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安徽:皖江竞渡,率先踏上大江南
2019-04-22 21:1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月飞 倪方方 郭蓓  
1
听新闻

  王德清老人讲述当年作为儿童团长支援大军渡江经历。

  渡江战役纪念馆

  左图: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中图:渡江战役纪念馆 右图:广德县新杭镇杨家店烈士墓

  扫描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1949年初,淮海战役刚刚结束,解放军三野9兵团27军后勤部运输连副指导员张世竹,给女友徐源兰写了一封信:“这个仗打到什么时候不好说,我们都20多岁了,是不是不要保持关系了?”

  其时,国民党仍占有东南半壁,还做着“划江而治”的美梦。在张世竹看来,离全国解放还很遥远,而徐源兰则对革命前景充满信心,她回信道:“毛主席说将革命进行到底,长江你们是肯定要打过去的。”

  很快,张世竹就作为解放军百万大军的一员,随旌旗南指,从安徽南下直抵长江。此时距新中国成立,还有不到半年。

  百万雄师、羽檄飞驰,指挥中枢在小村

  指挥百万大军南下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早在1948年12月就已见雏形。其时,淮海战役总前委在安徽萧县蔡洼首次举行全体会议,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研究渡江作战部署。

  1949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渡江作战中“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而过江前,渡江战役总前委多个旧址都在安徽。“渡江战役的指挥中枢就在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副馆长葛刚表示,安徽是渡江战役的主战场之一,八百里皖江也最先突破。

  1949年3月22日,渡江战役总前委进驻安徽蚌埠孙家圩子,邓小平在此亲自拟定《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4月5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组成的轻便机关进驻安徽肥东县瑶岗。不到20天后,渡江奏捷。总前委从蔡洼、孙家圩子、瑶岗一路向南,到达江苏丹阳,直指上海。

  瑶岗,这个静谧的安徽村庄发出的电波,指挥百万大军渡江南进,而电令就发自几幢再普通不过的徽派民居。

  巢湖湖畔,设计成鼓风破浪船帆造型的渡江战役纪念馆直趋水际、遥指大江。70年前,多是北方人的渡江大军曾在早春寒冷的湖水中练兵。“有的部队在巢湖练兵,有的到江边练。战士们用竹子做成三角形,套在身上当游泳圈。”张世竹说。指战员们士气高昂,一面向安徽老船工学习行船技术,一面等待“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大军八百里巢湖练兵盛景已去,胜利塔还矗立在岸边。坐落巢湖北岸的合肥滨湖新区,正呈现一派现代都市风貌。2006年,合肥始将发展重心垂向湖岸,城市建设框架彻底打开,通过协调治理,巢湖水质逐步变好。新华报业全媒体采访组沿巢湖大堤赶赴无为县,一路草长莺飞、烟波浩淼,新农村掩映花树间。当年,大军正是由此南下江边,踏上解放全中国的新征程。

  踊跃支前、军民同心,春水方生濡须口

  “春水方生濡须口,大军从此过江东。”60年前,陈毅元帅为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写下诗篇,其中提及的“濡须口”就在无为县泥汊镇。70年前,“渡江第一船”从此启航。

  处于长江中下游最狭窄江段,泥汊镇有“地利”;抢在桃花汛全面来临之前发船,这里有“天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和”——

  “无为人民当时有一句话:举全县之力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原无为县委党史办主任王敏林说。

  “这里是裕溪河的出江口螺丝口,也就是濡须口,这便是‘渡江第一船’始发地。”王敏林说,当年国民党把沿江一带船只都拉到江南,从巢湖调集的民船要翻坝进长江,首先要疏通内河内圩。1949年1月至3月,春寒料峭,还有敌机轰炸,无为民工站在冰冷的泥水中趁夜摸黑疏浚河道。同时,群众仅用半个月就修筑起可通炮车的战时简易公路。

  这一切,86岁的王德清老人是亲历者。当年渡江中集团30万大军,有20万人集结无为,沿江群众家都住上了解放军。王德清家当时也住进15位解放军炮兵。他记得,那时全县上下都被动员起来,18-36岁参加担架队,36-45岁参加运输队。12-18岁组成儿童团,时年16岁的王德清读过7年私塾,就当了周边5个小乡的儿童团长。

  儿童团要为大军指地形、当向导。1949年3月12日,三野27军南下无为后,军长聂凤智时常到泥汊镇看地形。“我当时不知道他是聂凤智,只记得每天有12人沿江骑马巡视,聂军长骑一匹红马。”王德清说,聂军长一行离江10华里就下马,穿便服、扛大锹到江边,一连侦察十多天。

  结束泥汊之行,采访组沿江堤离开。平整的泥汊镇“渡江大道”直通内圩,总长110多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连接各村。镇党委书记黎平安说,泥汊是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在长江岸边大面积发展苗木花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帆竞发、万炮齐鸣,胜利踏上江南土地

  暮色中,采访组奔赴江南。

  芜湖长江大桥飞架天堑,采访组仅用十多分钟就到达南岸,而在70年前,指战员们要用两个小时。

  1949年4月20日15时,部队提早开饭。驻地群众敲锣打鼓放鞭炮,欢送解放军开拔。“没有鞭炮锣鼓的,就敲洋铁簸箕。”王德清回忆,那天他迎头遇上了聂凤智。“小孩,你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你们回去吧。我们今天要渡江了!”聂军长豪迈地说。

  “晚上8点到前沿,部队轻装上阵,按编号登船。”王德清记得,那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三,解放军千帆竞发、万炮齐鸣,不到10时,就传来顺利渡江的消息——从泥汊镇发船的张孝华船晚10时25分登陆荻港板子矶,成为最广为人知的“渡江第一船”。实际上,当晚9时许,27军就有部队在夏家湖附近登岸成功。

  无论“第一船”属于哪支部队,都隶属于27军。军长聂凤智登岸后,立即口授一份电报:“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这份充满豪迈之情的电报,让军部的参谋们感慨,军长在作诗呢。

  江风猎猎,大江东去,确实让人豪情顿生、诗兴大发。毛泽东在北平,闻百万雄师过大江,有诗句“虎踞龙盘今胜昔”。陈毅也于瑶岗住处墙上挥毫题诗:“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不忘牺牲、改天换地,渡江精神永存

  继中集团过江后,1949年4月21日起,东、西两集团亦以摧枯拉朽之势击破当面之敌渡江成功。敌军慑于我军强大攻势,于22日仓促部署总撤退。渡江战役总前委即命令东集团、中集团东西对进,渡江战役最大围歼战在安徽宣城市郎溪、广德一线打响。

  广德县志载,围歼战于4月28日至29日在广德东北部地区展开,从安徽和江苏南京、镇江等地溃逃的8万余蒋军,被围于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的地域内。

  敌溃我追,地域狭小,27军军部也遭遇敌人。“国民党一个团散兵从山上下来,正好和我们后方人员碰上。机关很多人没打过仗,武器就是小手枪,一个人三五发子弹。”张世竹回忆,当时军部只有警卫营在身边,聂凤智令所有机关人员组成战斗小分队,并亲自指挥反击。

  “军长当营长”,在聂凤智回忆录中亦有记载。“我迅疾指挥手边仅有的侦察连、通信连从侧翼包抄过去,机关干部、炊事员、饲养员、文印员等,也一齐上了阵。这一股敌人,最终被我们全歼。”后查明,这股敌人是南京伪总统府警卫团的一个整营。

  困兽犹斗,敌人给我军造成一定伤亡。

  广德县新杭镇丁家村,杨家店烈士墓葬有47位郎广围歼战中牺牲的烈士。当地村干部介绍,1949年4月底,为歼灭固守杨邯桥的顽敌,我军某部23位指战员在进攻敌据守木桥时,突遭暗堡中敌人射击牺牲。1977年,当地将杨邯桥、王村、西米桥等地散葬烈士遗骨迁移到此。

  “没有他们的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新杭镇党委副书记康盛说,该镇是广德县经济强镇,在环境综合整治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产业转型,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全镇发展逐步向高质量目标迈进。

  当年渡江战役共有2.5万解放军将士倒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死者长已,生者还要继承遗志、继续奋战。“我参加人民解放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我的使命。跟着共产党走,坚持下来了,我自己的路走对了!国家的路走对了!”如今,张世竹仍然天天上网看新闻,“我希望看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月飞 倪方方 郭蓓 通讯员 张全连 摄影:万程鹏 摄像:王悦谋

  杨家店烈士墓 47位烈士来自哪里

  广德县杨家店烈士墓葬有47位郎广围歼战牺牲烈士。遗憾的是,墓碑虽载有23位烈士姓名和大致战斗经过,却没有烈士籍贯、生平、部队番号和牺牲详情。记者求助南京市方志办进行考证,找到部分答案。

  依据烈士墓碑文“四月底,有股顽敌企图在杨邯桥顽抗,被我解放军某部全部歼灭”,研究人员胡卓然组织南京审计大学红色文化研究社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图书馆多方检索战史、地方志等史料。围绕战斗地点杨邯桥,查阅当地志书,在1996年版《广德县志》中,找到郎广围歼战时“杨邯桥”的记录:我军33军于1949年4月27日进驻广德县城,28日晨奉命向浙江长兴进军,途中在县城东部与横越公路溃逃敌军遭遇,即奋勇阻敌突围,迫使敌军北撤后乘胜追击,在郑家山、杨邯桥、沈家渡界牌等一线激战10余小时,歼逃敌66军两个师。

  “由此,确认进行杨邯桥及附近战斗的部队为33军。”胡卓然随后按图索骥,从时任军政委韩念龙、政治部主任欧阳平和副参谋长黄径琛三人合写的回忆录《渡江战役中的33军》,找到了杨邯桥战斗具体参战部队:该军97师290团。

  上述回忆录记载,4月28日7时左右,290团3个营从广德城东大木桥兵分三路,向东北山区南逃之敌展开猛攻。其中,1营向北进攻,在杨邯桥歼敌一个营;3营由大木桥以东向东北方向进攻,在西门村歼敌一个连后,继续向北猛攻,在西门桥又歼敌一个营,尔后乘胜向毕家店子方向发起进攻。

  当3营7连1班猛追逃敌前进到毕家店子南侧时,突遭到敌人一个营有组织的反击。书载:“成群反扑的敌人像疯狗一样将该班团团包围。我英勇顽强的战士们愈战愈勇,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枪托与敌人格斗,最后用拳打脚踢、抱摔牙咬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全班13人全部牺牲。

  这13人中,1班代理班长孟献荣就在杨家店烈士墓墓碑上。史载,他两次负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光荣牺牲。

  该班烈士共13人,距47人仍有距离。考虑到33军前身是1947年在山东组建的渤海纵队,许多战士应为山东人。大学生志愿者多方查找山东地方志书寻找线索,并成功确认到其他部分烈士生平。如综合1993年版山东《临邑县志》和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的“中华英烈网”记录,发现烈士刘延笃家乡是临邑县理合乡刘鹅头村,1928年10月生,1946年3月参加革命,时任33军97师290团2营6连副排长,牺牲于安徽广德。

  综上,碑上有名字的烈士来自290团2营、3营,1营战斗区域也包括杨邯桥。因此,1977年迁葬后所立碑文指出,埋葬烈士系强攻杨邯桥时牺牲,当比较合理。考虑到3个营是“兵分三路”,因此烈士可能并非一次战斗中牺牲,当地人所言烈士因敌暗堡射击牺牲,可能为其中一次战斗。

  记者已将上述考证信息转给广德县有关方面,以便未来增刻上碑,以彰功勋、以励来人。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