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人都不问我了。”对于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询问,陈某是这样回答的。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38岁,淮阴区刘老庄镇某村人,母亲早逝,父亲后组了家庭,自己早早辍学在苏州打工。2016年因病回到家乡治疗,但父亲不同意他住在家中,现在既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住所。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陈某提供的身份信息对其进行确认,发现陈某在3年内,相继向淮安市救助站、淮阴区民政局、刘老庄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求助近20次,当地派出所也接受过他的求助。随后,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联系上刘老庄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并带着陈某一起前往了解详细情况。
刘老庄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陈某在过去的几年里多次向他们求助,说自己生病,患有炎症,但家人不管不问,需要帮助。“由于他一直无法提供生病证明,且我们确认过其精神方面也无异常。因此,我们每次为他提供食物和些许现金后,都试图劝他找份工作自食其力,他每次都答应得好好的,却一直没有行动。”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又来到村里了解到,陈某的父亲早就对这个儿子失望透顶,已经不管他了。“小陈回来后,和人炸鸡、掼蛋,还买彩票,打工挣的钱花完了,就回来跟他父亲、村子里、镇里闹,闹得了一些钱,又出去赌钱。”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某的父亲有两处小房子,陈某就闹着要分一处,并且一拿到手就“贱卖”了。“当时这房子能卖到9万多,但他7.4万元就给卖了,卖了之后就拿着钱出去说要赚大钱,结果没多久全花光了,又回来闹着要钱。”
了解情况后,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有关规定,陈某行为已属于骗取社会救助,而且他在过去三年内多次接受同一救助站救助,因此不属于救助人群,市救助站将不再为其提供社会救助服务。
好手好脚的壮年男子陈某,却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向淮安市救助站求助了6次。“我没有住的地方,身上也没钱了,现在肚子好饿,能帮帮我吗?”每次陈某都是这样告诉市救助站工作人员。7月17日,市救助站通过陈某透露的家庭信息,带着他前往其老家了解情况。
■通讯员 姚玉能
淮海晚报记者 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