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州再办装裱技艺展 看装裱师如何 “化腐朽为神奇”
2021-05-07 16:24: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装裱是用来装饰书画艺术的特殊技艺。在中国,伴随着数千年的书画文化,装裱艺术逐渐演变成一种极具美感的技艺。好的装裱能够和书画作品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如今,扬州装裱技艺已经成为省级“非遗”项目。记者昨从扬州市文联美术馆了解到,5月12日,一场扬州装裱技艺展将在这里举行,这也是继1987年之后扬州再次举办装裱展。

天下三派占其一

扬派装裱技艺是一绝

“1987年12月份,扬州工艺美术书画装裱艺术展在瘦西湖开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专门来拍摄。从此之后,扬州再也没有举办过装裱艺术展了。”扬州装裱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卜万水介绍。

“扬州装裱在业内一直享有盛名。”卜万水介绍,装裱技艺和书画艺术密不可分,扬州自古就是书画家们聚集活动的城市,也催生了扬州装裱技艺的发展。到了明末清初,扬州装裱技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苏派”、“京派”并称“天下三大流派”,尤以“善仿古装池,擅长揭裱古画”闻名于世。

卜万水介绍,清代乾隆年间,扬派装裱祖师叶御夫,善治旧绢,传为佳话。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御夫得唐熟纸法,旧画绢地虽极损千百片,一入叶手,遂为完物”。在书画中,绢本最难保存,所谓“陈绢如烂草”,但是无论多么破损的绢本纸本,到了优秀的裱画师手中,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能够再现书画原本面貌。

传承脉络有章可循

两部经典都是扬州人写的

卜万水说,相比较“苏派”“京派”,“扬派”装裱技艺更是有章可循,有着翔实的文字记载。如今,但凡查阅中国装裱技艺的历史脉络,明代扬州人周嘉胄的《装潢志》,清代扬州人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都是绕不过去的经典,他们不仅是优秀的装裱师,也是理论家,他们总结出“扬派”装裱的特点:“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至今仍是装裱界的最高标准。

民国期间,扬州不少装裱大师前往上海、北京等地,也把“扬派”装裱技艺传扬各地,如当年上海的“绢本大王”刘道生,善于修复绢本,他的弟子们更是远赴海外,成为了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休斯顿博物馆等博物馆的纸质文物首席修复专家。

在扬州,刘道生之弟刘道林,也传承了“扬派”装裱技艺,卜万水的师父虞瑞华,就是刘道林的关门弟子。他们继承了“扬派”装裱整洁秀丽之艺术风格,能够运用去污、揭禙、补残等技法,精心修补、装饰,对画面破损严重之处,能够衔接丝缕。扬派装裱用糊如水、轻浆重排、镶缝平正、挺直牢实、拼花相应、宽窄统一、转边整齐。从选纸到揭复,从调墨到接画意,七十二道工序,步步严谨,不容半点闪失。

“现在很多人并不了解‘扬派’装裱技艺,这场扬州装裱技艺展选了26幅贾聚成先生的书画作品,请26位‘扬派’装裱技艺传人,一一进行装裱,进行一次集中展示。”卜万水说。

26幅作品各不相同

展示“扬派”装裱技艺之美

“这幅双色燕带挖嵌,要求挖空部分手起刀落,一气呵成,两条燕带垂直下落,使得主体画面更加醒目;这幅双色锦眉空心带,两道单线燕带营造出空心效果,而在宝蓝色的主色中,使用两道古铜色的锦眉,画面冷暖色调和谐美观;这幅双色双挖,这是典型的小画大裱,本来两幅画面尺寸不大,通过色彩的浓淡对比,以及重色锦眉的出挑,让小品‘不小’;这幅双色双挖扇面,采用深豆绿背景色,衬托出白色扇面的洁净效果……”卜万水介绍,这次26幅作品所采用的技巧,有的完全继承传统,也有进行创新。

卜万水告诉记者,“扬派”装裱技艺对于基本功要求极高,出手要快,下手要准,要赶在浆糊干透之前,完成整套工序,而且不能溅有任何污渍。在创新部分,主要是在色彩的对比运用上,之前“扬派”装裱用色淡雅,这次不少作品都采用了浓墨重彩,对比强烈的颜色,这也是这些年来,向“苏派”“京派”学习借鉴的成果。

“希望这次扬派装裱技艺展,能够让更多观众,了解‘扬派’装裱技艺之美。”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卜万水最大的心愿就是这门技艺能够代代相传。现在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学习,大多都是高等学府美术专业的本科生,他也感到欣慰。“唯有传人薪火不断,才有技艺生生不息。” 记者 王鑫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