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4日从市环卫处了解到,今年我市将继续大力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到今年底,市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将达到60%以上,县、市、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力争实现全覆盖。
记者探访
垃圾桶旁难见废纸盒
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很多
昨天下午,记者在润扬北路18号御园小区东门内的垃圾分类亭看到,亭子内放了三只黑色的“其他垃圾”桶和一只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内投放的垃圾,有不可回收的包裹、苹果的网状包装物、厕纸和目前还未覆盖居民区的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垃圾桶内有不少碎纸片;亭子前地面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垃圾。
在文昌花园小区,记者看到,这里有一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高约1.5米,宽约0.7米。智能可回收垃圾箱一套总计6只,分5蓝1红,其中5台蓝色回收箱分别收集织物、纸张、塑料、金属、剥离物,醒目的红色回收箱则回收有害垃圾。在中间的电子屏幕投放界面上,显示着每种回收品类型的投递价格。目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在文昌花园、名都华庭、新港名泽园、九龙小区腾龙苑和中江嘉荷苑等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投放。
记者来到美琪、翠岗等小区,垃圾桶前看不到被丢弃的废纸盒等物品。若在两年前,不少垃圾桶外都是随意丢放的废纸盒、塑料瓶等。“现在纸盒、易拉罐、废塑料都可以换物品了,扔掉这些垃圾就是扔掉钱!”九龙花园一位大妈告诉记者。
目前,扬州拥有在册的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员232名、志愿者769名,76名市民观察团成员被聘为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实施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区域的居民(村民)知晓率、覆盖率均达80%以上。全市建成垃圾分类小区390个、单位881个,党政机关强制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1万余户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资源兑换。
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活垃圾分类可以使更多的垃圾成为资源,充分再利用,对环境有很大的帮助。这么做,不只是为了把可回收物兑换成金钱,更是为了长久发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很多,可以减少占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变废为宝。
扬州探索
今年小区覆盖率超60%
厨余垃圾收运向社区延伸
今年,扬州还将以片区化建设为推动,提升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到2019年底,市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将达到60%以上,县、市、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力争实现全覆盖。
目前,我市各个住宅区的出入口都放上了红色的有害垃圾桶,小区垃圾收集亭放的是黑色的其他垃圾、蓝色的可回收物两类垃圾桶,在月明苑和锦旺等小区还试点放置了厨余垃圾桶。
我市正在探索垃圾分类有效路径,探索设立“环卫工人二次分拣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全市已有近3000名环卫一线工人参与二次分拣、积分兑换。
在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景区瘦西湖街道,探索镇村全域分类收集试点,“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收运体系基本建成,并将经验做法逐步推广至各县市区。
探索开展厨余垃圾专业收运向社区延伸试点,在邗江区竹西社区月明苑设立厨余垃圾定时回收点,参与的居民可获得社区文明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社区教育培训、物业费抵用等便民服务。
扬州首个垃圾分类市民卡积分兑换平台在邗江区竹西社区上线运行,新华社以《江苏省首家“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扬州上线》为题,对我市垃圾分类创新举措予以报道。
在景区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容器编号登记制度,对所有的分类容器贴上编号,并将其定位纳入环卫智能化监管系统,下一步将推广至全市。
今年,我市计划投资450万元,新建9个农贸市场垃圾处理设施,每个县市区、功能区一个;投资2330万元,新建垃圾分类收集亭4660座;投资1290万元,添置垃圾分类收集车430辆;投资176万元,添置垃圾分类收集桶8800个;投资44.8万元,添置果壳箱1120个。
记者姜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