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18项重大项目落户高新区 三大前沿产业布局正酣 江苏产学研合作大会汇聚企业急需关键技术
2019-11-06 07: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如何打破技术孤岛,为产业链“供需两旺”加柴添火,江苏不断探索前行。11月4日,由江苏省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大会在南京“如约而至”,来自省内外150多家高校院所的400多名专家、2500多家省内企业再集结,为成果转化输入“关键技术”,也为突破产学研壁垒贡献“临门一脚”。

相比往届,今年江苏企业的技术需求更集中、更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产业几乎占据技术清单的“半壁江山”。大会期间,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7所全国一流科研院所高校的18个重大科技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其中14个项目入驻省级以上高新区。与会专家评价,当下关键技术已成为加速产业要素聚合的“强磁铁”,将给予区域、城市源源不断的生长活力。

“意念”打字、“水指纹”治污,1000多项硬核技术组团“PK”

此次产学研大会上,线上线下展示全国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团队科技成果1000多项。无论是生活还是产业中的困局都将有高科技产品“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北京大学展区里有一款“防霾喷雾”,科技开发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喷雾不仅能保湿,还能防雾霾。基本原理是,在脸部形成正电场,通过正电排斥并隔离病毒、细菌和烟尘等带正电的细小颗粒物,减少人体通过呼吸和皮肤对PM2.5的吸收。据了解,这款防霾喷雾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预计半年后上市。

人有指纹,水质也有“指纹”。清华大学带来的水污染预警溯源仪,是该校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吴静团队历时16年探索研发的。“水取样以后,从下而上运行,到了最上面,通过水质荧光指纹,来识别水污染源。”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科研团队将以水质指纹识别为原理排查污染排放源。团队针对不同污染源,建立了水质指纹数据库,包含13大类202种污染源水纹,以此作为污染排查的主要依据。目前,水污染预警溯源仪已应用于江苏太湖水源地安全保障、生态环境部对长江排水口监控等。

展会上最“硬核”的科技莫过于苏州纳飞卫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碘工质电推进器”。作为卫星的推进系统,推进器突破了卫星动力系统轻量化、巨总冲的瓶颈,为商业巨型星座卫星升轨、离轨等姿轨控任务提供了可靠、经济的解决方案。公司研发人员介绍,推进器颠覆了微小卫星的传统应用模式,产品技术行业领先,并有望争取国际首发。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究所研发的“脑机接口打字系统”尤为新颖,吸引了大批观众“尝鲜”。按照头部几个固定位置戴上设备后,大脑里想到什么,屏幕上就会显示什么,准确率非常高。“研发这个系统的目的是将大脑意图转化为控制指令,可以帮助渐冻人开口说话。”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无需训练,应用市场广阔。

企业“出难题”,政府“忙搭桥”,现场签约技术合同超千万

大会开幕不到7小时,大会重头戏之一——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主办的“难题发布与洽谈签约区”就屡屡接到大订单。现场,8家企业技术签约难题供需方现场达成意向签约,总金额1891万元。

今年5月以来,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围绕我省科技创新重点培育的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四大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环节进行了挖掘梳理,征集长三角区域企业创新技术难题500多条,面向全社会发布技术难题169个,悬赏金额达1.8亿元。本次产学研大会难题发布与洽谈签约区在前期通过系统智能匹配,以及现场对接的基础上,遴选了近百项优质项目进行现场难题发布、张榜及意向洽谈。

南京约顿海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技术市场上签下1000万合作大单。“我们公司是做语音识别芯片设计的,通过这个市场,连接上了生产制造商,打通全环节。”该公司技术经理钱竑州告诉记者,没有平台之前如同“盲人摸象”,不知道到哪对接,也找不到测试场地。现在和南京集成电路服务平台对接上以后,联系上了芯片制造厂商,技术从发布到落地仅花了3个月,契合度非常高。

江北专场、南通专场两场技术难题张榜活动也爆满。两场活动共组织9家企业进行现场难题招标,提供解决方案的专家团队现场揭榜洽谈,互动热络。在江北专场,南京云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小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发布智能营业厅领域的人脸识别技术、采用摄像头和工控机进行餐具识别等企业技术需求。南通专场上,发布江苏斯得福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南通高欣耐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的智能调温被子、燃烧器免烧结碳化硅喷口等技术难题。

现场签约环节,“AI协处理器芯片”“氯雷他定片的开发”两个项目完成举牌签约仪式;另有工业监控系统智慧运维管理软件、通信芯片视频检测平台等项目通过现场进一步对接洽谈后达成了意向签约,总计金额1891万元。还有30余条需求榜单被现场揭榜。

瞄准关键技术,江苏超前布局,重量级项目对接“国家需求”

“本届大会与往届不同,表现在三个聚焦。”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说,大会聚焦先进产业制造集群,特别是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重点产业进行超前布局。

提到新材料,不得不提纳米材料。江苏纳米材料产业起步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度最高的省份,纳米材料研究和应用水平均居全国前列,2018年,全省纳米材料产业产值超700亿元。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纳米行业的佼佼者,此次参会展示的“面向柔性光电子的微纳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面向柔性光电子的微纳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了新颖材料器件的绿色制造。苏大维格总经理周小红介绍,该项目基于微纳制造平台,研发并实现了纳米光变色与3D成像材料产业化;同时还实现了微纳直写设备在国内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应用,激光3D光场打印技术在我国汽车号牌智能化签注系统中应用。

近年来,江苏医药特色产业也呈现出特色化、错位化发展的鲜明态势,泰州、连云港、苏州、南京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值占全省60%以上。不久前在科创板首批上市的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募金额达到8.55亿元。南微医学一直致力于微创医疗器械的创新和研发,其参与了近40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业内人士介绍,南微医学在非血管支架领域自主创新推出的可携带碘125I放射粒子支架,在传统支架扩张管腔狭窄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消化道肿瘤的近距离组织间放疗,该研究结果在世界顶级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成为了来自中国的世界首创技术。

9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成果转化项目在大会上集中签约,涵盖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江苏重点产业,服务国家需求。“落地南京高新区的‘高性能中远红外半导体激光器与探测成像芯片及应用’由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施毅牵头负责,该项目针对我国国防装备、遥感探测等领域战略需求展开研发。”南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项目以“红外成像芯片”等技术为核心,将为“中国芯”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有力支撑。据介绍,“红外热像”根据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转换成视频图像,作为高精尖技术,具体应用于精确制导、军事夜视侦察、黑夜狙击、卫星遥感等多个领域。

记者 王梦然 张 宣 文/图

标签:产学研;高新区;技术;产业制造
责编:孟涛 苗津伟 戴凌 王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