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倾尽心血扎根扬派盆景 他痴迷创作四十载
2021-03-12 10:27: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将一处闲置的楼顶平台,倾力打造成一座私家盆景园。在古运河畔,有一处蔚为壮观的空中景观,这就是扬州市级非遗“扬派盆景剪扎技艺”项目传承人杜晓波耗四十年心血,用近两百盆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水墨画”的盆景完成的杰作。近日,他正忙着准备参加5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博会。

迷恋盆景创作四十年

昨天上午,绵绵细雨中,记者来到杜晓波的私家盆景园。他正忙着修剪花博会的送展作品《蛟龙出谷》。这是一处面积逾两百平米的大露台,除了一隅用防腐木栅栏隔开的日式景观小园外,剩下的全部被用来陈列盆景。空地上摆放着一排排花架,一盆盆千姿百态的盆景令人目不暇接,葱郁苍劲的松柏、古雅幽芳的梅桩、质朴苍古的榆枫、潇洒秀丽的绿竹、枝朗叶密的黄杨……站在露台上望东远眺,只见对面的古运河水缓缓流淌,灵动的流水与空灵清幽的盆景相映成趣。

杜晓波和盆景结缘要追溯到四十年前。彼时刚满二十岁的他招工进了园林单位做起了盆景工学徒,师从扬派盆景大师万觐棠,学习盆景制作技艺。“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的风格和‘一寸三弯’的剪扎技艺是扬派盆景最显著的特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杜晓波发自内心地喜爱、迷恋盆景创作。四十年过去了,当年和他一起学徒的同伴改行的改行,转岗的转岗,而杜晓波一直在这片天地孜孜以求地耕耘,多次在国内盆景赛事中斩获佳绩。

盆景有了自己的家园

很少有人能把工作和爱好融合得如此完美,杜晓波就是其中一位。上班时间,他兢兢业业侍弄盆景,下班后继续围着盆景打转。四十年来,他见缝插针把家里的边角地块利用起来,摆放精心打造的盆景作品,从选择桩木、养护成活、定位创作,到后来的定枝蓄枝,一枝一叶刻画出盆景的整体效果。

作品越来越多,地方不够用,没办法,杜晓波只好带着这些宝贝开始了流浪生活,“哪里有空地就往哪里摆几盆,先是放在我妈家的小院里,后来房子拆迁了没处放,又零散寄居在亲友家。”妻子张桂兰笑称,杜晓波把这些盆景当作自己的命。有一年下大雪,杜晓波半夜醒来惦记“散养”在别人家的盆景,生怕雪块压断了枝条,赶忙把妻子拖起来,连夜赶去为盆景除雪。

三年前,受一位经营饭店的亲戚邀请,杜晓波将饭店楼顶的这处平台利用起来,打造成盆景园,从此,散落在各处的盆景终于迎来“大团圆”,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倾尽心血扎根扬派盆景

云片式造型是扬派盆景的典型特征,主要盆景树种有松、柏、榆、杨等。在杜晓波视若至宝的近二百盆盆景里,最钟爱的是跟了他四十年的《流云》,这是他刚做学徒时在师傅指点下完成的第一部作品。

在杜晓波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这盆作品。只见黄杨枝条历经四十载时间洗礼,迄今依然舒展遒劲。盘根错节的枝条间,一坨坨承载时间年轮的“生姜拐”错落有致,由枝叶精扎细剪成一层层极薄而平行的云片,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风格。杜晓波手执剪刀,正忙着为《流云》复片,“要将枝叶扎成云片,一般要经过多年的加工培育才能成型,成型后,每年还要复片养护。”

杜晓波说,盆景讲究因物造景,“剪扎过的盆景,要通过养护管理让需要发展的部位长出新的枝叶,不需要发展的地方则抑制它的生长,这样才能使盆景的造型越来越完美。”

盆景以小见大,以景抒怀,杜晓波说。余生里,会倾尽全部心血,只为将扬派盆景技艺继续发扬光大。

记者 王蓉 文/图

标签:盆景;创作;天地;痴迷;作品
责编:张慰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