解决行政区之间的各类“断头路”问题,实际上就是一场更加深刻的全面改革。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必须打破一层层的行政区分割。长三角地区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相对较小,区域间经济往来历来比较密切,特别在高铁网、高速公路网及信息化、智能化的推动下,呈现出更加紧密的同城化趋势,这些条件为我们承担国家赋予的更高起点深化改革提供了基础,也是必然。当前,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主要以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在规划管理、投资管理、生态治理、财税政策、社会政策、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系统性的深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重点领域专项改革。要在一些关键的重点领域,探索打造一批一体化运营的载体机构,更加有效地承担一体化重大项目,并形成相应的配套机制。现在诉求比较集中的有四个重点领域,即城际轨道建设、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市场一体化和共享大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二是推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就是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导向,以整个区域的更高层次对外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激发长三角地区的内在活力和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贸易上,凝聚强大合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壮大全球引擎力;在资源配置、服务全球上,加强区域合作,增强世界级功能,形成全球影响力。2016年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已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要以世界级城市群的强大实力和全球影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力提供动能、夯实基石。

  世界公认的五大世界级城市群,即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我们发现,它们基本都有三个显著的标志性特征,即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集聚中心、全球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全球性的资源配置中心。而这三个标志性特征,也正是长三角地区目前尚有较大差距,需要通过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去努力布局和实现的。

  长三角地区要深化产业开放,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已经具备世界级产业集群产能的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市场规模大、交通物流发达、产业配套强、成本有梯度的优势,有力吸引行业国际巨头在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增强总部功能和研发功能,加快壮大本土龙头企业,走向产业链中高端,走向“一带一路”,走向跨国公司。要深化科创开放,共同打造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人才的集聚优势,加强与各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全面接轨、无缝对接,以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开放的新兴产业市场,促进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及前沿科学技术不断流动和集聚到长三角地区,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沪宁合科创走廊和G60科创走廊。深化服务市场开放,共同打造全球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优势,在金融、贸易、航运、信息、创新等服务领域实施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优先在长三角各地试行、复制,以强大的区域内需支撑功能平台的规模能级,以国际最高开放标准提升功能平台的全球影响,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功能平台的全球布局。

  三是加快缩小地区差距。就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长三角地区要充分发挥各个核心城市及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用一体化模式更好解决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中间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实践,其不仅对整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的共同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引领示范意义。

  必须看到,长三角地区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人均GDP水平,上海为2.04万美元、江苏为1.74万美元,浙江为1.49万美元,安徽为0.72万美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海为2.9:1.0,江苏为2.3:1.0,浙江为2.1:1.0,安徽为2.5:1.0,差距都还比较大;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人均GDP最高的是无锡市,达到2.63万美元,最低的是安庆市,为0.61万美元,相差3倍多。

  长三角地区要在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上实施更加积极的一体化行动。要实施产业链带动计划,通过规划的一体化,推动产业在各个地区均衡布局,大城市适当做减法,合力疏解优势不明显、布局不合理的一些产业项目。探索财税分享政策,更好运用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各个核心城市扩散产业项目、合作建设飞地型园区的积极性。要实施科技创新带动计划,构建成果转化一体化体系,加快创新溢出。促进人才一体化,为各地提供积极的智力支撑。加强创新服务一体化,让各地共享优质的低成本服务。要实施乡村振兴带动计划,促进绿色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提升纯农业地区的农业附加值和收益。推进旅游康养一体化,培育壮大农村旅游休闲产业。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摘编自作者在江苏省哲学社科界第十二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所作主旨演讲 王 振

  决策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革投入方式,打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增强创新供给,全面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生产关系和生态系统,增强创新生态吸引力。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和管理创新。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为我们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革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制度可以让人有明确的预期,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可以保护科研人员的权益,激励科技人员研发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创新的热潮。制度可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反对垄断的制度可以鼓励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制度可以引导旧经济形态向新经济形态的升级转换。例如,环境保护的制度,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又如,鼓励外向型的经济制度,可以引导企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利用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制度的力量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把工作重心转到战略规划、重大攻关、政策标准制定、评价评估、体制改革、法治保障等方面,着力抓好营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基础性公共性工作,不断提升政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的能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建设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深化改革经费使用方式,重点探索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机制、市场化手段支持技术创新机制、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着力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

  以人才政策改革为核心,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更大力度改革编制、职称、人才举荐、降低人才停居留和落户门槛、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等,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以及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国内来,让我国的人才引进机制更具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创新、创业、创投、创客”的联动发展,更加突出加快发展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组织,培育壮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主体。提升软实力,打造完善的创业生态圈,提升科技型大公司参与众创空间运营的积极性,创新政府服务众创空间发展的模式。克服创新中的“孤岛化”和“碎片化”现象,系统布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产业金融等创新因素,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的全面创新,使各类创新要素形成全面互动和正向激荡。充分发挥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杭州、南京、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十大创新城市的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创新资源跨区域优化整合,共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要放松管制,打破行政垄断,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传统的垄断行业,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引入新兴服务业。

  培育新时期创新文化,提升创新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良好的创新文化对于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至关重要,一个国家不可能仅靠科技投入的增加来提升创新能力,必须注重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这样才能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来自于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地区,这些地区之所以能在有限的政策空间里发挥极限经济社会发展潜能,根源就在于其独特文化底蕴的彰显。要努力营造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营造创新友好的市场、法治、政策、文化环境,培育新时期创新文化,提升创新文化软实力。

  以加快科技金融的融合速度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新动能既来自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成长,也来自于传统动能的提升改造。“互联网+”是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对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我国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携手互联网,构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通过注入“科技”细胞使产品附加值有更大的含金量,经济发展规模效应呈几何级放大,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转型模式。通过推进“互联网+”,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效结合起来,在各领域中广泛渗透和应用互联网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方式,释放企业创新潜力,才能使传统社会化生产事半功倍,呈爆发式增长。将企业的技术、融资、品牌、数据、销售等能力包装成产品整体输出,打通制造、消费、电商的种种环节,缩短产品流转渠道,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至关重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融合的过程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有效发挥金融标杆的调节作用,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商业银行通过建立一批科技分行加大对各类企业进行融资,加强对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利用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申请的各种专利、实用新型发明创造进行融资,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科技担保体系,为企业转型保驾护航。

  (作者为苏州市委党校教授 王 涛

  智 观

  在一定意义上,稳定民众预期、增强社会信心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前提保证。因此,对民众社会预期与发展信心的把握与调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只有让预期保持在一个张弛有度的合理区间,才能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要进一步提振民众的社会信心,可以针对不同的预期类型分类施力。

  防止“叠加效应”,增强民众获得感,实现共享发展。要通过制度安排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分配机制,进一步释放改革发展的红利并不断惠及不同收入阶层,增强获得感,从而实现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降低“相对剥夺效应”,拓宽社会流动渠道,实现稳定发展。逐步实现社会结构向“橄榄型”转变,要着力培育社会中产阶层,拓宽社会流通渠道,稳定现有社会中间群体,切实增强“夹心层”的发展信心和安全感,才能不断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利用“隧道效应”,合理引导过高预期,实现有序发展。既要充分利用“隧道效应”所形成的容忍空间,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以多数民众的合理诉求、正常期望和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要有序引导民众的过高预期回落到合理水平,减轻政府“无限实现可能”的绩效压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魏钦恭

  智 观

  随着5G技术的日益普及,物联网安全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维护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需要彻底打破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思维定势,从设备、数据、算法、网络连接、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全面保障。制定统一标准是强化安全保障的前提。为此,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施奈尔提出了制定标准时应当考量的十项原则:透明化的数据管理、可修补的软件、产品前期测试、允许用户调整默认安全操作、可预见和可防范的系统故障、使用标准化的协议和规则、避免已知的漏洞、维持离线功能、加密和认证数据、政府和企业应资助与网络安全的相关研究项目等等。上述十项原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政府部门应当切实履行保障物联网安全的主体责任,应当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建立起有效的“技术+政策”的协同管理机制。监管部门应将安全标准纳入对市场准入门槛的考量当中,像以往治理矿难、食药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那样,通过“严刑峻法”迫使互联网企业把安全保障列为头等大事。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应当强化自身的“数字素养”,增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辨别力,更为积极主动地保护自身的数据安全。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史安斌

  雨花台烈士陵园中的烈士就义群雕。

  在纪念馆的中堡,用灯箱形式在一整面墙上集中展示五十位烈士事迹。

  南京中华门南,有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叫雨花台。古雨花台是旧时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传世名作。

  然而,这一清静幽雅、风景绝佳之处,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至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2年间,却是数以万计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在党的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的重要区域。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日前,《雨花英烈精神》正式列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编写计划。清明前夕,记者走进雨花台,通过一场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还原那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里,雨花英烈们为真理上下求索、为信仰奋斗牺牲的厚重足迹。

  主题词:初心使命

  对话人:南京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崔钟,原创史诗话剧《雨花台》中恽代英的扮演者

  访谈专家: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王相坤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展出了周恩来同志用毛笔录写的一首《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这首诗的作者是恽代英,1921年入党,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

  2015年,以雨花英烈为题材的原创史诗话剧《雨花台》搬上舞台。南京话剧团青年演员崔钟,成为这部剧中恽代英的扮演者,由此开启他和这位党的早期领导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除了阅读大量史料,没事的时候我就会拿着他在黄埔军校时期的一张照片看,脑海里做出各种假设,他为什么会有这么伟大的坚持,怎样能做到面对任何情况都儒雅淡定,他的眼神里传递出什么……”

  130多场演出,在崔钟看来,“舞台上的表演,真正直抵人心的是台词。而这些台词正是摘录自恽代英烈士的家书和当时狱中难友的回忆!”

  “同志们,坚强些,我们是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的战士,我们不要为自己的痛苦伤心。”

  “党的事业现在处在最关键的时候,群众在受难,在流血。为了让群众尽量少流血,我不能临阵脱逃。”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

  每当烈士的原话在舞台上响起,深深激荡的,不仅是演员自己的内心,更是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话剧《雨花台》在北京大学的首演,“谢幕谢了好多次。观众们都站了起来,掌声经久不息,许多师生噙着眼泪,泣不成声,反复跟我们说‘谢谢’。”

  时间回拨到1931年4月,在南京江东门外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国民党军拿着恽代英在黄埔军校时的照片劝他投降:党国正是用人之际,若归顺蒋总司令,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触手可及!只要写个声明,你就自由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恽代英愤然而起,“我大不了就是一个死字!为共产主义而献身,死得其所!” 4月29日中午,恽代英拖着沉重的脚镣,昂首挺胸,神色坦然,一路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年仅36岁。他用生命探寻和诠释了何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的理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了,那时的世界多么美妙。也许那时的年轻人,不易领会我们走过的令人难以设想的崎岖道路,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享到福中福。为了我们最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这不仅仅是恽代英个人的想法,它也是千千万万个为了实现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的想法。

  “早期党员的初心集中体现在坚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救国救民的唯一正确道路上,它蕴含的‘理想信念高于天’的信仰力量,是新时代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王相坤说。

  主题词:理想信念

  对话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志亮,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助理馆员

  访谈专家: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雨花英烈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跃

  1927年的中共五大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数约为5.8万人。但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动后不到半年时间里,中共党员的人数骤降到1万多人。其中,有被杀害的2.6万多人;剩下两万多人,在严酷的斗争中,组织被打散,许多党员与组织失去联系;还有一些人在政治、思想上陷入混乱,彷徨者、动摇者纷纷脱党。面对这样的巨大牺牲和艰难困顿,依然有一批又一批坚定的共产党员,高举革命的旗帜,前仆后继,义无反顾。

  90后的刘志亮,去年硕士毕业后选择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做了一名研究员。他探索的课题是,在雨花台英勇牺牲的烈士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多数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是什么让他们在革命低潮时期,放弃了现实的利益、长久的富贵,甚至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

  半年多的时间里,在史料整理和讲解交流的过程中,刘志亮感觉自己和百年前这些在白色恐怖中赴汤蹈火的同龄人,进行了一次次触及心灵的精神对话。

  许包野,广东澄海冠山人,1920年赴法国留学,后再到德国、奥地利,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共产国际派遣回国,先后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指着烈士俊朗的照片,刘志亮告诉我们,大革命时期,相比其他地区,在南京的共产党人遇到的更是空前绝后的白色恐怖和巨大牺牲。1927年到1934年,处于国民党统治中心的中共南京党组织遭到8次重大破坏,谢文锦、孙津川、黄瑞生、李济平、李耘生、顾衡6任领导人先后牺牲。这6人中,从上任到被捕牺牲,最短的只有半个月。

  1934年7月,中共上海中央局决定调许包野到江苏任省委书记,组建新的省委。在反革命屠杀极其疯狂的时刻,赴白色恐怖中心的江苏省委任职即意味着牺牲,但他毅然挺身而出,无所畏惧地站在了狂风巨浪的潮头。

  “1935年2月,因叛徒出卖,许包野在河南被捕。在狱中,敌人对许包野施行了野蛮而残酷的刑罚,用竹针扎进他的手指,用辣椒水灌进他的鼻子、眼睛,用小刀割破他的耳朵,扎进他的大腿、小腿,经常将他折磨得昏死过去。但他始终没有屈服,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最黑暗的夜晚,才有星光灿烂。在纪念馆中堡,用灯箱形式在一整面墙上集中展示50位烈士的事迹。抬头仰望,LED灯营造出的“漫天星光”的效果,象征每位烈士个体所散发的信仰之光,闪耀在漫漫长夜,照亮革命道路。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邓中夏,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习。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1922年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9岁。

  施滉,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期间加入共产党。回国后,先后在中共中央机关、香港海员工会等处工作,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1934年被反动派杀害于南京,年仅34岁。

  洪灵菲,1922年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代作家,“左联”成立时七人常委之一。1934年被秘密枪杀于雨花台,年仅32岁。

  ……

  一张张黑白照片上,毕业于著名高等学府的青年才俊们,目光坚毅而深邃。在他们的眼中,雨花台不是什么断头台,也不是什么骇人的刑场,这里正是证明对党的忠诚、证明崇高信仰、证明共产主义信念的地方。再没有什么能主宰这伟大的世界,是信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这些精神的根源归结起来在于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对共产主义的绝对信仰。也只有绝对的信仰和绝对的忠诚,才能让他们为了真理和信仰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雨花英烈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跃说。

  主题词:家国情怀

  对话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社会教育部讲解接待科科长郭琦,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获奖者

  访谈专家: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

  在雨花台烈士就义群雕的西侧,有一棵丁香树。丁香,是树的名字,也是一名牺牲在这里的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她短短 22 年的生命,绵延了一段跨越世纪的爱情故事。

  2018年底,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上海举行。来自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郭琦,深情讲述了一个“永不凋谢的丁香花”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评委。

  丁香是一名出生在苏州的弃婴,从小被一位美国女牧师收养。在大学校园里,她遇到了进步青年乐于泓。阿乐喜欢拉二胡,丁香弹得一首好钢琴,音乐让两个年轻人相互吸引,彼此爱慕。除了相同的爱好,他们更有共同的理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面对反动派的残酷屠杀,他们没有彷徨,在腥风血雨中双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4月,两人在上海举行了秘密婚礼。小两口的家成了上海地下党重要的交通站,两人用音乐巧妙地向同志们传递消息。新婚5个月,组织派丁香到北平参加秘密会议,此时的她已经怀有身孕。因为叛徒出卖,丁香不幸被捕。

  敌人带来她的美国养母,企图用亲情感化她。养母劝她:孩子,只要在悔过书上签字,咱们就能保释出狱去美国!可是,丁香拒绝了。她说,妈妈,我不能走,美国是妈妈的祖国,而我,更爱我的祖国!

  1932年12月,丁香带着腹中不到三个月大的孩子英勇就义。噩耗传来,阿乐悲痛欲绝,从此紧闭心门 18 年,直到遇见了一位酷似丁香的姑娘。

  1982年,在丁香牺牲50周年纪念日,年逾七旬的阿乐带着妻女,回到了丁香英勇就义的雨花台,种下了一棵丁香树。此后,每年清明,阿乐都会穿戴整齐,来到雨花台的丁香树旁走一走。

  1992年早春,阿乐病逝。次年清明节,阿乐的妻子和孩子们,捧着阿乐的骨灰,在绵绵春雨中又来到雨花台的丁香花下,将骨灰埋进了这块令阿乐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土地。

  雨花山高,满园花香。像丁香一样,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用牺牲铸就了新中国的诞生之路。他们没有听到共和国成立礼炮的声音,但他们愿意为憧憬的这一刻付出鲜血和生命!

  准备大赛的过程中,郭琦和百年前的丁香也完成了一场对话。郭琦动情地说:“短短几个月的婚姻,丈夫阿乐付出了一生的情怀。我也是母亲、是妻子,我能理解丁香肯定很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丈夫。但是,为了救国救民的抱负和理想,她最终为了大爱而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在情感的纠葛和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中,丁香展示了她的伟大。”

  “雨花英烈的故事,已经进入高校的思政课堂。” “网红”思政课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告诉记者,雨花英烈们牺牲的时候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只有16岁,他们是100年前的青年楷模。他们的事迹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对当代青年人来说,雨花英烈精神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理当成为“民族之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夜群星,璀璨天地。烈士虽已长眠地下,但砥砺人心的“雨花英烈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本报记者 孙 敏 魏晓敏

  (本版图片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提供)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专题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雨花英烈精神。

  雨花英烈精神的内核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熔铸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它以牺牲这一特殊形态,告诉人们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党为什么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为什么能够赢得人心赢得胜利,为我们提供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形象参照和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革命的政党。1949年之前,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把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伟大实践叫做社会主义革命,把改革开放称为新的伟大革命,今天党自身还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革命,把历史和今天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没有过时,这是新时代大力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客观需求和坚实基础。

  新时代大力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必须着眼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把它与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紧密联系起来,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密联系起来,与树立“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紧密联系起来,真正把这一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遗产用好用活。

  (作者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 赵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