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家住淮安帝景豪庭的蒋先生因车祸造成髌骨骨折,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后,第三天出院回家。康复期间,他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对接,每次准时派家庭医生上门为其换药和拆线。

  近年来,淮安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和改善民生的实事要事强力推进。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淮安市被表彰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的市,予以激励支持。

  淮安区淮城镇卫生院,过去患者并不多,随着医院科室的逐步丰富和医疗设备的逐步齐全,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这家基层医院首诊。市民许秋芹说:“我家就住在卫生院附近,做四维B超走两步就到了,而以前都要跑到市里的大医院去做,可折腾呢!”淮安区卫计委卫生科科长刘书强说,2017年全区总诊疗人次数为432.4万人次,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315.8万人次,全面实现了“九成人看病不出区,六成人住院在乡镇”,初步形成“普通疾病在乡镇、疑难重症进市区”基层首诊的就医模式。

  分级诊疗制度日益完善。淮安市卫计委主任孙邦贵介绍说,为让基层“接得住”病人,他们对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六统一”标准实施提质工程,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2所乡镇卫生院、1460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其中63个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创成国字号品牌,淮阴区、淮安区跻身全省首批基层卫生“十强县区”行列。

  建设医疗联合体,更是淮安公立医院改革的特色做法。市级建成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的五大医疗集团,县域内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成立13个医联体,224家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实行一体化、同质管理,龙头医院牵头成立管理、医疗、护理等团队,组建专家流动工作站,对派驻团队和专家做到定人、定时、定点管理。各医联体内形成二三级医院医生每周到乡镇坐诊,三级医院医生每天到社区坐诊的常态机制。专科联盟内执行统一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建立了疑难病例会诊、病例讨论和远程会诊的工作机制。2017年,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4.5万人,二级以上医院下转恢复期患者近3万人,“三级医院舍得放、基层医院接得住”的格局基本形成。

  “像我们70多岁的老人,又是高血压又是高血脂的,但我们一点都不怕,因为医生都服务上门,每周星期五下午准时到。”作为签约家庭医生的受益者,淮阴区王营镇社区居民戴老太对家庭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

  从2012年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苏北破冰,建立家庭医生制起,家庭医生开始逐步走进淮安居民家庭。针对65岁以上老人、0—6岁儿童、孕产妇、残疾人等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等重点签约对象,淮安家庭医生实行“1+X”打包签约服务,大幅度减少医疗消费支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签约前需花费353元,签约后实收200元。同时还有签约服务费用分担机制,由医保或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按照4:3:3的比例共担,签约群众的负担大大降低。2017年,淮安全市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264.71万人,签约率达54.49%,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4.19%,特殊人群签约率达98.95%,签约家庭满意度超过90%。

  破除医院逐利机制,医药分开“挤水分”。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淮安市所有公立医院均推行医药分开,基本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孙邦贵说,他们取消了1800种药品加成,降低70多种检验检查费用,取消无陪护理等15个收费项目;出台医药价格综合改革“1+4”系列文件,确保公立医院药品差价补偿到位、城乡医疗保险保障到位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费用兜底到位。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补偿机制,2017年市财政安排医疗卫生事业与计划生育经费3.28亿元、综合医改资金1.34亿元。2017年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分别达83%和71%,门诊和住院平均医药费用同比下降5.4%和1.01%。

  通讯员 丁华珍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蔡志明

 

  中国江苏网讯 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政府往往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PPP模式,让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姻”,撬动更大的资本“蛋糕”,成为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沛县因推广应用这一新模式成效明显,近日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在沛县地表水厂,微山湖水通过原水管线源源不断地流淌而来。就在几年前,当地不少人却只能饮用地下水。“地下水水碱较大、口感不行。”沛县兴蓉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川林介绍说,2016年沛县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包括水源地保护、管网改造、水质检测等“六大工程”,项目总投资超过15亿元。沛县政府试点推出PPP模式。作为社会资本方,成都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6.01%投资回报率成功中标,获得30年特许经营权。“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沛县主城区和北部镇区的30万百姓,终于吃上微山湖的水。沛县在这一项目上的PPP运作,也成功入选全国十大示范水务项目案例。

  “PPP项目是基于契约的公平交易,只有让双方都获益,项目才能长远进行下去。”沛县财政局局长李颖表示,在供水等民生项目上,政府首先要考虑百姓福祉,进行全过程监管。比如,在水价等关键环节组织听证,因调价出现的差额部分则由财政进行适当补贴,保证投资方利益,实现共赢。

  全局一盘棋,服务跟到底。沛县成立组织机构,统一协调全县PPP模式推广。

  2015年,沛县在徐州市率先出台《县政府关于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2017年又印发通知,构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制度体系。在项目选择上,优先考虑交通运输、能源、市政、环保等涉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并形成“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重点抓住规范操作、依法采购、争取支持、优化路径等4个环节,确保所有PPP项目既符合上级政策要求,又能顺利落地。

  新模式不仅提升百姓的获得感,也助力村镇全方位发展。去年11月,沛县敬安镇以PPP模式实施小城镇创建,一揽子推出研发中心、辣椒科创小镇、道路施工等34个子项目,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敬安镇党委书记王明运说,借力PPP,敬安打造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正在火热建设中,项目明年底建成后,将引进成长性较强的中小企业入驻,成为助推调整产业结构的全新平台。

  一个个项目有序推进,沛县感受到新模式带来的改变。截至去年底,沛县进入省库PPP项目16个,总投资149.25亿元。其中,供水项目入选财政部示范项目,沛县中医院北院建设、沛县港迁建、沛县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入选省级试点项目。南京金埔、黑龙江建工、中核华兴等大企业在PPP的“指挥棒”下纷至沓来,在供水供热、园区开发、城镇化建设、保障性安居等领域多点开花。目前,沛县已落地实施6个项目,总投资59.58亿元。政府方投入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57.58亿元,民营企业参比达50%。

  “我们不把融资作为首要目标,而是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作为核心,努力找到公共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和水平。”沛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吴以贵说。沛县将进一步规范PPP运作,加快建立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台账,加强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管理,保证真运营和实绩效,努力实现补齐短板、增强动能、改善民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岩

 

  落实重大政策措施 真抓实干成效明显

  中国江苏网讯 从今年起两年之内,泰州市行政区域内企业发行企业债将坐上“直通车”,直接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国家发改委将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提高技术评估和委内审核工作效率。5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通报这一消息,泰州成为享受这一“特殊优待”全省唯一地区、全国十个地区之一。

  “企业债是指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泰州市发改委财政金融处处长周晓霞介绍,企业债一般规模大、时间长、成本低,去年该市发行的企业债券7年期平均利率为5.41%,比同等条件下其他直接融资利率至少低0.3个百分点。企业债必须要有募投项目,国家发改委会对募投项目是否为国家支持项目进行严格审查。

  泰州三福重工集团公司2013年为机动船建设项目发行第一支企业债,募集资金7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目前,第一支企业债已还款6.75亿元。今年初,企业开始申报另一支企业债券,用于企业装备生产线精控数字化项目升级,还有海洋工程装备生产线的改造升级。一旦资金获批,对于项目的建设会有巨大推动作用,也对企业的债务结构有优化作用。听说“直通车”政策后,该公司财务部副部长戴继建直言:“这是一个接地气的政策,因为企业走过这条路,所以能感受到这个政策带来的便利,能帮企业节省很多的流程和时间。”

  泰州市发改委主任祝光说,近年来,泰州紧紧抓住债券融资工具不断创新的重要时机,在挖掘企业债券后备资源、创新债券品种上狠下功夫。获批债券品种除了城投债,还有项目收益债、养老专项债、产业债及绿色债券等。募集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占13.1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9.85%,园区建设及产业项目占22.43%,棚户区改造占45.88%,补充企业流动资金8.72%。靖江滨江新城投资开发公司发行的9.7亿元绿色债券,是泰州市首单获批的绿色专项债券,所募集的资金用于靖江滨江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将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鑫泰集团公司是泰州第一家连续三次发行企业债券的上市公司,发行总额度达32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泰州出口加工区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和开发区最大的安置小区。公司财务部部长廖赟说,以前发债少则半年,多则需要9个月乃至1年时间。现在有了“直通车”,中间省去很多环节,效率大大提高。

  周晓霞告诉记者,泰州严格控制企业债风险,全力避免债券风险发生。这几年泰州共发行35支债券,总规模达377亿元,截至去年底,顺利偿还企业债券本金104亿元,没有出现过一起债券违约事件。今年泰州计划发行14支债券,规模在140亿元以上;除平台债外,还将申报专项企业债券,包括泰州市交投集团20亿元停车场专项债、泰兴农产品开发园区专项债等,以及一部分绿色债券及项目收益债。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晓勇

 

  中国江苏网讯 不断演绎煤城蝶变的徐州,这个月以评分第一名,获评国务院督查激励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被认定为: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

  从主打煤炭化工的“黑色经济”,到新兴产业井喷的“绿色崛起”;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一个崭新的徐州呈现在世人面前。

  正是以“新”字当头,徐州从产业、社会、城市、生态“四个转型”入手,围绕“四个中心”剑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努力打赢新时代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淮海战役”!

  5月16日,半导体封测产业金龙湖峰会在徐州举行,引来全国上百位业内“大咖”彭城论剑。在这片沃土上,半导体已成为徐州新兴主导产业之一。全球第三大半导体晶硅材料生产企业鑫华半导体来了,全球领先的光刻设备制造企业博康集团也来了;中科院微电子所技术创新中心、台湾电电公会联络处相继落户;集成电路装备科技园、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密集开工。徐州市委常委、徐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王强激情满怀: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徐州呼之欲出!

  “依靠创新驱动,徐州的产业正在向‘高轻优强’迈进。”徐州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唐恒告诉记者,徐州已构建以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6个优势产业为主体,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6+6”现代工业产业新体系,着力打造以2个世界级产业为龙头、5个国家和5个省级产业基地为两翼的“255”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等平台,打造出“一核集聚、多点支撑”的徐州科技创新核心区。

  解放思想,创新突围,推进高质量发展,正成为徐州上下的共识。5月初,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带领党政代表团密集考察郑州、成都、深圳、东莞四个城市,在其调研的22个点中,创新创业、智能制造、新兴产业等占一半以上。周铁根表示,要通过这次学习之行,学先进地区强劲的发展能力、先进的发展理念、超前的科学规划和优良的服务环境。

  以产业转型为重点,徐州的全方位转型齐头并进。作为国家唯一集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等专项试点于一身的城市,徐州推动试点地区探索形成一批转型发展的新经验、新路径。

  在贾汪区,坚持走“生态+”的发展新路子,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潘安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成为示范工程;

  在鼓楼区,全力推动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产业“退二进三”,城区老工业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沛县,大力推动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沛北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

  九里湖附近,原有一片超过33平方公里的工矿区,成为发展“洼地”,3年前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如今,该地区已累计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避险安置和接续替代平台等重大项目32个,完成投资31亿元以上。永嘉科技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等拔地而起;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九里湖成为国家湿地公园;王新庄小学改扩建和苏山社区服务中心、庞庄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项目相继实施,缓解工矿区居民看病难、上学难等现实问题。泉山区发改局综合规划科科长夏勇说,到2020年,这里将打造为徐州西北部“园区、城区、景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绿色美丽、休闲宜居的城区发展特色板块。

  “过去到处挖煤,现在转型发展不一样了。产业更旺,环境优良,服务也好,我选择回来干一番事业。”沛县杨屯镇的29岁小伙王传亚毕业于复旦大学,前些年,他回乡搞起家庭农场,如今年收入超过百万元。去年,沛县返乡自主创业2500多人,带动就业12000多人。

  十年前,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意见,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如今,徐州的实践,为全国同类型地区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示范。未来,徐州将继续扛起这面转型大旗,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与中心城市建设的互动并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更好更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岩

 

  5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泰兴市被表彰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秩序、土地利用计划执行好的市(盟)、县(市、区)”,并获1000亩用地计划指标奖励,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国土资源工作被国务院表彰的市、县。

  在泰兴高新区,远大家俬集团开工建设了3幢四层以上带电梯高标准厂房,将设备搬上楼,流水线贯通楼上楼下。“新征土地110亩,建设3栋厂房,共计145000平方米,可节约土地25亩。”泰州远大家俬公司项目负责人夏长富说。这得益于市里的新政策,对新建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并且在四层以上的标准厂房给予一次性补贴。

  鼓励企业向“空中”要地,泰兴市有独门秘诀。泰兴市国土资源局资源利用科科长王承华说,该市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先进园区”和“土地管理模范乡镇”创建活动,获奖单位各有15亩的用地指标奖励。作为一项硬规定:要求一律建设高标准厂房。这几年,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厂房70多万平方米,去年一年就建设了31万平方米,晟楠电子的高标准厂房盖到16层以上。中全新能源技术公司纳米多孔硅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用地107.5亩,建成4层以上带电梯的高标准厂房14.35万平方米,与同类企业相比,节约用地54亩左右。

  泰兴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孙红东说,该市建立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引导项目节约集约用地、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常态化开展城市区域和经济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近两年来,该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923亩,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3580亩,全市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达95%。

  “视频监控+一张图+动态巡查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也派上了大用场。来到泰兴市“慧眼守土”综合动态智能监管平台现场,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不时调动视频画面,察看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片粮田的实时状况。随着画面切换,虹桥镇七圩村西、黄桥工业园区等项目现场一览无余,全市1077个土地监控点尽收眼底。

  “慧眼守土”智能综合平台一期工程是211个高清探头,二期是200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10年以来新增建设用地1400余宗地块信息全部导入视频监控系统,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状况实时无缝隙动态巡查与监测。与此同时,泰兴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全面排查闲置土地,逐宗落实处置方案,向乡镇(街道)、园区发出《限期催促动工函》,向土地受让人发出《限期动工通知书》,挂牌作战,逐宗销号。2017年,泰兴市基本实现工矿用地“零违法”目标,被评为“省土地执法先进县(市、区)”。

  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建荣 张峰 孙刚 蒋俊

 

  今年4月,南京市首批“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出炉,雨花台区企业扎堆上榜——3家“独角兽”企业中,运满满占1席;16家培育“独角兽”中,八天在线、车置宝等占4席;20家关注“独角兽”名单中,千米网、51订货网等占据7席。

  5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雨花台区被认定为“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受到专门激励和奖励支持。

  5月8日,雨花台区“双创示范基地”迎来国家级评估,交出的成绩单令人惊艳——2017年全区软件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2210亿元,涉软企业达2000多家,涉软从业人员22.4万人。集聚各类众创空间29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6家,形成“四城一基地”五大特色园区,“创业大街”成为江苏省知名众创载体集聚区。

  南京强区林立,雨花台区何以脱颖而出,成为“独角兽”“瞪羚”竞驰的双创沃土?

  答案,就是创新。

  中小企业进入成长期,想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办公地点,却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也不懂工程建设,怎么办?雨花台区首创“联合拿地、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分割出让、统一配套、集中托管”的新模式。5月11日,记者在软件谷宁双路看到,一处崭新的园中园——云密城项目已经落成,12栋办公楼宇即将投用。“由软件谷发展公司牵头,与诚迈科技、嘉环科技、中新赛克等8家高成长性的软件公司合作,共同投资运作A5地块,共享产权,多快好省。”软件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文俊说,这一“多赢”经验,引起国家发改、经信部门的高度关注。

  从2016年起,“资本寒冬”席卷创投圈,投资机构趋于谨慎,初创企业融资困难,融资笔数、融资金额均出现下降。但雨花台区却风景独好。统计显示,2017年,全区48家企业获得老虎基金、汪峰基金、真格基金等机构股权融资,融资额高达30亿元。今年以来,全区企业股权融资已超150亿元,前4个月的股权融资额较去年全年增加4倍!

  “创业九死一生,资本是第一痛点。”中国软件谷高新产业协调服务局局长荣飞说,大部分初创团队通过各类网络平台、交流会等对接资本,信息分散且成本高昂,“举目无亲”,容易陷入困境。软件谷探索出以资本要素为龙头牵引的创业服务体系:出台融资奖励政策,对企业和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平台进行分类奖励;实现精准对接,关注企业方更关注资本方,主动筛选目标企业推荐给投资人。此外,软件谷每月举办两次微路演,做“线下红娘”,组建投资人微信社群,充当“线上月老”。去年发起成立的“软件谷UP创投汇”线上微信社群,聚集近100家创业投资机构。截至目前,已推荐优秀项目超过135个。

  企业招人难,区里出资购买专业猎头服务;企业留人难,他们在黄金地段投下7亿元建设2000多套人才公寓;企业缺技术,软件谷举办全球软件开发者大会,请大院大所的“大咖”进行产学研对接……软件谷还联手众创空间打造高层次人才免费孵化基地,提供创业空间、引才落地、企业管理等6大类60项集成服务,“基地—孵化器—加速器”的“一条龙”式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已经形成。

  以创造性思维破解“双创”中的痛点难点,雨花台区大、中、小、微企业错落有致,睿悦信息、天数信息、美篇等“小而美”高成长性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形成了创新创业万马奔腾的产业景象。2017年6月,以软件谷为核心的雨花台区入选全国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这是全省唯一一个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特色的示范基地。2017年9月,在南京召开的中国软件名城工作会上,国家工信部信软司、江苏省经信委和南京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同推动软件谷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软件谷成为继浦东新区之后第二个“示范区”,雨花台区一举摘得“软件名城”上的“桂冠”。

  “聚力创业创新,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是雨花台区集聚高端产业的优势所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未来核心竞争力所在。”雨花台区区长李世峰说,以国务院督查激励为契机,未来几年,将不断集聚“双创”要素,营造创新创业新生态,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贡献雨花力量。

  记者 王世停

  落实重大政策措施 真抓实干成效明显

  中国江苏网讯 5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7年落实推进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一批奖励支持措施。这是自去年建立督查激励长效机制以来,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开展的第二次督查激励。本报今起开设“落实重大政策措施 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专栏,介绍相关的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通报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及激励措施,苏州市成为全省唯一被列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地区。全国共20个市(地)、县(市、区)获此殊荣。

  “苏州有望今年成为国家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社会共治、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等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试点地区,优先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权限。”苏州市工商局局长蒋亚亭介绍,苏州高度重视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改革试点落户,围绕“宽进”“严管”“优服”各个环节,全面落实改革举措,制定配套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发展活力。

  自2014年3月1日全面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苏州在全省率先推出“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简易注销登记”等一系列改革,以最快的速度让企业、群众享受到改革红利。

  “从申请到拿到执照,仅仅用了一天!”去年10月,苏州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刘海在吴江太湖新城便民服务中心,拿到了工商部门发出的省内首张直接变更经营者的营业执照。一日办结,生动体现了市场准入的“苏州速度”。

  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过程中,苏州一方面坚持落实“规定动作”,另一方面创新“自选动作”,而发力点就是“互联网+”。

  苏州推出全省首款个体登记手机客户端,登记业务除了到窗口进行办理,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录入提交登记信息,收到登记部门核准通过的反馈信息后,仅需携带住所使用证明材料,到登记窗口直接打印文书、领取营业执照,实现个体工商户登记“最多跑一次”。

  走进苏州工商大数据中心,一块醒目大屏幕上显示有多维统计系统、智能分析平台、大屏监控系统和管理员这4个功能板块。记者轻轻点击进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苏州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随即以多维统计图表的形式显示,让人一目了然。

  指着平台上“月度新开业户数排名分析”模块,苏州市工商局信息中心主任薛绍龄说,以往,类似苏州市场主体相关信息、数据全部在省工商数据库,每个阶段苏州市场主体数据报告需在省工商局生成全省数据后才可以调取,有时要等1至2个工作日。如今,根据不同的研判需求,苏州工商大数据平台可以自由组合并切换参数变量,得出分析报表的过程仅耗时几十秒,让地方市场主体数据获取真正进入“读秒时代”。

  借助大数据支撑,苏州已初步构建起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依托、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随机抽查为手段、以联合惩戒为导向的市场监管新机制,通过实施企业年报、随机抽查、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等制度,守牢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大门”,社会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以前看人家办企业当老板,没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靠着好政策,我们农民也创业!” 许月珍、张洪林夫妇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从事大闸蟹养殖已近20年,今年1月在政策激励下,踏出办企业这一步。从提交材料到完成企业开办所需全部流程,只用了3个工作日。由于商事制度改革后,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登记注册费用全部减免,办企业几乎就是零成本。现在,老两口又琢磨起注册商标、创建品牌的事情。

  截至今年4月底,苏州累计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42.1万户,占全省总量17%;其中86.8万户为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增市场主体,新增速度达到日均登记632户。私营企业较商事制度改革前新增34万户,增长率为154.5%。新设企业工商登记平均时间从2014年的5天缩短至1天,而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的对外承诺时间为7.5天。

  本报通讯员 盛 峥

  本报记者 李仲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