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元的渔船上岸破拆
长航公安与渔政联合监督渔船破拆
渔船被拖走后,剩下的渔码头
岸上等待拆解的渔船
昨天上午10时许,72岁老渔民张福元的两条渔船,从泗源沟渔船停靠点,被拖到了长江边指定的破拆点。在渔船上生活了50多年的张福银也正式“告别”了渔民身份。
仪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牧渔中队副中队长宋佳彬介绍,本次共有64条渔船上岸破拆,这也是长江扬州段全面禁捕后第一批上岸破拆的渔船。
25户渔民退捕上岸
64条渔船分批上岸破拆
仪征长江渔民共有25户(50人),有渔船64条,渔民全部“退捕上岸”,渔船将全部被拖上岸破拆。宋佳彬说,目前,绝大多数渔民都已签字,他们的渔船从今天开始陆续上岸破拆,余下的渔民因为生病住院等原因,暂没有签字,将在合适的时候办理。
60多条渔船破拆需要场地,他们在距离渔船停靠点不远的地方,找一处空地,专门用来收纳渔船。渔船被拖到岸边后,再用挖掘机拖上岸,最后由专业队伍来破拆。昨天上午,已有20多条渔船被拖到渔船收纳点,这也是今年长江扬州岸线第一批上岸破拆的渔船。
记者了解到,扬州全市计划退捕渔船共2353艘,其中捕捞船987艘,辅助船等其他船舶1366艘。预计共有退捕渔民4715人,需要安置4515人,需要再就业2287人。
到点了就醒来了
没了渔船感觉空落落的
张福元没上过几天学,从他记事起,就在船上打鱼了,算下来有五十多年了。过去出江打鱼,张福元凌晨就起来了。现在不打鱼了,作息习惯没有调整过来,到了那个点就醒了。
“没有了渔船,感觉空落落的。”张福元有两条渔船,一条水泥船,船体大,过去用来捕螃蟹和放置捕捞工具用;一条铁船,船体较小,专门用来捕捞长江刀鱼,2019年长江刀鱼禁捕后,这条船就没再使用过。
张福元记得,上世纪60年代,他们出江打刀鱼,“不足一公里的江面,拉上一网,就有上千斤(刀鱼)。后来出江打一网,要走好几公里,拉网时间长,在最好的年份,运气最好的一网也只有40斤。”
对于“退捕上岸”,张福元非常理解,“鱼确实少了很多,不能再弄了。”
渔民“退捕上岸”
有年纪轻的已进厂上班
70岁的张福银也是仪征长江渔民,昨天上午,他家的渔船也被拖上岸,“不弄鱼了,以后我就在家找朋友掼掼蛋,喝喝茶。”
张福银50多年的捕捞生涯,最得意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与其他7位渔民一起捕获一条重达700多斤的中华鲟,“收网后,我们八个人,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抬上船。”
“这些年来,刀鱼虽然还有产量,但个头小很多了,鲥鱼已经30多年没捕到过了,河豚因为有放流,大前年捕到过一条,也不大。”张福银说,看着鱼的种类越来越少,鱼越来越小,心里也不好受。
“仪征的长江渔民,年龄总体偏高,最小的也有51岁了,很多都超过了60岁。”宋佳彬说,年龄大的渔民,退捕上岸后,有生活保障,就在家休息了。对于年纪相对较轻的渔民,目前已有人上班了,“有的在船厂当打磨工,有的进家具厂,有的当环卫工,有的做了保安。”
设立多个鱼类保护区
长江扬州段实行全面禁捕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持续衰减的原因,除了过度捕捞,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水工程建设、湖泊围垦、水污染、外来鱼类入侵等。恢复长江鱼类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扬州,已设立多个鱼类自然保护区。长江扬州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太平闸东 、万福闸西、三江营夹江口、小虹桥大坝、西夹江(翻水站)之间,总面积2000公顷。
2020年,长江扬州段实行全面禁捕,这对于保护鱼类资源的自然增殖,有效恢复“四大家鱼”种群规模,恢复长江生态环境等有着积极作用。
宋佳彬表示,渔民“退捕上岸”后,他们将与长航公安局南京分局仪征所协同巡江,打击一切形式的非法捕捞,保护好长江仪征段鱼类。
记者 向家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