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夏甲风光好,地上花草树上鸟,空气新鲜河水清,喜鹊白鹭喳喳叫。”这段村民自编的顺口溜,反映的是省级美丽乡村——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镇新庄村夏甲自然村的宜人风光。春末夏初,走进夏甲村,见到的正是这样一幅景象。生活在此的村民好不惬意。“现在村容整洁、村风文明、道路宽敞通畅,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不愁吃穿,很多家庭还开上了小汽车!”新庄村叉河口退休老干部孙洪如感慨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水涨船高,获得感、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
在孙洪如的记忆里,40多年前的新庄村物资匮乏,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生活困难。当时村里流传着这么一段顺口溜:“春节过后家缺粮,户户要借储备粮,借储粮呀度春荒,萝卜野草补营养。”缺粮的难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得到了化解。“农民实行联产承包,坚持科学种田,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自己的,大伙儿生产有了积极性。”孙洪如说,到1983年,新庄行政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村5800多亩耕地实行联产承包,分田到户,责任到人。从此,“家家缺粮”的光景成为了历史,村民口中的顺口溜也发生了变化:“联产承包粮满仓,家家户户有余粮,衣食住行不再愁,还有余钱存银行。”
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有了改善后,新庄人开始了一门心思谋发展。村里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顺口溜“千亩桑树万根条,条条桑枝黄金条。片片桑叶养好蚕,百万收入进腰包”说的正是这一时期新庄村红火的蚕茧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庄村桑田一度发展到1250亩的规模。特别是1988年蚕茧大战,蚕茧每斤卖到8元,村里仅养蚕收入就达150万元。”孙洪如说,虽然近年来新庄村蚕茧业盛况不再,但规模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建成了江苏省水稻高产万亩示范片,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也形成了规模。
新庄村党总支书记虞福贵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先后办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9个,拥有镇江市农业龙头企业1个,丹阳市农业龙头企业2个,带动了全村农民走在了希望的田野上。其中,丹阳艾米米业公司虽然成立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已经成为了镇江地区有名的稻米加工龙头企业,旗下拥有“幸丹”“厨娘”等品牌,其生产的稻米主要销往华润、苏果等大型连锁超市,并进入天猫、京东商城,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有村民自发创作了一段趣味顺口溜,免费为新庄农业“代言”:“今年春节不送礼,送礼要送有机米;少吃广告营养品,多吃新鲜好食品。”
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经济、充实百姓“钱袋子”的同时,新庄村的民生事业也迈出了铿锵步伐。最直观的是村里道路的变化。据悉,2003年以来,新庄村共投入了900余万元,加强了村级道路建设,现在全村20个自然村全部建成水泥路,路两旁还栽上了树木和花卉。眼看着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村民们自编了一段顺口溜:“村级道路巨龙卧,车轮滚滚如穿梭,改革开放响春雷,致富路上唱凯歌。”
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经纬交织,打通了发展的“致富路”,也为美丽家园建设铺就了“幸福道”。近年来,在持续推进村级道路硬化、亮化的基础上,新庄村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的优美家园。20个自然村均配备了垃圾箱、保洁员,全面清理塘沟里的淤泥污水、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美化出新房屋和围墙、改造危房、增加绿化、改造污水管网……如今的新庄村不仅“颜值”大提升,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进一步提高了。
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中,新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文明之花满村盛开。村民们在文化自信上形象地编了一首顺口溜:“德是人生一金牌,善是积庆一人家,孝是子孙一杯茶,仁是爱民一精华,礼是亲热一句话,勤是手中一张画,千家万户风光好,书写春天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