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扬州画家汪鋆作于1876年的二十四开册页设色纸本《扬州风物册》,一直深受业内学者推崇,这部画册还原了清代扬州的风物景致,对研究扬州旧时风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岁月沧桑,《扬州风物册》自问世后即不知所终,记者昨获悉,这套珍贵的画册于近日在邦瀚斯(香港)拍卖行现身,引起业界瞩目。
《扬州风物册》现身香港拍卖行
生于1816年的汪鋆是扬州仪征人,擅长写诗,精通金石,善画山水花卉。1849年,他曾将扬州湖上诸胜绘为一册,1853年后散佚,1876年重绘风景部分,并加入俗尚食物,汇成此《扬州风物册》。
此册除了24开画外,还有23开题跋,题跋者除了两淮盐运使方浚颐,还有姚正镛、王菼、李祖望、刘寿曾、凌霞、方鼎锐等文化名人。
扬州著名画家、国画院原院长刘南平表示,这套画册价值极高,堪称少有的精品,“扬州风物跃然纸上,款识尤为精彩,书画俱佳,生活气息浓厚。”
据了解,邦瀚斯拍卖行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拍卖行之一,专门搜寻及评鉴各国各门类的珍藏,这套拍品的起拍价为40万至60万港币。
再现扬州胜景和旧时风貌
记者看到,这套画册以细腻清新的笔法,描绘了重宁寺东园、北门外叶侍郎墓、扬州城郊风景园林桃花庵、傍花村等昔日扬州景物,并以写实的创作态度,再现了旧时扬州风俗民情。如在画册中可以看出,五月初至十八日,扬州红桥外的空阔处会赛龙舟,将乳鸭扔到水中供龙舟上的人下水争抢;每年的六月十八为观音香市,傍晚时,游船会聚集在莲花桥下,去掉顶篷打桨,往来如梭织,俗称“跑水马”。
画册中精心描摹了清代扬州人民的生活方式,从内容可以看出,当年傍花村的村民多种菊花薜萝,连架接荫;在其中一帧画页中可以看到扬州人热火朝天蒸重阳糕的场景。
在描绘瘦西湖湖上草堂的画帧中可以看到,当年湖上草堂的东面筑堤二十余丈,上种杉桐榆柳,下植红白荷花,堤上有亭子可供游人观莲。
1853年至1858年间,太平军三破扬州城,七大藏书楼之一的文汇阁难逃浩劫,包括《四库全书》在内的79000余卷藏书毁于一旦。当年扬州城破前,汪鋆携老母及幼女出逃至城北20余里的北湖黄珏桥,其间作《北湖避冦草》,集诗40余首,述尽战火带来的破坏与灾难,以及颠沛流离的艰辛。此后,他被迫流寓泰州逾10年之久。再回扬州,昔日之芳华,惟有寄情于绘画了。
业内学者认为,从这套册页中,不仅可以看到未被岁月、战火湮灭的清代扬州风貌,还能从字里行间深切体会到文人墨客对昔日扬州胜景的怀念与悲戚之意。记者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