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副刊作品:江南性格:柔性的阳刚
2023-04-07 09:0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江南性格:柔性的阳刚

《苏州日报》2022年08月22日 A08版

□简雄

十年前,我把家搬到了苏州城西南的越溪石湖地区。这片山水清明、阳光灿烂的国家森林公园,两千多年前却是吴越争霸的激烈战场。在这里隐居并吟诵田园杂兴的宋人范成大,在《吴郡志》里言:“越来溪,在横山下,与石湖连。相传越兵入吴时自此来,故名。溪上有越城,雉堞宛然。”越城遗址今天仍留在石湖公园一隅,但昔日古战场的气息早已被祥和安宁取代。外地朋友太欢喜这片鸟语花香的自然山水,甚至有心血来潮的家伙,双休突然就驱车几百里跑到我家来。他们的感受可以套用一句二战老电影的台词:看这座城市,它就是江南!

为什么人们印象中的江南只有柔山软水、温文尔雅?甚至认为,只有苏州才能叫做真正的江南呢?南京、杭州是不是江南?同样是山色空蒙、烟雨氤氲、水光潋滟;但又不是,因为它总也不像一位“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的雨巷”、像梦一般飘过的丁香姑娘。上海是不是江南?同样是活得精致、吴侬软语、弦索叮咚;但又不是,因为它过早地脱胎换骨,已杂交成一种魔幻般新的形象了。吴兴、檇李、延陵、松江,这些古“三吴”之地是公认的江南核心区域,山水相依,地貌相似,语言相类,人文相通,它们向以吴郡(苏州)为中心,形成了文化上的认同。苏州也不负众望,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曾经长时间引领,更把江南文化推上一个至今难以逾越的巅峰。

由此可见,江南的阴柔或说诗意的形象定位,苏州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当然与宋以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想象也有很大勾连。其实,积我在苏州生活工作50多年之体验,江南的秉性并不是它形象上的那种模样,对江南印象的“偏见”源自没有真正到达江南的内心深处。江南的秉性,姑且称之为“柔性的阳刚”吧。

那么,一个连男人说话都那么软糯的地方,它的阳刚又在哪里呢?

细心的人们已经发现,对江南津津乐道的历史叙事要么在春秋吴越争霸,要么已是“宋室南渡”之后以杭州为主角,到了明清则以苏州为中心。而唐以前的叙事成了柔软的痛点。其实,宋代先贤早就将中原逐鹿时的江南梳理了一遍,说出来还真有点气馁,如宋人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中说:唐末乱世,“民困于兵火,焚掠赤地,唐世遗迹殆尽”。唐代的东西都没有了。而现在《吴郡图经》长啥样也已不可知,幸亏朱氏这本《续记》摘抄下原书的一些断垣残壁。老苏州人并不愿去捅破那一层窗户纸,像白头宫女说天宝般絮絮叨叨。如果一定要像大片一样来一次穿越,那么,随着老好婆讲述的身影慢慢淡出变成画外音,一个金戈铁马的宏大场景便凸显在人们眼前……

这是一个断发文身的荆蛮之地,在经历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屡败屡战,才最终完成了向诗礼之家的转身。

吴越争霸,谁也没占便宜,战国时皆归楚。楚相春申君黄歇封地江东,门客有三千多人,按现在的说法叫集聚人才。他还将“故吴墟”(即苏州)建为都邑。后因“窃楚”被杀。司马迁为春申君写列传时专门来苏州做田野调查,感叹“宫室盛矣哉!”

天下归秦,设郡县制,苏州为会稽郡。两位“新苏州人”项氏叔侄率八千江东子弟起兵吴中。楚汉相争,功亏一篑。

汉立。刘邦分封诸王,考虑到吴地民风“轻悍”,动不动就街头拔剑斗殴,便封战功赫赫的侄子刘濞为吴王,却埋下了“七王之乱”的隐患。

汉末,群雄并起。孙武后代居东吴,三足鼎立,苏州再一次以阳刚形象登上舞台,却依旧黯然谢幕……

对历史的梳理和评说当然可以交给方家,而我想说的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再坚强的汉子也得认真反思是不是生存之道出了什么问题。

历史给了苏州机会。

大运河的贯通,中原与江南的交流日益频繁,长期的社会稳定,使苏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猛。《吴郡图经续记》载,唐时,吴郡辖吴、长洲、嘉兴、昆山、常熟、海盐、华亭七邑,为江南唯一“雄郡”。苏州人用“率渐于礼”的方式找回了文化自信,便又开始了津津乐道的评弹……但它的骨子里,始终激荡着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比如范成大,同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别以为他只会在石湖田园杂兴,他的爱国诗没有陆游那么直白,而是内省和反思:“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不知养虎自遗患,只道求鱼无后灾。梦见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台。千龄只有忠臣恨,化作涛江雪浪堆。”(《题夫差庙》)那便是一种柔性的阳刚了。

将自然与秉性融为一体,这是小门一扇却别有洞天的江南园林。这是苏州人历经几千年漫长探求后的成功转型,这是反思和奋发积淀起来的江南文化基因,它的知识产权属于苏州。它深入骨髓,内心的坚持与执念只有苏州人能够理解。它藏了起来,藏得那么精致,以至于人们沉浸在烟雨迷蒙的温柔江南而不知。所谓疾风知劲草,看当下苏州的快速崛起,恰是对“柔性的阳刚”江南文化精神的最好诠释。

标签:
责编:孟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