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京:里应外合,六朝古都迎新生
2019-04-22 21:1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盛文虎 魏晓敏  
1
听新闻

  南京浦口区凤凰山公园,修葺一新的凤凰阁

  南京游府西街民国首都电话局旧址

  南京复成新村10号

  解放军在这里登陆进入南京

  扫描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一声浑厚悠长的鸣笛后,从浦口驶来的渡轮在南京中山码头缓缓靠岸。一墙之隔的原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游人悠闲踱步,欣赏江景。

  70年前的4月23日晚,“京电号”小火轮运送的解放军指战员,正是从这里登陆,迅速穿过挹江门,直取南京城。三野八兵团第35军的战士将红旗插上“总统府”,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

  从第一船将士上岸到南京解放,虽然只用了不到12个小时,然而整个过程如缓缓流淌的大江,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为了留下一座完整的六朝古都,人民军队以大兵压境之势,迫使国民党军队仓皇弃城逃跑。同时,秘密战线充分调动多方力量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生产资源,为解放军顺利接管南京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别于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和平谈判的“北平方式”、暂时保留有待日后改编的“绥远方式”,里应外合的“南京方式”,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也为随后解放上海、武汉、贵阳等大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激战,在南京北大门打响

  南京浦口区凤凰山公园,修葺一新的凤凰阁庄严巍峨,从高处向南远眺,一江之隔的主城尽收眼底。广场的树荫下,“三浦战役暨解放江浦主战场旧址”雕塑一个月前刚刚揭幕,上面写着这样的文字——1949年4月20日晚9时,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3师对县城发起总攻,主攻连在凤凰山东北角多次用重炮、炸药包轰炸城墙,无果,改云梯登城……

  1949年初春,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直抵长江北岸。关于如何攻占南京,中央军委曾几易作战计划。经缜密考虑,为保护六朝古都,决定放弃“炮轰南京”,改由第35军在南京正北面担任佯攻,而主攻南京的任务,则由从镇江以东渡江的第八兵团、芜湖以西渡江的第九兵团相关部队来担任,利用南京处于长江内弯曲处的地理环境,向南京南面实行钳形攻击。

  当时,刚满18周岁的解放军战士徐法全,打完淮海战役后就被调到35军,执行侦察任务。顺利过江,首先要打开江浦、浦口和浦镇构成的南京“北大门”,这里是唯一尚在国民党军队手中的长江防线北岸据点。“当渡江战役总前委把进攻‘三浦’和夺占南京的任务交给35军时,全军官兵欢呼雀跃。”虽然战斗已经过去了70年,但在徐法全老人的脑海里,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1949年4月20日,在北平举行的国共和平谈判破裂。1000公里外的长江北岸,三浦战役于当天下午打响,解放军第一个进攻目标就是江浦县城。原江浦县党史办主任赵炳荣当时年仅16岁,就住在城里。“临近的滁州已解放,当地居民都知道解放军要渡江了。1948年12月,国民党就开始做战前准备,他们在城外挖战壕,从山上砍竹子倒插在战壕外。”他回忆说,当天下午4点多,凤凰山上传来炮声,接着是密集的枪声。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枪声才稀下来,没多久,就看到有部队进来,袖子上绑着红布,大人们都说是解放军。

  三浦战役从1949年4月20日下午一直激战到22日早晨,其中攻打江浦县城的战斗尤为激烈,35军103师连续4次攻城不下后,分几路同时突破,牺牲250多人、伤400多人。徐法全回忆说,一路上,满地都是死掉的马匹和骡子,熊熊大火烧个不停。22日下午,得知三浦失守的汤恩伯,被迫下达总退却的命令,国民党军队就此弃城南逃。

  人民解放军在千里岸线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形成巨大的军事震慑,“三浦战役,扫清了解放南京外围的最后障碍。兵临城下,对南京城内的国民党守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蔡宏俊博士看来,尽管从双方兵力对比上,南京解放没有悬念。但是,拥有城防加江防,还有陆海空火力配合的南京城,易守难攻。解放军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南京主城免遭战火,充分体现了中央军委的深谋远虑和高超智慧。

  尖刀,插向敌人的心脏

  南京秦淮区的复成新村,曾是民国时期显赫的高级住宅区。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里的44栋小洋房里,有一栋是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中共南京市委的秘密开会地点。复成新村10号,秘密战线的勇士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

  1990年,原三野八兵团司令陈士榘在上海与原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重逢。41年前的那个夜晚,二人一北一南,为解放南京做最后准备。“幸好当年有王晏清带过江来的情报,否则我们原准备先用大炮猛轰南京许多地方,如大校场机场、中华门等,那损失就大了。”听完陈士榘的话,陈修良大笑:“你准备炮打中华门,我正好住在那里。”为配合解放军解放京沪杭地区,中共南京地下组织不失时机地争取和瓦解敌人,国民党内的大批有识之士和爱国官兵纷纷弃暗投明,时任国民政府首都警卫师师长的王晏清,正是在渡江战役打响前率部起义。

  这把尖刀确实足够锋利。解放前,“总统府”的一位留守人员掌管着许多钥匙,党组织派他儿子去做工作,完好保护了档案文书及一切物资。以三轮车夫为主的人民民主保卫队,利用熟悉南京大街小巷的有利条件,传递情报,张贴标语,甚至将“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标语贴到陈立夫家的大门口。解放南京的过程中,南京地下党组织发动近2000名地下党员、4000多名南京警察及近万名群众,组成“纠察队”“巡逻队”“自卫队”“应变会”等,有效维持了城市秩序。

  地下党组织的殊死战斗,有力推动了南京城顺利回到人民手中,但接是暂时的,管才是长期的。解放南京之前,中央已从豫皖苏、冀鲁豫、冀中等地抽调南下干部,组成金陵支队。南京解放后第8天,南京市委成立,当晚召开南下干部与南京地下党会师大会,会议特别强调外来干部和地下党两股力量团结的重要性,要求两方面的干部互相学习,同心同德,为建设一个崭新的、人民的南京而共同奋斗。

  空城,依然秩序井然

  1949年4月22日,汤恩伯匆忙决定放弃南京,留下一座“空城”。

  真空状态下的南京秩序井然。23日晚,当民国首都电厂的“京电号”小火轮运送解放军上岸时,工厂里依然一片忙碌。往南7公里,地处北河口的首都水厂,机器同样没有停止运转。这一晚,南京既没有停水停电,也没有交通瘫痪,更未发生重大凶杀抢劫。对于一座当时拥有96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来说,这几乎是个奇迹。南京解放后,渡江战役总前委这样向中央军委报告:此次南京破坏不大,房屋一般完好,各机关保护尚好,秩序尚未大乱。

  原民国首都电厂,如今已被改造成遗址公园,成为南京滨江风光带上的重要景点。江边老厂房的二楼,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记录了这座工厂的前世今生。“你看,这就是我父亲,我爷爷也是电厂的工人。”“电三代”金伟指着宣传窗内的一张照片骄傲地说。照片上,“护厂运动留念”的字样清晰可见。弃城之前,国民党特务曾扬言要炸毁电厂,中共南京市委派工委委员鲁平负责首都电厂和自来水厂的护厂斗争。鲁平通过关系找到电厂厂长陆法曾,宣传党的政策,说明电厂重要性,陆法曾同意保护工厂机器设备,确保全城正常供电。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当时位于游府西街8号的首都电话局——民国时期南京的电话运转中心。解放当夜,南京通讯正常,第二天一早,地下党员李磐给电话局副局长吴清泉办公室打去电话:“我要代表共产党和你谈判,请派车来接我。”谈判很顺利,吴清泉答应留在南京,带领职工保护好机器设备。如今,这里是中国电信的营销中心。

  南京解放前夕,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婉拒了宋美龄请她赴台的邀请,以南京治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身份,“静静地而又不安地等待着光明的到来”。做了22年金陵大学校长的陈裕光,当众表态“我不走,我和大家在一起”。彼时成立还不到半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81位院士有60人留在内地迎解放,这是人心所向。

  在南京2400多年的建城史上,每一次政权更替,几乎都伴生着生灵涂炭,但唯独这一回,全城百姓欢欣鼓舞地迎接进城军队。1949年4月24日,合众社的报道这样写道:今晨南京秩序已完全恢复,大批民众一早聚集街头,等着瞻仰解放军的雄姿……成千上万的南京市民挥舞着小旗,欢迎解放军,愈到市中心,欢迎的人愈多……

  冰雪消融,曙光再现,饱经风霜的六朝古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70年前的钟山风雨,奏响了新中国诞生的序曲;70年后,拥江发展的南京,正从光荣的历史中汲取能量,矢志为未来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盛文虎 魏晓敏 通讯员 吴光祥 摄影:余萍 摄像:薛澄 张浦励

  一座厂和一座城的七十年

  大唐南京电厂旧址(原首都电厂)

  渡江胜利纪念馆“京电号”小火轮

  南京栖霞区电厂路,大唐南京电厂内春意盎然,绿草鲜花将这个现代化的工厂装扮得像个公园。70年前,电厂的名字是“民国首都电厂”,坐落在下关的中山码头旁。南京解放前夕,工厂以运煤发电为由,留下“京电号”小火轮,并从浦口接回第一批渡江解放军。

  “我爸爸黄纪发是船上的水手,我大伯黄兴发是船长。”大唐南京电厂的老员工黄红菊,指着办公楼大厅内的“京电号”模型介绍,1949年4月23日,6名船员连夜奋战,在江面穿梭数十趟,共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

  从民国首都电厂,到下关发电厂,再到大唐南京电厂,这家拥有红色基因的企业,在见证时代变迁的同时,也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迎来新生。如今,大唐南京电厂正从传统火力发电厂向智慧型电厂跨越转型,并通过技术改造,成为全国首家城市环保示范电厂。“电煤从储存到传送,再到燃烧发电,全过程完全封闭进行。”企业负责人骄傲地介绍,“从烟囱排放出来的白色烟雾,实际上只剩下水蒸气。”

  “京电号”小火轮,目前陈列在渡江胜利纪念馆,距离“娘家”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很近。如今,老厂已被改造成遗址公园,矗立在江边的塔吊、机器、传送带被完整保留。新修的栈道一直延伸到江面,成为南京滨江风光带上的重要景点,也是中心城市的旧城复兴范例。马路另一侧,崭新的高楼在生产厂房原址上拔地而起,洋溢着现代都市气息,南京鼓楼区将这一区域定位为现代产业的全新发展高地、市民安居生活的品质生态家园。

  老下关,正逐步变成南京的“新外滩”。而在长江北岸,国家级高新区江北新区也以罕见的“南京速度”集聚创新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三大主导产业迸发出强劲动能。去年江北新区以13.1%的GDP增速,雄踞全省全市之首,成为南京当之无愧的新增长极。

  站在遗址公园的栈道上向下游望去,大修后的南京长江大桥横卧江面。大桥建成前,轮渡曾是江北人民进城的唯一方式;而如今,南京已有11条过江通道,隧道、地铁、大桥一应俱全。根据规划,到2035年,南京的过江通道将会增加到28条,长江早已不是阻隔南北的天堑。

  跳出明城墙,跨过秦淮河,拥抱扬子江。70年风雨兼程,拥有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三重身份”的南京,正以“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为愿景,只争朝夕,加速奔跑。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盛文虎 魏晓敏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