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里应外合,六朝古都迎新生
一声浑厚悠长的鸣笛后,从浦口驶来的渡轮在南京中山码头缓缓靠岸。一墙之隔的原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游人悠闲踱步,欣赏江景。70年前的4月23日晚,“京电号”小火轮运送的解放军指战员,正是从这里登陆,迅速穿过挹江门,直取南京城。三野八兵团第35军的战士将红旗插上“总统府”,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
[全文]
镇江:丹阳定策,走向解放“大上海”
春风又绿江南岸。镇江依江而建的春江潮广场上,92岁高龄的郭振邦,面对滚滚长江心潮难平:“70年前,解放军就在春江潮广场(原8号码头)登陆镇江市区,镇江全境解放。我跟着人群,一大早举着各种彩旗,聚在这里欢迎亲人!”镇江是当时的江苏省会。古城解放,意义不仅于此。人民解放军解放镇江后,渡江战役总前委进驻离城区30公里不到的丹阳——这个原本只有两万多人口的小县城,后来因此被称为解放上海的“西柏坡”。
[全文]
泰州:人民海军,起锚白马向大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70年前的4月21日,人民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长江天堑;70年后,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重温那段激人奋进的渡江战歌。万里长江,在素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的泰州拐了个“之”字形的弯,短短20公里长江岸线成了南北走向。70年前,这里既是渡江战役支前战略后方,又是东线主战场,三野20万大军正是从这里飞渡长江,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号角。
[全文]
江阴:要塞起义,立下渡江第一功
“保持60里防区,控制三到四个港口,一不开枪,二不打炮,保证我军顺利登陆就是渡江第一功。”1949年3月,渡江战役一触即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向国民党江阴要塞地下党组织传达了策动要塞起义、迎接大军过江的指令。 4月22日凌晨,江阴要塞成功起义,以最小的代价获取了最大胜利,立下“渡江第一功”。
[全文]
安徽:皖江竞渡,率先踏上大江南
1949年初,淮海战役刚刚结束,解放军三野9兵团27军后勤部运输连副指导员张世竹,给女友徐源兰写了一封信:“这个仗打到什么时候不好说,我们都20多岁了,是不是不要保持关系了?”其时,国民党仍占有东南半壁,还做着“划江而治”的美梦。在张世竹看来,离全国解放还很遥远,而徐源兰则对革命前景充满信心,她回信道:“毛主席说将革命进行到底,长江你们是肯定要打过去的。”
[全文]
江西:棉船渡口,民心向背定乾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70年前的4月24日,这篇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被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