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疫情监测有“门道”
2018-04-12 09:10:00  来源: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
听新闻

  生物入侵可以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灭绝,对农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也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已经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造成重大生态危机和农林业生产经济损失的许多有害生物都是外来生物。“防止生物入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外来物种入侵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入侵过程通常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入侵和逃逸期、种群建立群、潜伏期和扩散期。防范生物入侵,最好的办法是采取预防措施阻止其进入,或者在入侵初期采取有效的防除措施。 

  了解有害生物入侵动态的工作就是疫情监测。疫情监测是防止生物入侵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预防、在入侵初期防止生物入侵,还是在后期实施重大疫情处置、控制和减轻有害生物危害,这些工作都建立在疫情监测的基础上。对尚未发生的外来有害生物,通过监测,可以在其入侵的第一时间发现;对已经发生的有害生物,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有害生物的发生和生长情况,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为了保护国内生态环境和农林业生产,防止生物入侵和减低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促进农产品贸易,保证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需要建立完整的植物疫情监测制度,从而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入侵的传播和蔓延。 

  根据植物有害生物的类别,植物疫情监测可以分为昆虫监测、病害监测、杂草监测等。各种有害生物监测的时间、方法、区域、监测用的工具以及后续处置均所有不同。 

  一、昆虫监测 

  昆虫种类众多、数量巨大,其中一部分是影响农林业生产的重要有害生物,我们称之为害虫。害虫一般都具有飞行、跳跃、爬行等主动运动功能,一旦发生,能够快速扩散蔓延,造成严重损失。 

  昆虫监测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性诱剂、食品诱饵或昆虫的趋光性等引诱昆虫到特定的昆虫诱捕器中,具体的监测方法有陷阱法(糖醋液)、灯诱法(如黑光灯)、马来氏网法、黄盘法等。在出入境口岸经常开展的昆虫监测有实蝇监测、舞毒蛾监测、马铃薯甲虫监测、林木害虫监测等。另外,根据出口贸易的需要在国内水果花卉种植基地、加工厂、水果集散地开展斑翅果蝇监测、苹果蠹蛾监测和葡萄花翅小卷蛾监测等。 

  昆虫的监测时间结合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一般是在每年寄主植物生长,昆虫活动比较活跃的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比如,苹果蠹蛾和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监测在月平均气温10℃以上开始,实蝇监测在当地月平均温度超过15℃时进行,舞毒蛾监测主要在幼虫发生期及成虫飞行期实施监测,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10月;斑翅果蝇一般侵染果实,监测时间大概在水果成熟期6周至果实收货结束。 

  昆虫的监测区域主要在昆虫的寄主植物生长区域和昆虫活动区域,具体的范围可以根据昆虫的飞翔或活动能力而有所不同。外来昆虫的监测主要在进境口岸、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集散地、批发市场以及周边地区进行。出境植物产品的昆虫监测则主要在种植寄主的出口基地、加工厂、集散地,或者已知疫情发生区域及其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口岸进行。 

  昆虫监测的诱剂有性引诱剂和食品诱剂两种。性诱剂一般是雄性外激素引诱剂。性引诱剂专化性较强,一般针对特定的昆虫种类,可以由人工合成。食品引诱物主要根据昆虫的取食特性设计,例如,斑翅果蝇的引诱剂是食品诱饵糖醋液,由水、红糖、白酒和食用醋混配而成。 

  昆虫监测需要使用诱捕器,诱捕器的大小、形状不一,根据引诱对象和诱饵的不同选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诱捕器。诱捕器可以安装液体诱剂和固态诱芯。 

  此外,还可以根据昆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紫外光灯等进行诱捕。 

  诱捕昆虫时,不同的昆虫种类诱捕器的悬挂方法也不同。专门性的监测一般选择寄主植物作为诱捕器的悬挂点,诱捕器的分布尽可能均匀覆盖目标区域,悬挂高度要在昆虫的活动能力范围之内。一般性的监测中,诱捕器的悬挂地点一般选择在相对开阔的通风处。诱捕时,诱剂应定期更换。 

  在昆虫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危险性的外来有害生物,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植物病害监测 

  病害监测一般是针对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病害或进口国家禁止输入的植物病害。目前,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开展监测的植物病害有向日葵黑胫病、油菜茎基溃疡病、棉花曲叶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这些病害危害大,可随种子、植物病残体或媒介生物进行远距离传播,一旦传入极易扩散蔓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病害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我们的肉眼一般不能直接看见病原微生物。病害监测与田间调查往往结合在一起,通过病原物感染寄主造成的田间发病症状去发现,然后通过实验室培养鉴定、分子检测等实验室技术方法确定病原物。 

  病害监测的时间根据寄主植物的生长期确定,在病害寄主植物生长期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至10月开展,每个生长季调查不少于2次,之间间隔45天左右。 

  植物病害的监测区域一般在有从国外疫区进口寄主或国内种有相关寄主植物的地区进行监测,如寄主植物的主产区、制种区;进境口岸码头、装卸区、仓库、运输路线和加工厂区域等。 

  植物病害监测的方法主要根据不同病害危害寄主时的症状进行,一般挑拣具有典型症状的寄主植物受害部分,取样至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鉴定。 

  病害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疑似病害并经实验室分离、鉴定确认后,对田间作物生长地应加强监测力度,将具有典型症状的寄主植物全部清理,予以销毁处理。 

  三、杂草监测 

  杂草监测的对象主要是监测检疫性杂草,或者对经济和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尚未在本辖区正式报道或监测到的外来杂草。杂草监测可以和本底调查一同进行。 

  杂草监测的时间一般根据气候情况,选择杂草生长的花果期进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杂草生物学特性和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大,结合杂草生长的具体阶段来确定监测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11月进行监测,每隔45天进行一次监测。 

  口岸杂草监测一般选择进口粮食装卸港口码头、储存进口粮食的仓库、运输进口粮食的运输线以及进口粮食的加工厂及周边,以及进口矿产品的港口、码头堆场及周边等场地。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某一特定区域比如农业田地、城市公园、景观绿化地等开展杂草监测工作。 

  杂草监测的方法主要是在监测区域或监测点内踏查,逐株检查,同时可以携带定位仪记录检查路线。发现有可疑或未知杂草的,采集图像、地理信息,并采集标本,做好监测记录、建立监测档案。 

  监测中发现的杂草,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可以自行鉴定的,保存图像和相关记录;如发现可疑或未知杂草,应及时采样,送相关的权威机构或专家鉴定。 

   经监测发现有检疫性或外来杂草的疫点,应启动应急处置。在杂草确认为苗期、偶发、零星的情况下可采取一次性防除措施。连片发生的,可根据生物学特性以及发生的地点、程度、环境等情况采取化学、人工、机械防除等综合措施。地面硬化、替代种植等辅助措施可强化防除效果。

标签:
责编:缪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