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九天揽月的新时代
1
听新闻

在古代神话中,关于太空的故事数不胜数。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数千年。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飞天”图案等美丽的传说,让我们对太空有着无限的遐想。

从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到2022年12月31日,习爷爷在新年贺词中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在建设航天强国、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增添了又一座彪炳史册的里程碑,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爷爷提到不少创新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航天赫然在列!“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中国航天人敢于梦想,也敢于创造,敢于仰望星空,也敢于俯首躬行。在探索浩瀚宇宙梦想的指引下,中国航天人肩负光辉的历史使命,承载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在起步晚、经验少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又一个跨越。首位两次出征太空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就是这样的典范。从“樱桃村”飞到太空,离不开她日复一日的拼搏与坚持。离心机训练中,尽管她的脸部肌肉会因为强大的牵引力严重变形,尽管泪水控制不住地向外流,她也从不去按下红色停止按钮。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在10米深的水下完成攀爬、操作等动作,一练就是五六个小时,饿了、痛了都只能忍着。这份坚持,无比炽热。出征之前,这位“太空女教师”对孩子们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嫦娥五号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创造五项中国首次。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曾说:“航天技术孕育着科学新突破,这件事除了自己咬牙干,没人能帮你。奋斗是中国探月人圆梦的翅膀。”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习爷爷在贺电中用“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这16个字高度概括总结了“探月精神”。

回望中国航天人的探索历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熠熠闪光,激励着我们一代代的中国人不断探索。

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我们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总会伴着风雨坎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自立自强勇逐梦,始终不渝地向着目标奋进,定能飞向属于自己的浩瀚星空。

标签:
责编:秦春凤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