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者
记者 王雪峰 涂丽丽 田震
阳光照在白塔,塔尖指向高远而湛蓝的天空,随风飘动的国旗,划破村庄的清冷。
周振程打开“摘抄本”,封面上写着“科学30/2023”。
这是他的第30个摘抄本,今年是他从事科学教育的第30个年头。
“你看着这儿,我背,你听。”他指着本子上的一段文字,字迹工整而遒劲。
“要切实推进科教融汇,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语速快、声音沉,一字不差。
“这就是我搞科学教育的方向!”周振程面庞清瘦,话语清晰。
设问
从东海县白塔埠中心小学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有多远?2021年5月的一天,周振程还真查过!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打开高德地图搜一搜——725公里!这725公里,周振程走了28年。
南辰——石梁河——横沟——石湖——白塔埠,在这5个乡镇的小学,周振程从老师做到了校长,从青春飞扬走到了两鬓染霜。
就是在那个苹果花开,蝶舞蜂飞的5月,周振程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前往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他指出,“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
这让周振程陷入了沉思——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今天该怎么做科学教育?村娃子淳朴的笑脸、家长期待的目光、老师加班加点中的摸索,一遍又一遍在他的脑海里出现。
从北京回到家,周振程把书房里的所有“摘抄本”拿出来,一页一页地翻,一本一本地看。他看到了1993年刚工作时开展的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看到了手绘的“小学生电台”图案——他想从走过的岁月里获得启迪。
他看到书房里的“百宝箱”,拂去灰尘,里面存放着小时候的玩具——外公做的小木枪、陀螺,爸爸买的“跳跳蛙”……
夜深的时候,妻子给他抓来了一把生花生。多年的加班、熬夜、出差,让周振程落下了严重的胃病。
他又一次打开《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声音》。里面的第一个“讲座”,是王选的《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直到今天,王选依然是他的“精神导师”。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在讲座中说:“一个人一定要把他的事业,把他的前途,跟国家的前途放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是温故知新吗?今天该怎么做科学教育?”周振程一夜无解。
求解
几日后的一个上午,周振程听门卫师傅说,白塔广场的文化集市特别热闹,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来赶集。
他走向白塔。
据当地文献记载,这白塔始建于宋,名为文昌塔。明末清初,漕运发达,置白塔埠镇于此,其时船帆片片,商贾往来,一度繁华。抗战时期,白塔毁于战火,而后“白塔无塔”,让乡民们颇感遗憾。
2013年,白塔镇政府广纳民意,依袭原塔形制重建,“文昌塔”匾额悬于塔上,意蕴着乡民对文化昌隆、智慧卓绝的追求。
白塔穿空,彩旗招展,吆喝叫卖,吹拉弹唱,好不热闹。
周振程喜欢这乡村里的烟火气,它不是高档商场里的精致,也不是超级市场里的规整———旧书摊席地而摆,小吃摊热气腾腾,唱小戏的老者不上妆,种子和农具铺满了广场的东南……
有村民在广场边的菜地里给黄瓜浇水,一舀一舀地浇在菜根,这6月里的黄瓜,根深叶大,长得茁壮。
周振程突然想到这种菜、种庄稼和育人的关系,想到了曾经学过的课文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想到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土壤、水分、空气、温度。
他快步走向学校。
是的,阳光照在白塔。
阳光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
——习近平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教育首先要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像阳光一样炽热,一样光明。
周振程查找校史,从身边的榜样找起。
冯菊芬,这个永远年轻的名字跃入眼帘。
雨花英烈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组成部分,冯菊芬是在雨花台就义的烈士。
1909年,冯菊芬出生在白塔埠,在此读了小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7月,组织派冯菊芬前往南京,参与组建军委机关并准备武装暴动。由于叛徒告密,冯菊芬被捕,在敌人多次严刑审讯中,她坚贞不屈、只字未供。当年9月,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21岁。
这是白塔埠的优秀女儿,是最动人的爱国主义乡土教材,是印刻在校园里的骄傲。
周振程邀请冯菊芬的后人,为全校师生讲述冯菊芬的革命故事;他精心设计的《菊芬香如故》德育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学校配合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南京出版传媒集团等单位,拍摄了文献纪录片《回望美丽———雨花女英烈的故事》中关于冯菊芬的部分内容……一时间,学英雄当先锋活动,在全校4000余名师生中蔚然成风。
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全校58个中队,通过师生民主推举,每中队用一位先锋人物来命名。因你之名,书写热爱。多位革命先烈、战斗英雄、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名字,成为中队的名字。
让周振程十分欣喜的是,很多师生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中队。随后,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多位科学家的介绍图版,出现在了校园,科学家成为孩子们的“偶像”——“长大了我也要当科学家!”
2022年底,东海县白塔埠中心小学五(3)中队———冯菊芬中队,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
2023年4月11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冯菊芬烈士雕像揭幕仪式在校园里举行,紫藤花开得正盛,串串淡紫宛若云霞,把雕像衬托得灵动而高雅。这天,冯菊芬又一次也将永远站在自己的母校听书声,看少年,亲故土。
“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是最艳丽的红,红得坚强,红得刚烈,红得热情……”孩子们集体朗读诗歌《红色的中国》,稚嫩而真切的童声响彻校园上空,爱国的情愫不断升腾。
仲春的阳光照在白塔,照在校园,照在孩子们的脸庞。
种子发芽离不开光,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孩子们的成长更得充满阳光。
播种者要做的是,让种子向阳而生。
土壤
种子发芽离不开土壤。
科学教育得有场馆,做实验得有设备。一张讲台、一支粉笔、一个课本、一位老师、一群学生,根本就不是做好科学教育的“科学态度”。
2014年,周振程刚到东海县石湖中心小学当校长的时候,学校的科学教育是一张“白纸”,没专职老师,没场地,更不要说实验器材。
周振程想搞科学教育。有老师说,科学课就“照本宣科”,最多再讲讲怎么躲避闪电就行了;有老师说搞这个,费时费力还花钱,又不考试,学了做啥?
面对老师的不解,周振程顶着压力,在学校组建了“创梦小龙人”少年科学院。建实验室,选项目,培训老师……三年时间,12名农家孩子获得由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叫周振程“科技校长”。
2020年,周振程调任白塔埠中心小学当校长。当他想开展科学教育的时候,才发现因为校舍紧张,老师是坐在教室里办公的。教室前面有老师上课,后面有老师备课、改作业。
学校的行政楼只有三层,办公室狭小,教干们挤在一起办公,就连校长的办公室,放张办公桌,两把椅子,一个书橱,所剩空间无几。
在学校办公会上,周振程说:“要搞科学教育……”话音没落,教干们便讨论起来,有的说没钱,有的说没地方,有的说没老师。
“那咱们就用空间换空间!腾出办公室,让孩子们‘玩科学’!”周振程说,“同时压缩开资,从我做起,前任校长留下的办公桌椅,我接着用。”这套办公桌椅已用了多年,多处破损。
不少教干是带着不解和怨气搬离了办公室,有的搬进了教室,有的几个人挤在一起办公。
周振程还特别要求,把向阳的房间留给孩子们。
就这样,近2000平方米的“小玩童”少年科学院,在学校行政楼上挤了出来,分布在一楼和三楼。有的科学实验室为了面积最大化,居然夹在两间办公室的中间。
地方有了,不少教干仍在观望,看你这科技校长从哪儿弄钱买设备?学校的公用经费不够发代课教师工资,有时候学校的水电费都得教干先垫上。
周振程打电话给和科学教育有关的老朋友“要设备”,有省市县科协的领导,有高校的教授、实验室负责人,有科技模型生产商……
有老朋友开玩笑道:“你这哪是‘科技校长’?我看是‘乞讨校长’!”
一箱箱装着科技设备的快递,从四面八方寄到了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周振程要来的设备就达30余万元。建成了符合要求的“人工智能”“STEM教育”“科技模型”“3D打印”“科学幻想画”等专用活动室及科普展厅。
每次周振程带着青年老师去搬快递之前,总是买几个大瓶的雪碧,分给老师们喝,然后把塑料瓶留着,“我用这塑料瓶教你们做水火箭。”
水分
“水火箭升空的原理是什么?利用了质量比和气压作用。你知道水火箭能飞多高?资料显示,南非开普敦大学的几个学生把水火箭飞到了830米。”周振程教青年老师怎么做水火箭。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
给老师一桶水,校长得有活水来。
1993年8月,周振程从当时的海州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东海县南辰乡的村小做老师。
老校长拉着他的手说:“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一位科班出身的老师,你就教语文。”
那时小学老师学的是“小学教育”,相当于“全科老师”,什么学科都能教。为什么让他教语文呢?后来周振程才知道,乡村小学的老师大多数是民办老师,数学能算出结果,但拼音基本没学过,语文课文只能讲个大概。
为了讲好拼音的拼读,他找来木板、木条、纸壳,用锯条、剪刀、钉子等最简单的工具,做成了“声母”和“韵母”两个圆盘,挖了孔洞,只要一转,拼读便随意组合。这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
老师们也纷纷来效仿,既学拼读,又学做教具。
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当了教干,做了校长以后,周振程感受到要开展好科学教育,必须先教会老师,无论老师的专业、学科、年龄,只要他感兴趣,就可以通过培训当“科技辅导员”。
2020年,周振程成为连云港市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中有他手把手带出“全国优秀教师”,先后有45人成为“省级优秀科技辅导员”。
1991年出生的范晨老师,是工作室成员之一,她从南京晓庄学院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在白塔埠中心小学下面的村小徐圩小学教科学课。
周振程发现,这位90后老师,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能吃苦,她辅导的“编程社团”“无人机社团”,用的都是课余时间。
2023年11月24日晚上,周振程看到范晨下班后,还在用手机照着地面贴路标,11月25日,学校要承办江苏省“校园之间”智力竞技连云港地区选拔赛,范晨担心外校学生找不到赛场,专门印了地标,她贴地标时的气温是-8℃。
空气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习近平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好奇心无处不在,正如空气。
种子发芽离不开空气,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好奇心。没有“无中生有”的好奇,就难有“另起一行”的创新。
四五岁的时候,周振程最喜欢和外公一起玩,外公是远近有名的木匠。小振程感到各式各样的工具很神奇,长得不一样,用处也不同;对一块块木料很不解,它们是怎么变成了桌椅板凳的?特别是对外公的手最好奇,这双粗糙的大手,是怎么变出那么多玩具……
当时的习俗,哪家要嫁闺女,得备上几件嫁妆,其中就有木箱。外公常被乡亲们请到家里做木匠活,少则个把星期,多则半月有余。小振程便跟着外公边玩边帮忙,数几个钉子,递个螺丝刀。
外公会用边角料给他做玩具,打个小木枪、刻只小木鸟、做个陀螺。这些玩具在小伙伴眼里,那可是“宝贝”!小振程既收获着欣喜,也收获了友谊。
上学后,爸爸带小振程去了东海县城,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在商店里,他看到一种上了发条就能跳的铁皮青蛙。天啊!太神奇了,它居然能往前跳!上世纪七十年代,商店里的玩具大都是静态的,能跑的小汽车,用的是“手动力”,这“跳跳蛙”吃得是啥?哪儿来的劲?
随后的几天,小振程一直在琢磨它为什么能往前跳,最终他用螺丝刀拧开了螺丝,打开了发条,然后装不上了。
如今,这些玩具在他的“百宝箱”里,他珍藏着年少时的好奇心,珍藏着亲情和记忆。
1993年的秋天,杨树叶刚落的时候,周振程把班级里几个调皮好动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那时空军的飞机经常从学校上空飞过,孩子们对飞机非常感兴趣,他们做了各种各样的“飞行器”,有纸叠的、塑料的、蜡刻的、泥捏的。
2023年的秋天,杨树叶刚落的时候,五年级的于思远和四年级的冯金诺在“小玩童”少年科学院里操练“无人机”,他们将代表学校,去无锡参加省科协、省文明办、省科技厅主办的省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无人机挑战赛。
在“小玩童”少年科学院的科普展厅里,每周四下午是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
“周老师来了!”
一声喊叫,让原本嘈杂的教室,更加热闹起来,三五个孩子围上周振程。
“周老师,这是我打印的‘3D猫’,为啥这么粗糙?”
“周老师,我的‘红船’模型做好了,你看能得多少分?”
“老周!老周!我的无人机又摔坏了,我妈说再买最后一个,你说我这手,咋这么笨?”小男孩问。
周振程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纸巾,递给男孩说:“先把鼻涕擦干净,再说你的手……”
问题源自发现、思考,问题源自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温度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科学教育,要有适合的课程。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强调:“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怎样上好一堂科学课?”周振程已经求索了30年。上好科学课,是对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的最基本回答。
30年来,周振程一直在不断优化“科学课程”。在他的“摘抄本”中,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来自网络、杂志、报纸及参加会议、竞赛时,有关科学教育的观点、做法。
“适性教育”是周振程依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乡村孩子的实际,提出的教育观点。他认为老师要关注孩子的个性,通过适合、适度、适时的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他带领教师团队从“趣玩科学”“慧玩科学”“创玩科学”三个方面,组成“玩科学”课程体系。
怎样培养孩子们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态度责任?都要通过课程来落实,一个“玩”字说得轻松,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什么叫“失败是成功之母”?无人机稍有不慎就会摔坏,3D打印机打出的东西和你想要的并不一样,精心设计的机器人程序可能会有0.5秒的偏差,为这0.5秒,你得反复地编程调试……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周振程到白塔埠中心小学当校长后,科学教育越做越热闹,同时各学科的成绩稳步提升。很多老师把自家孩子送进了“小玩童”少年科学院,其中就有当年不愿腾出办公室的老师,有认为科学教育影响文化成绩的老师。
答案
30年的科学教育,周振程成果显著。10余万农家孩子听过他的课,1200多名孩子在全国及省市举办的科技大赛中获奖,他发表科学教育相关论文50余篇,获得“全国优秀基层科协‘三长’”“江苏省十佳科技创新学校校长”等诸多荣誉,今年被评为“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2018年5月28日,周振程在“摘抄本”上,记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殷殷嘱托:“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在周振程挚爱的土地上,在农家孩子之间,这梦想已经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