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泰州:人民海军,起锚白马向大洋
2019-04-22 21:1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涛 赵晓勇  
1
听新闻

  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

  渡江战役第三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敬礼老兵”史保东与老战士许维相拥

  复原的渡江战役第三野战军指挥部

  还原海军诞生时的会议场景

  扫描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70年前的4月21日,人民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长江天堑;70年后,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重温那段激人奋进的渡江战歌。

  万里长江,在素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的泰州拐了个“之”字形的弯,短短20公里长江岸线成了南北走向。70年前,这里既是渡江战役支前战略后方,又是东线主战场,三野20万大军正是从这里飞渡长江,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号角。

  70年前,这里扬起“东线第一帆”

  如今,条条“长虹卧波”让天堑变通途

  “向您报告,我原来是华野十一纵炮团的,渡江战役前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军部炮团,我们是从靖江新港渡的江,当时我是连副指导员……”

  “太巧了,渡江战役时我是29军86师的,后来转业到吉林省水利厅,一直定居长春。没想到这次回家乡,还能遇到我们29军的老战友,真是太高兴了!”

  4月4日10:45,泰州长江大桥边昔日“靴子圩”战场旧址前,曾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老兵方阵中一直坚持敬礼的93岁老兵史保东,与70年前参加渡江战役的89岁老战士许维,两位当年同一个师但从未谋面的老战友紧紧握手、热烈拥抱,共同回忆70年前那场战役中的难忘经历。

  “这是参加淮海战役的,这是参加渡江战役的……”许维小心地翻看着史保东挂在胸前的一枚枚勋章,70年前那段峥嵘岁月在老兵的记忆里清晰了起来:1949年3月31日,总前委制定《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靖江,由此成为渡江战役千里战线的东线起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时整,三野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发出渡江命令。一时间,满载着解放大军的船只,从青龙港、九圩港、夹港、四圩港、六圩港等14个港口向南进发。“仅用十几分钟,突击队就登上了南岸。”许维告诉记者,作战最紧张时,我党地下工作者成功策动江阴要塞3000余名国民党官兵起义;与此同时,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大小舰艇30余艘,在南京东北的笆斗山江面起义。在许维看来,地下工作者的功绩值得永远被铭记,正是他们成功地控制了江阴要塞,大军渡江的压力才小了很多。

  当时,北方军马没见过水,死活不肯上船,战士们拽的拽、推的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全部马匹送上船。装载骡马的船吃水很深,竹篙无法撑动,战士不惧呼啸而来的子弹,全部下到江水中推船。“正是千千万万解放军战士一往无前、视死如归,才迎来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许维说。祖国现在强大起来了,青年一代更要继承先辈们的精神,在不同岗位上永远冲锋在前。

  如今,江阴大桥、泰州大桥让天堑变通途。今年1月9日,泰州市首座公铁两用过江通道——常泰过江通道开建,泰州百里长江将再添“长虹卧波”胜景,纵贯江苏中部地区的南北向新通道正在形成。明年拟建总投资约150亿元的长江过江隧道,预计2025年底建成通车。泰州市委提出,今后依托加密过江通道,加快跨江融合,融入锡常“一体化”,唱好宁沪“双城记”。跳出“城河思维”,跨越“长江天堑”,激活“大海基因”,加快实现从“高速时代”向“高铁时代”,从“城河时代”向“大江时代”,从“双水绕城”向“三水绕城”,从“大泰州”向“强泰州”的大踏步跨越。围绕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的战略定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泰州正着力打造江苏中部现代产业支点、创新驱动支点、交通枢纽支点、绿色发展支点、区域融合支点和改革开放支点,厚植区域发展新优势,促进苏中板块动能再造,提升扬子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70年前,人民海军从这里启航

  如今,中国海军驰骋浩瀚海洋

  “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人民海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进程,展示了人民海军的时代风采。我们要切实做到牢记使命,推动海军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2018年11月5日,海军政委秦生祥来到泰州。他在参观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后说,此行主要是为了寻根。

  人民海军,正是在泰州这座“水兵母亲城”孕育诞生。在纪念馆展厅内,展柜里静静陈列着一张人民海军的“出生证明”,上面显示的是1989年中央军委关于海军成立日期问题的批复:“同意以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日期。”

  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随即,中央军委把组建人民海军的重任交给了第三野战军。据泰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原主任尹愚夫介绍,随着国民党“黄安”号、“重庆”号以及海防第二舰队相继起义,接收和管理这些舰艇迫在眉睫。彼时泰州白马庙被设为三野驻地,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率部进驻。

  “这里地理位置较好,离长江不远不近,便于渡江战役中部队的指挥与灵活调度;同时,作为老解放区,群众基础较好、交通也便利。”海军诞生地纪念馆讲解员陈夕彤说。当年3月下旬,张爱萍在接到组建人民海军的命令后连夜赶赴白马庙,在设于当地大户王镜湖读书楼内的渡江战役指挥部里,展开华东海军组建的各项准备工作。4月23日,三野主力一举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14时许,当收音机里传来“大军所指,势如破竹,我军一举解放南京城,红旗插上了国民党总统府”的消息时,张爱萍宣告:“我们的海军在渡江战役的炮声中诞生了。”“见证这一伟大时刻的有13个人,除了张爱萍等首长之外,还有炊事员、马夫等普通战士。”陈夕彤说。

  70年来,从当时的“有海无防”,到如今“一年装备一个舰队、下水一个舰队、开工一个舰队”,中国海军已经走向远海、迈向深蓝。

  白马庙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围墙上,“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依然醒目。“作为渡江战役指挥地和人民海军诞生地,白马镇正积极向文旅业转型。”白马镇党委书记戴建斌说。白马曾是泰州30个经济薄弱乡镇之一,如今成为文化产业集团投资的热点区域。这得益于渡江指挥地、海军诞生地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了招商引资。近几年来,该镇抢抓泰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机遇,依托海军诞生地、雕艺小镇和田园综合体,让“海军诞生地”这张旅游名片更加亮眼。

  70年前,支前的壮举在这里被定格

  如今,“全国双拥模范城”成亮丽名片

  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展厅内,展柜里的一张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一艘满载解放军战士的帆船行驶在江面上。船尾,身材瘦小、扎着大辫子的姑娘正奋力摇橹。

  2019年4月4日上午,一位老人在儿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来到这里,久久凝望着照片里那位大辫子姑娘。看到照片里的场景,老人比划起当年奋臂摇橹的动作来。原来,她正是照片上的“大辫子姑娘”——颜红英。

  据老人的儿子董红兵介绍,70多年前,外公颜建发就带着母亲和二姨颜根兄,在泰州一带拉货跑运输。渡江战役前夕,三野司令员陈毅给船工开鼓劲会,母亲和二姨率先响应,拆了船篷、改装船只,以适应渡江需要。4月22日,颜红英和父亲、妹妹一道,冒着枪林弹雨和炮火,载着“亲人们”过长江。这一幕,正好被新华社随军记者邹健东拍了下来。照片洗出来后,邹健东以《我送亲人过大江》为名,发表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颜红英的女儿董小妹自豪地告诉记者,正是受到外祖母英雄事迹的感染,她的儿子2009年光荣入伍,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得优秀标兵称号。

  革命战争年代,泰州老百姓毫无保留地拥军支前,把“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何止是颜红英一人,70年前,在夜色和芦苇丛的掩护下,在奔流不息的江面上,多少人家三代同划一条船送军渡江,谱写了同舟共济、奋勇争先、感天动地的壮丽凯歌。据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副研究员王菁介绍,渡江战役期间,泰州专区共调运粮食10475.2万斤、草5505万斤,动员民力近59万人,筹集船只8000余艘……

  如今,行走在泰州的街头,双拥文化广场、双拥一条街、双拥长廊等随处可见;海军小学、海军中学、海军公园、海娃艺术团、海军大道、水兵广场,都在致敬这段历史。“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泰州的光荣传统。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渡江战役的胜利,则是人民群众用船桨划出来的。我们今天打造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同样也离不开泰州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泰州市委书记韩立明说。

  “我们初步构建了新时代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服务机制、社会联动‘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新格局,推出了一批特色亮点工作,解决了不少热点难点问题。”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褒扬处负责人崔赟智说。自2004年,该市连续四次创成全国双拥模范城市。2012年,泰州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爱国拥军促进会,每年开展“进军营、暖兵心、激动力”系列慰问活动,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2013年,推出“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进一步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2016年,泰州将驻地部队和泰州籍现役军人子女全部纳入优待范围,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军人子女在入学就学、中考录取等方面享受到了优待政策。

  如今,当年江面的枪炮声厮杀声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90岁的颜红英举目远望,目光里依旧映着她20岁那年奋臂摇橹时激情澎湃的模样。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涛 赵晓勇摄影 陈俨 摄像 高波 唐磊

  【记者手记】在“红色自觉”中汇聚磅礴伟力

  这里,是祥泰之州;这里,是英雄之城。70年前,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声中,这里的人民众志成城,唱响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支前之歌,构筑起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高地。

  在泰州采访期间,我们瞻仰战场旧址,聆听老兵故事,寻访烈士后人,重温着属于这片热土的历史篇章,追寻着那浸润人心的渡江精神。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感动;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发现。

  远在新疆工作的泰州籍退伍战士李龙专程在清明节前赶了回来,参观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他说,就是要再看一看人民海军诞生的地方,缅怀先烈、寻找初心。作为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纪念馆建成以来已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

  在白马镇,退伍士官周斌正忙着向村民们介绍大棚草莓种植要诀。他说,从退役士兵村官培训班学到的东西,铺就了他从军人到村官的成长之路。近年来,泰州市积极探索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打造了一支发展有思路、管理有招数、服务有本领的农村干部队伍。

  在泰州学院,老师们正通过网络向千里之外的“泰州舰”官兵函授法律知识。该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元贵说,多年来,该校一直为官兵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这样的军地融合活动,可为官兵们将来回到地方就业提供更强的竞争力。

  硝烟已散,昔日江面硝烟中的支前壮举,早已融汇在泰州儿女的血液之中,汇聚起催人奋进的磅礴伟力。如今,500万泰州人民继承先辈遗志、高举信仰之旗、践行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播撒豪情壮志,书写时代荣光。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