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打造和提升特色杨柳岸景观 市区最后一条"烟柳道"换新装
2019-03-18 10:52: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这几日,路过史可法路的市民发现,路两旁的老柳树不见踪影,一排修剪好的粗壮法桐,被栽植在两旁。史可法路是市区最后一条烟柳道,如今多情杨柳已不在,三月再难见烟花雪?昨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柳树是扬州的市树,有水便有柳,柳水相依,有着“杨柳岸”的美誉,很多河道边、公园中都有柳树。

  探访

  市区最后一条烟柳道换装

  “粗壮的柳树移走了,改成了法桐。”这几日,正在绿化施工的史可法路,引起周边居民的热议,一到春天,嫩绿的杨柳树上,枝叶飘飞的美景不见了。

  住在附近的市民顾先生称,城区以柳树作为行道树的,只有史可法路这一条,附近居民对这些老柳树很有感情。柳树是扬州的市树,离景区不远,一到旅游旺季,整条路正如诗中描写的那样“烟花三月”。

  最近,一棵棵粗壮的法桐被移栽至史可法路的两侧,看到这一幕,他很是感慨,没想到,这最后一条“烟柳道”成了历史。

  昨日早上,记者赶至史可法路探访,发现两侧成排的法桐已栽植完毕,原来的老柳树确实不在了。

  “柳树不是被砍掉,是被移走了。”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原来的柳树根据需要,栽植在一些河岸等地方,史可法路上不再有柳树。这几天,也有附近居民咨询原来的柳树去哪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心这条道上的柳树。

  “我们住在这附近,最懂这些柳树。”路过的附近居民张女士说,史可法路上栽植柳树,与附近的史可法纪念馆也有渊源。在史可法路上种杨柳,也有纪念史可法的意思,史可法是另一个扬州精神的诠释者。

  “很多游客喜欢史可法路上烟花漫飞,但柳絮太多,我们曾有抱怨。”张女士说,她曾就柳絮问题反映过,当时相关部门解释为何唯独在史可法路上保留杨柳,这与史可法有关。

  探因

  短命树种高龄柳隐患多

  “史可法路上柳树的去留问题,确实是一件比较纠结的事。”市区植保志愿者陈旭表示,她多年前就提出,史可法路上的柳树不能再继续留下去。

  陈旭解释,烟花虽美,但安全更重要,杨柳是短命树种,史可法路上的柳树,粗估应该在30年左右的树龄,曾发现不少树上有腐洞和虫眼,再留存下去,隐患会更多。

  在她看来,杨柳不太适宜作为行道树,市区绿化一般会选择法桐、香樟、杉树、银杏、广玉兰等树种,它们树形挺拔美观,材质坚硬不易受虫害,寿命也较长。和它们相比,杨柳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它寿命短、容易被虫蛀。

  针对史可法路上的柳树去留问题,记者曾采访过市园林局原高级工程师孙如竹。他表示,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杨柳可以活60多年,若任其自生自灭,许多柳树10年左右就会死掉了,确实比较短命,高龄更易遭虫害形成隐患。作为行道树,杨柳不是最好的选择。

  “将柳树移走时,就发现有蛀腐的。”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那些柳树再重新栽回,日后隐患确实会不少,至于为何不继续种植柳树而更换成悬铃木,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相关部门也在网上作出答复:史可法路为城市道路,车流量大,汽车尾气多,而法桐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另外,更换成法桐树,可以与国庆路风格进行统一,有机衔接。

  寻柳

  柳水相依,杨柳岸才是特色

  更换成法桐后,尽管抗污染能力较强,但法桐树同样会产生飞絮,飞舞的果毛也比较恼人,周边居民比较担忧。施工人员表示,目前栽植的法桐树,都进行了断枝,一段时间内不会开花结果产生飞絮,容易形成树阴。

  “法桐行道树的养护,比柳絮要有经验得多。”该施工人员称,南京等地对法桐在花芽分化前喷洒抑制剂预防果毛产生,效果不错,扬州也会借鉴实施。

  “柳树最大的天敌是天牛,柳树越老,抗侵能力就越弱,安全性就越差。”陈旭说,树龄一大,更不利控制虫害。据她了解,城区不少柳树树龄都在20多年,也是柳树最美状态期,无论是树形还是柳枝。

  “扬城的绿化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有水便有柳,柳水相依,有着杨柳岸的美誉,市民不用担心游客赏不到烟花,一条道上的柳树,对‘飞烟’的效果影响不大。”陈旭说,柳絮上附有种子,风一吹就可飘很远很远,扬城很多河道边、公园中都有柳树,如史可法路附近的护城河、漕河等,城区的二道河、小秦淮河、宝带河等等,瘦西湖内的长堤春柳、蜀冈西峰生态公园等,也栽植不少柳树。

  声音

  打造和提升特色杨柳岸景观

  扬州的绿化柳树有河柳、旱柳、银牙柳、金丝垂柳等品种。这些品种中,河柳、旱柳跟柳树一样,是飘柳絮的。扬州河柳较少,如荷花池公园有一棵;旱柳主要分布在扬州农村地区,城区也很少;银芽柳虽然也有柳絮,但它不飘,而且可以摘下来作为枕头的填充物,很柔软;金丝垂柳因为在选育时全部都是雄株,不存在飘柳絮的问题。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写诗赞美扬州时,多会提杨柳。”市政协委员、文化学者史明表示,杨柳已经成为扬州的“文化代言人”之一,“比如关于扬州最著名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烟花三月’,有专家认为就是晚春时节,花红柳绿,柳絮飞扬的美。”

  “杨柳作为市树,表明了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种文化特质。”史明表示,文人墨客笔下的扬城柳,其实更多是“杨柳岸”的赞誉,既然不适宜作为行道树,也就没必要纠结史可法路两侧的柳树换成法桐树。扬州可以改造城区一些河道景观等绿化,对杨柳精准“布局”提升景观,凸显柳文化,这样既能体现扬城特质,也能满足更多的游客漫步河岸边,像扬州人一样爱柳、赏柳,不忘“杨柳岸”。记者孟俭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