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苏中小延安”难忘鱼水情 纪念馆改造村民捐赠旧物藏品
2019-08-28 11:28: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我捐消防水龙头”“我捐儿童团印章”“我捐当年的钞票”……去年9月,宝应西安丰镇的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动工改造,当地村民纷纷捐赠家里的老物件和藏品。原西安丰镇初级中学校长陈以和说,当地村民就像当年支援新四军一样热情,支持纪念馆改造。

  印记

  车桥战役离不开当地百姓支援

  长期从事新四军研究的陈以和介绍,西安丰镇位于宝应东北角,是苏中地区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色根据地。1939年11月,常熟沙家浜的36位伤病员康复后组成“江抗”二支队,后分别编入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五十四团,是最早到达西安丰绿草荡地区的部队,在西安丰开展敌后工作。

  1943年5月,中共苏中宝应县委、县政府在西安丰镇成立。“从那时起,宝应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陈以和说,尤其是1944年3月5日,新四军第1师在淮安发起的“车桥战役”,激励了西安丰镇居民的抗日热情。

  战役虽然发生在淮安,但西安丰镇居民的支援功不可没。陈以和说,当时,当地老百姓听说要打日本鬼子,家家户户都出力、出物资,同仇敌忾。

  辉煌

  不少机关单位曾驻扎西安丰镇

  “西安丰镇与淮安一河之隔,为支援新四军,老百姓把自家的门都拆了。”陈以和说,为了架设浮桥,西安丰镇的老百姓拆掉自家睡觉的铺板、家里的门板,送给新四军建桥。当年,西安丰镇张吉村的杨超庭老人,将自己的“寿材”也捐了出来,支援新四军架浮桥,“车桥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

  陈以和说,其间,新四军一师师部、苏中军区、苏中行署等党政军领导机关于1944年3月16日前后均迁入西安丰,苏中党校、苏中高等法院、《苏中报》、江淮印钞厂、华中印钞厂、苏中军机处第一厂、榴弹厂近50个单位驻扎在西安丰镇境内,并创办了苏中公学。

  “西安丰被称为‘苏中小延安’,名副其实。”陈以和说,为了弘扬红色精神,2017年,当地对“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改造立项,直到2018年下半年,纪念馆改造开始施工,改造完成后,将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支援

  纪念馆改造,他们纷纷捐出老物件

  改造纪念馆,还要打造新四军主题文化公园,在当地居民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村民像当年支援新四军打仗一样,自发捐出老物件和藏品。

  南舍村村民何永宁二话不说,将自家建房的5000多块砖头,用拖拉机送过去,用于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改造建设;张吉村51岁村民杨平捐出了数千块瓦片;张吉村60多岁的村民孟必正,父亲曾是太晋镇(西安丰镇太仓、固晋一带)儿童团团长,他将珍藏多年的1945年由宝应县人民政府颁发给父亲的“儿童团长任命书”“儿童团配戴的袖章”、签发路条的戳子(印章)都捐献了出来。

  在西安丰镇新舍村工作过的张瀛(后任上海印钞厂厂长)的侄儿张跃群,将珍藏多年的新四军在西安丰镇印制的钞票,捐献了出来。

  宝应西安丰镇集丰村78岁的村民何其勇,将当年父亲留下的水龙头捐献了出来。何其勇说,当年,新四军在西安丰镇成立了消防队,后来,新四军走后,就将这套消防器材留给父亲抵债,家里一直当宝贝一样珍藏着。

  心声

  用行动告诉后人“不忘感恩”

  “先辈们为了百姓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生命。”杨平说,为了弘扬先辈精神,自己捐出数千块瓦,就是要告诉后人,什么时候都不忘感恩。

  捐出砖头的何永宁说,当年,新四军在西安丰镇建榴弹场,保一方平安,他捐这点砖头,不算什么。

  “20多年前,手头拮据,别人劝我卖了这个铜制消防水龙头,我不肯。”何其勇说,这是新四军当年为了保老百姓一方平安用的,有一个收藏家出价2万元他都没卖。

  目前,新改造的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即将开馆,当地村民仍在用各种方式支持纪念馆的改造。

  “村民捐出的老物件,有的不仅有历史价值,更有文物价值。”陈以和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革命老区的村民们不忘先辈的奉献,感恩之举处处涌现。他们的行动,也告诉后人“好日子来之不易”。通讯员 梁永富 时国忠 记者 孟俭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