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大医院舍得放小医院接得住 淮安医改成效显著获国务院表彰
2018-05-23 07: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蔡志明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家住淮安帝景豪庭的蒋先生因车祸造成髌骨骨折,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后,第三天出院回家。康复期间,他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对接,每次准时派家庭医生上门为其换药和拆线。

  近年来,淮安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和改善民生的实事要事强力推进。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淮安市被表彰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的市,予以激励支持。

  淮安区淮城镇卫生院,过去患者并不多,随着医院科室的逐步丰富和医疗设备的逐步齐全,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这家基层医院首诊。市民许秋芹说:“我家就住在卫生院附近,做四维B超走两步就到了,而以前都要跑到市里的大医院去做,可折腾呢!”淮安区卫计委卫生科科长刘书强说,2017年全区总诊疗人次数为432.4万人次,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315.8万人次,全面实现了“九成人看病不出区,六成人住院在乡镇”,初步形成“普通疾病在乡镇、疑难重症进市区”基层首诊的就医模式。

  分级诊疗制度日益完善。淮安市卫计委主任孙邦贵介绍说,为让基层“接得住”病人,他们对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六统一”标准实施提质工程,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2所乡镇卫生院、1460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其中63个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创成国字号品牌,淮阴区、淮安区跻身全省首批基层卫生“十强县区”行列。

  建设医疗联合体,更是淮安公立医院改革的特色做法。市级建成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的五大医疗集团,县域内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成立13个医联体,224家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实行一体化、同质管理,龙头医院牵头成立管理、医疗、护理等团队,组建专家流动工作站,对派驻团队和专家做到定人、定时、定点管理。各医联体内形成二三级医院医生每周到乡镇坐诊,三级医院医生每天到社区坐诊的常态机制。专科联盟内执行统一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建立了疑难病例会诊、病例讨论和远程会诊的工作机制。2017年,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4.5万人,二级以上医院下转恢复期患者近3万人,“三级医院舍得放、基层医院接得住”的格局基本形成。

  “像我们70多岁的老人,又是高血压又是高血脂的,但我们一点都不怕,因为医生都服务上门,每周星期五下午准时到。”作为签约家庭医生的受益者,淮阴区王营镇社区居民戴老太对家庭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

  从2012年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苏北破冰,建立家庭医生制起,家庭医生开始逐步走进淮安居民家庭。针对65岁以上老人、0—6岁儿童、孕产妇、残疾人等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等重点签约对象,淮安家庭医生实行“1+X”打包签约服务,大幅度减少医疗消费支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签约前需花费353元,签约后实收200元。同时还有签约服务费用分担机制,由医保或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按照4:3:3的比例共担,签约群众的负担大大降低。2017年,淮安全市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264.71万人,签约率达54.49%,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4.19%,特殊人群签约率达98.95%,签约家庭满意度超过90%。

  破除医院逐利机制,医药分开“挤水分”。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淮安市所有公立医院均推行医药分开,基本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孙邦贵说,他们取消了1800种药品加成,降低70多种检验检查费用,取消无陪护理等15个收费项目;出台医药价格综合改革“1+4”系列文件,确保公立医院药品差价补偿到位、城乡医疗保险保障到位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费用兜底到位。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补偿机制,2017年市财政安排医疗卫生事业与计划生育经费3.28亿元、综合医改资金1.34亿元。2017年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分别达83%和71%,门诊和住院平均医药费用同比下降5.4%和1.01%。

  通讯员 丁华珍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蔡志明

 

标签:淮安;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