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副刊作品丨你好,江豚湾
2024-04-02 09:0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好,江豚湾

本报记者:高利平 艾培 顾星欣

“江豚江豚尔何物?”千年前,宋人王禹偁在《江豚歌》一诗中开端发问。

如今,长江江豚可谓是“明星物种”。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是当前生活在长江干流的唯一鲸豚类动物,也被称为“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关键的指示性物种”。

最近,一座“江豚湾”的标识,竖立在了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的江边湿地中。这里所处的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最早建立的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作为长江干流最下游的豚类就地保护区,这里也是整条长江上10个江豚保护区中唯一没有被开辟为长江主航道的区域。

从当地人口中以前常说的“西江”,到今年以来人气高涨的“江豚湾”,生活在这处江湾里的江豚有不少成了“大明星”,上了央视,它们憨态可掬又灵性十足。

这处“江豚湾”,在几个月前,地图上还查无此处,伴随着新头衔的走红,成为新晋打卡点,正演绎着豚和人的动人故事,汇进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合唱。

坐见江豚起还伏

初秋的长江边,芦花刚刚转黄。下午3点,江豚保护志愿者、摄影师马建军背着双肩包,走在高桥镇西江沿岸,“这个季节,长江江豚最喜欢‘冒头’。”

网名“乖乖鱼”的马建军,可能是现在网络上拍摄江豚视频点击量最高的摄影爱好者。去年,他在高桥首次拍摄到江豚结伴出游的视频,视频发布后迅速登上网络热搜。一年多过去,马建军已成为了一名江豚“大V”,动辄“10万+”的视频点击量,爆款不断,他和朋友们发布的多条视频也相继被市台、省台和央视转载。

在阳光映照下,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时不时冒出一个“黑点”,忽而跃出江面,圆润的弧线,矫健的身姿,给浩瀚长江平添了几分生动和活力。附近一座“高桥江豚湾”的标识牌刚刚由当地政府竖下,“守好一江碧水,留住江豚微笑”的标语,以及马建军与朋友们的摄影作品,都在告诉来往者:这里是江豚的快乐“家园”。

水鸟正在滩涂上悠闲地散着步,太阳在江面上洒下点点碎金。“再过一两个小时,就能见到长江边最美的夕阳了。”马建军说。

为了阻挡反光,更好地看清手上的遥控器屏幕,马建军用围巾将自己和遥控器整个罩了起来,一动不动。记者在一旁凝神屏气,眺望无人机追踪江中的一小块黑色圆点。几分钟过去,马建军忽然掀起了围巾,把遥控器举到记者眼前,“看,是三只!”他神色欣喜,低声喊了出来。

视线升高,俯瞰这里——高桥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江,虽然属于江南的镇江市,但是地理上更靠近长江北岸的扬州市。它像一块三角形,在这块三角形的西岸,也就是当地人所称的“西江”,这条岸线与江中的江心洲,夹持江水形成了一道酷似母亲手臂的江湾。而江心洲北岸一直延伸到焦山,都属于这处自然保护区。

去年以来,长江江豚频繁现身于这一带。由于长期跟拍,马建军和志愿者们曾记录下“江豚家族”添丁加口、全家嬉戏的温馨场面。

开春,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只怀孕的江豚。在它跃出江面时,明显觉得它的腹部很大,且很活跃。请教了相关专家,原来江豚在快要分娩前,可能需要“产前运动”,当时专家判断它一周内就要生了。五一假期,志愿者们再度来到这里守候,用镜头捕捉到带着小江豚的豚妈。这时候的小江豚,看上去黑黢黢的,不会游泳,靠豚妈妈紧紧托住它。江豚添丁、母子同游,喜庆的画面一下子上了央视。

江豚开心,长江就好。马建军还拍到过江豚捕食刀鱼的“名场面”,江豚和刀鱼都是长江的特有物种,后者是著名的“长江三鲜”之一,两大物种以捕食的关系同时现身,更说明长江镇江段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在很多人想象中,“拍江豚”不是很容易吗?——实际上,其中大有门道。

凡是来看江豚的朋友都会向马建军请教,怎样才能拍到江豚。江豚出水时间短,每次只有0.8秒左右,它们每天的活跃窗口期也就那么两三分钟。江中有浪的时候,几乎就看不到。“刚开始我也是天天去蹲点。总结经验后,就会看准时间、天气、温度、潮水等情况,还得注意无人机飞的高度和所处的位置。”说起这些,“乖乖鱼”一脸自豪。

作为一名理科男,他还研究起了学术问题。江豚平时靠高频脉冲信号定位鱼群位置,然后进行捕猎。所以,他在拍摄时为了“免打扰”,会特地操作无人机,在江豚后方位置进行拍摄,努力让机器对江豚“隐身”。

马建军说,自己和朋友们虽然在长江边长大,但是小时候并没有机会看到江豚。直到去年4月的一天,他和几个朋友来江边野营,朋友无意间惊呼,“快看,这条鱼好大。是江豚吗?”马建军瞅准时机,用手机拍下了第一组江豚画面。后来他不断翻新自己的设备,光是无人机就“炸”了好几个。终于,拍到江豚的概率也从最开始的碰运气,到现在几乎“百发百中”。

江豚戏水,就是要起大风了。这是当地流传的老话,但是马建军却发现,“它们有时开心了,才跳出来的。或为觅食、或为繁衍,它们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

“江豚是长江里最聪明的动物。”马建军的朋友,另一位志愿者姜亚鹏就曾生动地记录过一段9只江豚同时“围猎”鱼群的场景。“那一次,我紧张极了。它们捕猎鱼群的时候,9只江豚围成一个圆圈,将四散奔逃的鱼群赶到一起,方便捕食。”

大家为什么喜欢看江豚?与它们圆滚滚的身材形成“反差萌”的是,这些江豚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胖胖的身体矫健地做出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等动作。“学名:江豚;小名:江猪;外号:长江街溜子。”“为了这么可爱的小动物,宁可一辈子不吃江鲜。”网络上,读一读全国网友们别出心裁的留言,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又有点感动。

有网友问:这里是哪?记不清是谁第一个调侃:“这里不就是咱们的江豚湾嘛!”一年多来,这处“江豚湾”在当地人口中不胫而走,在网上也小有名气。没有想到,说着说着,就成了真。

天地水中齐发力

每周至少两次,保护区巡护艇会在“江豚湾”附近的江面上划开一道道水纹。站在艇上,目不转睛盯着前方的,是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召根。

“快看,那边有江豚,就是水波晃动的地方,有黑黑的东西冒头,看到没?”王召根兴奋地招呼着一起巡逻的同伴。

他还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想看江豚露头几乎是一种奢望。在那之前,繁忙的航运侵占了长江江豚的活动空间,高速行驶的船舶也会让江豚受撞击而意外死亡。采泥挖沙、酷渔滥捕等人类活动以及环境污染,使得长江水环境堪忧,江豚所依赖的食物——鱼类资源不断减少,江豚逐渐难觅踪迹。

近年来,随着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和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人看得见。王召根说,自己十次巡护有八次都可以看见江豚跃出水面。

船行至高桥镇西江边,水面周围的滩涂上,不时可见群鸟翩跹,三五成群涉水觅食,宁静而机警,时而翩跹飞舞,时而在滩涂上单足站立。

除了江豚,王召根对这些水鸟也如数家珍:“这几年来除了野鸭、灰鹭等本地鸟群,‘鸟中国宝’东方白鹳、白琵鹭、反嘴鹬、绿头鸭、秋沙鸭等,越来越多的迁徙鸟,选择将高桥沿岸滩涂作为‘安全驿站’。”

两年前的一个冬日,镇江鸟类保护志愿者收到来自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的一段求助信息——曾经被人类救助并安装了跟踪器的白鹤“吉吉”在飞往鄱阳湖过冬的途中,突然偏离了原有迁徙轨道,停留在了镇江,情况不明。于是,志愿者们背着沉重的专业设备多处打探,终于在这处豚类保护区内的焦北滩,发现“吉吉”一家正在落脚迎接新年。或许,“吉吉”一家是被这里的美景吸引停驻了吧,这个消息让所有关心保护区的人们都十分振奋。

“为了保护江豚,保护鸟类,我们对水生植物保护也做了间接性的工作,像加强巡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这些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今年9月,保护区管理处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安庆师范大学在保护区进行水生植物调查,发现了连片生长的粗梗水蕨群落,植株数量超过1万株,是目前江苏发现的最大粗梗水蕨群落。

粗梗水蕨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还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其生长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常被视作环境指标的指示性生物。王召根说:“成片发现这种植物,也间接说明了保护区的水质非常好。”

十年前,王召根入职保护区管理处,本科和研究生所读专业皆是水产养殖的他,既没有见过江豚,也不是很了解江豚,直到被送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习时,听到了白鱀豚“淇淇”的故事——白鱀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淇淇”是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尽管被成功饲养了22年之久,可惜仍于2002年永远地沉睡了。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至此,长江中的两大“旗舰”生物,只剩下了江豚。

对于江豚岌岌可危的处境,一位老师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就好像把你家宝宝的床放到车来车往的马路中央。”自此,刚做父亲的王召根,对这份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片57.3平方公里、长江下游江豚的一个重要“避风港”里,王召根已经默默巡护了10年,同样的航线每周至少要走两次,每次“巡视”完整个“江豚湾”,需要两个多小时。

“保护区的概念,其实是个大的系统概念。我们要保护江豚,其实是为了守好这里的天上、地下、水中整个生态链。”王召根说,为了织密这片天地一体的守护网,保护区用上了巡护艇、巡护车、5G无人机自动巡查机库、AI智能识别相机等各种高科技,构建起江豚保护的水陆空立体监测体系。今年保护区里还建起了“江豚医院”——通过在夹江水域设置浮动网箱,以浮动平台接岸,配备救护设备设施和应急处置器材药品,为保护区及周边邻近水域长江江豚提供应急救护和治疗护理。

今年4月的一个下午,镇江市红旗小学二(4)班开展了一堂特殊班会——“守护微笑精灵,争做江豚小卫士”生态小公民专题课,王召根的儿子王陈睿绘声绘色地为全班同学讲述了长江上一段救援江豚的感人故事。孩子们凝神聆听,时而紧蹙双眉,时而展颜欢笑。当听到江豚获救,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清脆的掌声中,王召根走上讲台,和儿子站在一起。他从长江水生生物状况开始说起,讲到白鱀豚的功能性灭绝,江豚的形态特征、保护措施、生存现状等等。一边说还一边拿出他的许多“秘密武器”展示给同学们:无人机、望远镜、观鸟镜、测距仪……主题班会在孩子们欢呼雀跃、争相体验中圆满结束。

王召根说,那一刻,发自内心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为了江豚,也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

全民护豚逐绿来

良好的水质、干扰少的水域环境、丰富的鱼类资源,这些都是长江江豚稳定栖息繁育的秘诀所在。

以前“靠江吃江”,现在“守江护江”。高桥镇康泰村护渔员管忠斌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很是自豪,“现在,高桥镇的‘江豚湾’这一带就是我的巡渔区域,每天负责巡护检查江边是否有钓鱼、放网的违法行为。2.5公里的江堤,我每天都要来回走上两趟。”

“以前没发觉这里有江豚,现在‘江豚湾’出名了,摄影爱好者、各个媒体都来了。”管忠斌说,政府还竖了一个牌子,大家都说好,长江禁捕,大家都是发自内心地去做这件事。

然而,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之路,并非很多人想象中的一帆风顺,也并非一蹴而就。

曾经,这一带的长江沿岸存在少数企业外占江滩、冲滩作业、侵滩养殖等问题,不仅噪声大,污染也较为严重,引发了关注。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指引下,镇江开展长江岸线整治,推进沿江生态修复。近年来,高桥镇关停拆除船厂9家、企业5家,腾退岸线2.8公里,拆除违章建筑物3.6万平方米,曾经机械轰鸣的江岸已经回归恬静。

作为一个滨江乡镇,这里河道、水系多。高桥镇经济发展和建设局环保专员严俊恺说,镇里的污水处理厂2019年建好后,严格遵守高标准,不光上了预处理系统,还和省里直接联网,实时上报COD、氨氮、PH值这些数据。“确保我们每条通向长江的‘毛细血管’都是干干净净的。”

“如今,高桥沿江水域水质逐年向好,西江边频频出现‘江豚逐浪’‘鱼鸟同乐’的生动景象,引得民间自媒体、摄影爱好者纷纷前往。因此,我们在江豚经常出没的西江边设立‘江豚湾’宣传标志牌,吸引更多人参与守护自然生态。”高桥镇党委书记万成辉说,当地将以大家喜爱的江豚文化为切入点,引导更多人积极参与长江生态保护,共享长江大保护成果。

万里长江任尔游

江豚的繁衍增多,无疑是长江大保护成果的一项重要见证。

人类保护了江豚,江豚也在以自己的微笑,回报保护它的人们,传递着欢乐、信心和希望。

这个秋天,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和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长江江苏段全线长江江豚种群调查,利用船只目视调查法,共观测记录到长江江豚86头次,在南京下关、江阴大桥等江段均记录到10头以上大群,且均观测到“母子同框”景象。其中,镇江省级江豚保护区为本次调查记录密度最大江段,共记录34头次。

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

位于南京鼓楼滨江岸线的长江微笑驿站,是南京13个观测点位中看到江豚频率最高的点位,仅11月18日当天就看到江豚72次;

今年11月,南通江豚湾项目启动揭牌。昔日被列为濒危物种的长江江豚,不断出现并嬉戏于狼山脚下的江面上,与人共欢;

今年以来,扬州三江营江段已经诞生了3头江豚宝宝,总数量超过15头,种群在不断扩大。

这些可爱的江豚,用它们的微笑向长江生态环境改善投下了“感激票”。

“这是大家最愿意看到的,江豚不是仅仅只存在于保护区,希望它们在整条长江里都有分布,使江豚保护区成为连接上下江段不同种群基因交流的生态走廊。”王召根说。

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王召根越来越感到“联动”的作用——上下游多个城市联动,多个条线部门联动。近年来,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与市发改委、公安局、生态环境局等九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地方性长江江豚保护联盟——镇江市长江江豚保护联盟,为江豚保护多加了一层防护网。不久前,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被授予“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成员证书”。

今年6月,联合国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长江大保护:江豚又回来了》一文,镇江日报社记者潘宇琴在点看新闻后留言评论:“江苏镇江高桥西江边绿水盈盈,常年可见江豚逐浪而行,小精灵在这里繁衍生息,当地人称之为美丽的‘江豚湾’。”

没想到她的留言激起广大网友的热烈关注,成为点赞最多的评论。一位IP地址为美国的网友留言说:“江豚没有走上白鱀豚的老路,太好了!”还有一位来自广东的网友留言说:“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不只是长江,还有黄河,还有祖国千千万万的江河湖海,必须再接再厉,继续行动起来。”

高桥本地公众号“高桥大好老”的负责人王志乐,最近有点忙。许多慕名而来的本地人、外地人,常常上来就问:“江豚湾在哪里?快带我们去!”在网上看到了大火的“江豚湾”之后,有些在外地的高桥人勾起思乡情绪。这段时间以来,他们趁着探亲拖家带口回乡,寻觅火热的“江豚湾”。最近,还有上海来的一家三口,儿子在上海长大,从来不知道江豚为何物。这次幸运的是,他们在离岸五六米的地方就看到了,一家人开心极了。

“保护区不是无人区,不能仅仅一关了之。”王召根说,该处保护区有百分之三四十以上位于陆地上的江滩湿地,与人类接触较多,管控难度也较大,但是保护意义也很大。目前,关于保护区的总体规划正在修编,其中有意向设置一块“实验区”,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下,有组织、有规范地适度允许观豚、观鸟等行为,让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纵观中国江豚保护之路,是一条不断摸索经验、沉淀成果的道路。

2008年,我国提出建设“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并在江西九江落地实施。2016年,国家发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强保护区建设,同时要采用新的技术,推进长江江豚的繁育保护,包括胚胎干细胞、江豚基因库等。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立了10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

如今,根据历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数据,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历经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6年1800头,2012年1045头,2017年1012头,2022年1249头,专家表示,最终目标是长江江豚的兴盛繁衍。

一度,长江的部分江段已经成为没有长江江豚分布的“空白区”。现在,我们站在江豚湾的夕阳下,这里的美景,让我们对江豚未来畅游整条长江充满了希望。

江豚吹浪,人欢鱼跃。水中天上,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还在继续……

标签:
责编:史雪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