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丨人在,旗在!
2021-05-26 09:43: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长90厘米、宽65厘米,鲜红的旗面上,金色五角星和镰刀锤头图案熠熠生辉,“中共”两个工整的大字更突显出它的不平凡。这是珍藏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的缎面党旗,由革命伴侣袁锡范、黄雅珍夫妇捐赠。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光辉岁月。

珍贵的党旗

袁锡范,1924年出生于海门,18岁参加农抗会和游击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44年,他因表现突出光荣入党,并先后担任乡农抗会主任、乡游击队指导员和海南区大队党支部书记职务。

在此期间,党组织秘密缝制了一面党旗,交由袁锡范、黄雅珍夫妇保管。从此,“人在,旗在,用生命保护党旗”成为夫妻俩最重要的任务。

鲜红的党旗目标明显,易于暴露,保管储藏是个难题。黄雅珍利用种地为掩护,将党旗卷起放入瓶中埋在地里。瓶子密封隔水隔潮,党旗不容易腐蚀破损,埋在空旷的地里也难以被发现,即使敌人怀疑,想在偌大的田里找到一个瓶子也如同大海捞针。

由于黄雅珍的妥善保管,狡猾的敌人多次搜查,都没有寻到党旗的下落。

党旗在的地方,就是战斗堡垒。每当召开党的重要会议,或是举行党员活动,袁锡范夫妻俩都会将党旗悬挂起来。茅草屋、庄稼地、芦苇荡,甚至坟地,这些都是共产党员们制定对敌斗争方法、接受思想教育、学习党的理论的地方。

党旗所在,即是光明所在。

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苏鲁解放区,海门地区形势严峻。一天,袁锡范接到报告,敌军头目把我军军属抓去做人质,逼迫他们的儿子从部队回来投降,否则就要杀害两位老人。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万不得已才进行武装解救。袁锡范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交涉,敌拒不放人。在此情况下,区大队用了一招“智取”,将层层保护下的敌方家属带到区大队,规劝她们让丈夫放人。敌人看情况不妙,只好放了我方军属。

此次针锋相对的营救“人质”行动,在海门南部地区产生巨大影响,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更鼓舞了贫苦群众。共产党人为了人民,为了解放的精神底色,让群众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党的力量。在随后大参军运动中,广大贫苦农民踊跃报名,“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黄雅珍获颁党员决心证

袁锡范黄雅珍夫妇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如今,袁锡范四世同堂,27人中,共产党员有18人。2019年,他的家庭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这面不同寻常的党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光荣历史,激励后人将革命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江苏省江海博物馆讲解员 刘天天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黄泽文

标签:
责编:马丽花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