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幅是《端午鸡镇五毒》,是由扬州剪纸新生代传人赵红妹最新设计制作的。民间所说的‘五毒’是蜈蚣、蝎子、蛇、蟾蜍、壁虎。在端午时节这五种小动物就会出来散发各种毒素,老百姓就剪‘鸡啄五毒’贴在门上,不让这五种东西进到院里,孩子们看不到也就不会害怕了。”
端午将至,在扬州工艺美术馆,中国(扬州)剪纸博物馆馆长王京带着大家回顾这一古老民俗,给大家讲解剪纸艺术中的民间习俗。
大公鸡镇住“五毒”
记者注意到,《端午鸡镇五毒》融合了扬州传统剪纸和现代漫画的特点,用宣纸剪出“五毒”克星——摇着大尾巴的威风凛凛的大公鸡图案,镇住“五毒”。对于吃粽子、佩香囊等端午习俗,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剪纸也是迎接端午的一种传统习俗。作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端午剪纸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民俗民风。
王京透露,明清时代的端午节,民间还盛行剪纸以避恶、泄毒、镇病。扬州的剪纸大师们创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端午剪纸作品。
在扬州剪纸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省工艺美术名人翁文家中,就珍藏了她多年前设计的一幅“端午五毒”作品,五只小动物紧紧相连,整体呈现出一种动态感觉。
“五毒虎头”辟恶驱邪
在扬州民间剪纸艺人看来,剪纸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它可以装饰居所、美化空间。年近九旬的江都剪纸艺人聂素英,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剪纸设计制作,但是她“剪由心生”,凭着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创作了很多作品。在她的剪刀下,既有花鸟鱼虫等传统题材,也有创新设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让观者叫绝。
聂素英说,过去扬州人在端午节前后,都会在家中挂起“五毒虎头”以“辟恶驱邪”,代代相传直到如今。每年端午节前,她都会用最传统的剪纸方式制作纸老虎。她的“端午虎”头上有蛇、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民间传说的“五毒”,除了自己挂在家中,还会制作一些赠给周边住户。记者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