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明孝陵将建“国家级遗产监测体系” 大数据24小时监测
2018-07-04 09:13: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讯(通讯员黄昱东 记者李子俊)7月3日,南京明孝陵申遗成功15周年研讨会在我市举办,提出要建立“中国明清皇家陵寝”合作机制、成立保护管理联盟。为了更好地保护明孝陵文物本体,正在申报推进“国家级遗产监测体系”建设,借助大数据、红外线监控等高科技手段,24小时对其进行动态数据监测和实时预警。

  2003年,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全票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明孝陵先后进行了东井亭、神帛炉、内红门、棂星门、明楼、四方城、大金门重要建筑本体等修缮工作。景区文物保护和安全管理已实现360度全覆盖。

  保护文物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对已经评上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有一整套管理体系,定期监测,并且委派专家进行检测,一旦有不合格情况发生就会被亮“黄牌”,如果多次整改无效则会被“红牌”罚下。之前,就曾有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因过分追求商业利益或保护修复原则未与国际接轨被亮“黄牌”。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更多的时候不是文物本体、遗产本体被破坏,而是环境被破坏,人们无度地去开发,不遵守世界遗产保护的规则和要求,在周边盖房子,搞先进的旅游设施,破坏了它的原真性、整体性和环境风貌。”

  怎么样更好地保护文物?借助高科技手段将大大提升效率。贺云翱建议,可以通过遥感、监控等手段,把文物周边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指标,以及游客数量,进入多少后对环境有多大影响,通过数据的采集,进行精准控制。

  目前,明孝陵“国家级遗产监测体系”建设正在申报推进。“该体系能够24小时对明孝陵进行动态数据监测,通过测算游客量、监控地面沉降等方式,借助激光探测仪、声波探测仪、视频监控、红外线监控等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更好地对其管理。并且还能实时预警,一旦发现游客人数过多,或者地面沉降异常等,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管理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采取措施。”中山陵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更好保护文物,本次会议还发起了《“中国明清皇家陵寝保护管理联盟”倡议书》,就建立“中国明清皇家陵寝”合作机制,成立保护管理联盟,制定保护管理联盟章程(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