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寻张攀在常熟后裔 跨越700多年,还能重聚否?
2021-11-19 16:40:00  来源:扬州晚报  
1
听新闻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2019年1月,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张姓人口总数达到了0.954亿,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

昨天,扬州江都区大桥镇张广世向记者展示了家族珍藏数代的《张氏支谱》。他告诉记者,通过这本家谱中记载的家族人口、姓名等信息,反映了从宋末至今,在江都东部白塔河流域,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邗东张氏为张攀嫡传后嗣

昨天上午,张广世向记者展示了《邗东张氏支谱》。这部家谱是在清代宣统二年编修的,撰写谱序的是清末教育家、藏书家钱桂森等人,家谱中记载了本支张氏从一世公至宣统年间已出生的先祖的相关信息。

家谱中记载,这支张氏为唐朝“草圣”张旭的后裔,南宋名臣张攀嫡嗣。

根据《尚友录》记载,张攀,字从龙,号益斋,常熟人。宋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曾担任过溧水县令、严州通判,太府寺丞,秘书丞等官职,最高职务是担任起居郎兼崇政殿说书(宋代官名)。张攀为人宽厚直爽,遇事对人开诚布公,家世清白,为官清廉,在州县当官时名声很好,在朝廷为官时十分恭谨。张攀著有《益斋文集》、《奏议》、《汉唐论》。

后世在研究“宋代目录学”时,张攀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嘉定十三年(1220年),张攀在担任秘书丞的时候,曾为南宋皇家图书馆“中兴馆”续编目录,成书《中兴馆阁续书目》30卷,记载了淳熙五年后新增藏书1.49万余卷。遗憾的是,这套书在元代就已经失传。近代国立北平图书馆赵士炜从宋代书籍《玉海》中发现了少量被引用的内容,收集成册,现代仍有学者不断增补新发现的内容。

张攀七十岁时去世,追赠通议大夫,集英殿修撰。张攀第三子张辕,少时被举为孝廉,理宗年间,他宦游至扬州,看到扬州东乡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于是从常熟搬家到扬州东乡(白塔河流域),并把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张家巷。从张辕举家迁入扬州,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繁衍近三十代。家族聚居一片,出现过不少能人贤人,为社会发展国家强大,奉献着张氏族人的智慧与力量。

家谱信息反映不同年代情况

张广世介绍,经过仔细研读,他从家谱中发现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

张辕搬家到扬州时已经是南宋末年,此时社会动荡,人口出生率较低,反映在家谱里,就是记录的子嗣少;等社会稳定后,百姓生活水平好转,出生率就会增长,家谱里的名字就会增加。

“这种现象在朝代交替前后特别明显,后来元朝覆灭,明朝兴起,又经历过一次从乱世人口减少到治世人口增加的过程。明朝社会稳定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的寿命也明显提高了。此后,明末清初又重演了一遍,到‘康乾盛世’时,人口和寿命达到了家谱记录中的顶峰。”

张广世介绍,从家谱中先祖的取名来看,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在元朝时期,百姓取名字不可用寓意高深的字意,只出现数字代替;等到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百姓的文化文明程度提高,张氏先祖在这一时期的名字更有文化气息,取名时还会有“名”、“字”、“号”、“别号”等。

700多年后张家人能否重聚?

张广世的爷爷张健是一位烈士,1948年牺牲在山东战场,被安葬在一个叫“大韩庄”的村庄东边。2019年,本报策划推出了“重生之路·寻找烈士”系列报道,帮助牺牲在他乡的烈士寻找回家的路。当时张广世向记者求助,后来经过多地志愿者寻访,最后在山东省临沭县郑山镇找到了这个“大韩庄”。72年来,当地村民妥善照顾烈士墓。去年建军节前夕,临沭县有关部门将张健遗骨移葬于临沭县滨海革命烈士陵园。

“找到爷爷的墓,了却了我父亲的遗愿,今年清明祭祀爷爷的时候,大哥拿出了家谱,把找到爷爷墓地的信息记录上去。由此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想寻找先祖张攀留在常熟的后代,在分开700多年后,一个家族如果还能相聚,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家谱中明确记录了先祖张攀有3个儿子,分别叫张轩、张辂和张辕,但没有更多信息了,因此这次“寻亲”可能会有难度。

目前,张广世等张氏后人已经设法联系常熟当地媒体寻求帮助,他是否能找到张攀的其他后代?本报将持续关注。 记者 刘旺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