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总工会联合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和江苏省教育基金会承办,“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遴选推荐活动结果揭晓,50名(组)教师当选。他们默默耕耘在各自岗位,用实际行动弘扬教育家精神。即日起,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中国江苏网(新江苏传媒)、“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共同推出“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心声。
个人简介
唐琴,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高中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研究所负责人。她提出“在探究中建构历史的时代性价值”,研发“基于价值立意的学习设计、指向价值进阶的微衔接教学案例、导向价值生成的实践探究作业”,出版《问史》系列著作 10 部,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她主持省、市、区多个历史名师工作室、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点燃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推进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的转型,形成“吴江现象”,辐射“江苏经验”,团队获评苏州市首届“圣陶杯”园丁奖,个人获评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2023年教师节,唐琴遇到了1999届学生宋爱芳。24年没见,这位曾经每天骑2个小时自行车上学的学生,已成长为机关干部。回忆当年上门家访时,宋爱芳母亲用8个水煮蛋表达对唐琴感激之情的往事,师生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宋爱芳是唐琴家访过的学生之一,在担任班主任的那些年里,她对班上每个学生都进行过家访。不少学生生活在农村,她就骑着自行车来来往往,在“车轮滚滚”中给学生们带去关心和关爱。
给学生“爱的佳肴”
2017年的一次师生聚会上,一位学生“噗通”一声给唐琴跪下了。这一跪,要从一碗“肉炖蛋”说起。22年前,唐琴是这位学生的班主任,一天午饭时间,学生因晚到食堂,菜品不多了,见此情景,唐琴端了自己的一份肉炖蛋走到学生的餐桌前。学生既惊讶又困惑,唐琴只是亲切地说了一句:“吃吧,送你的。”
就是这碗肉炖蛋,让这个学生记了20多年,以至于再见恩师时,难掩内心激动:“老师,我这一辈子,吃过再多样式的菜,都比不上这碗肉炖蛋,足够让我铭记一生。”一碗肉炖蛋,犹如唐琴对学生的感情,始终清晰而温暖,正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
不止有“肉炖蛋”,30余年教学生涯中,她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每天提供鸡蛋牛奶,帮贫困生申请补助;备战高考,教室里没有空调,她把学生们的长袖长裤带回家裁剪改短;班级韵律操表演,她是编舞、教练,还自费购买了布料,亲手缝制了表演服装。如今,每年她都会收到很多贺卡,“唐老师,您是我们青春岁月中最不可或缺的人。”
唐琴说,学生才是教师教育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教师取得成就,首先要感恩学生,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她告诉青年教师:“学生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教师要以最饱满的激情投入教育。如果教师不爱学生,教育工作就失去了最大的乐趣和价值。”
给课堂“活的过去”
唐琴提出并践行“时代性价值”教学理念,所主持的研究项目“时代性价值指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历史教师不能只做搬运工,而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唐琴说,教师要以“全人类都在倾听”为自律,用全部智慧帮助学生续写“活着的过去”,具备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唐琴坚信,历史教学要让学生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无可替代的精神价值,引领学生与伟大的历史相遇。
唐琴带领全省百余名教师开展课堂实践与研讨,提炼重构每节课的价值立意,融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于历史叙述和评判中,为学生未来的人生选择提供依据。她极具前瞻性地开启新教材研究三项行动:基于价值立意的学习设计,使价值判断成为课堂常态;指向价值进阶的初高中微衔接,贯通从知识到素养的路径;走向价值体验的学科实践,展现了新时代教改探索的江苏样态。
她注重把学生带进历史成为“当事人”。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亲临”某一次战役作前方实地报道;以参战战士的身份,在前线拟一封家书;以教科书上曾经出现的人物的口吻写一篇日记。这些都是唐琴布置过的历史作业,她希望历史“活起来”,让学生领悟历史对当下的启发、对未来的指引。
历史不仅存在于课堂里,更加存在于生活中。唐琴带领学生进行跨学科实践探究,让每个学生有“前三名”的经历。她通过“创异”“创益”“创意”的设计,将“探究”“实践”“综合”镶嵌在学习活动中,用有价值的历史整合其他学科,通过多形态实践、多渠道探究,帮助学生个性化、多角度、多形式呈现历史理解,生成符合当下时代进步的价值立场。为此,她还和同事们研发了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交叉”主题,开展联袂教研,亲自示范教学,实现多学科协同育人,例如“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苏氏《六国论》”等。
给教育“诗和远方”
“用成长成就成长,用思想点燃思想”,教师成长的使命就在于“达己成人”,唐琴用行动诠释了特级教师的价值不是独行而是领跑,惠及更多的学生,走向教育的远方。
早在2009年,唐琴主持的历史名师工作室就成立了。鉴于历史的意蕴,唐琴以“唐秦”命名这个工作室。工作室开班第一课,便是“为成长作规划”。这一课,唐琴汇总了省、市、区各级骨干教师评审的条件,让成员对照自己,制定三年成长规划。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十年大发展,三年规划让成长大提速。不仅如此,唐琴提出“不看职务年龄、只比业务高低”,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转化为清晰可视的成长路径:“分层结对中的科学发展”“课堂中的教师风格塑造”,推动“骨干”更“能干”、“带头人”更“带头”,工作室呈现出持续旺盛的生长样态,成员纷获省、市历史基本功和评优课比赛一等奖。在她的领衔下,团队中39人次先后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7项,被省内外学科同行赞誉为“吴江现象”“唐秦效应”。
2016年,唐琴荣获陕师大出版总社“优秀作者”称号,颁奖词这样评价:唐琴老师策划组织的学生评课,启发了一种新的评课思路和取向。学生评课,是工作室关于教学评价的新探索。2015年底,工作室组织活动,尝试让学生评价。学生们起初保持沉默,追问之下,他们开始表达自己对教学的见解和观点,令在场180多位专家和教师惊讶感叹。
这次试水为教师的教学竖起一面“镜子”,产生了广泛影响。专家称之为“堪称创造性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受此启发,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了对“人”缺席现象的深度省察。“我们需要知道,教学的‘当事人’到底是谁?学生评课给了我们清楚的答案。”唐琴说,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才能把课真正上到学生心上。
唐琴致力于做新时代学科育人教改探索的先行人。这几年,她和教师们带着“时代性价值”改革成果走向全国,做好优秀教学成果应用推广的“后半篇文章”。同时,她又以“教学主张”的实践提炼为主线,贯穿所在区域“德能兼修的高峰教师”跨学科团队研修,团队中特级教师、教育人才不断涌现,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学第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