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高邮湖区退捕禁捕后放流1亿尾! 今冬唱响《渔歌子》
2020-12-11 10:28: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昨日,高宝邵伯湖渔管办在高邮湖区举行冬季放流仪式,6万斤、30万尾草鱼、鲢鱼、鳙鱼“跃”入高邮湖。这也是自全湖全面退捕禁捕后的首场放流活动,而整个“冬放”将投入放流资金347万元,放流各类苗种超过1亿尾。

退捕禁捕后首次放流

6万斤鱼儿入湖修复生态

昨天,多艘满载大鱼的渔船进入高邮湖区,到达指定地点后,在渔政人员的现场指导下,渔民将鱼儿放入湖中。

渔管办资环处负责人许飞介绍,本次放流的鱼中,有草鱼、鲢鱼和鳙鱼三种,共6万斤、30万尾。

“草鱼是典型的食草性鱼类,它们生活在水体中下层和近水岸水草多的地方;鲢鱼和鳙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俗称‘环保鱼’,取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许飞说,这些鱼儿一直是湖区放流的主要品种,但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去的放流是以捕捞为目的之一的增殖放流,而现在湖区全面退捕禁捕后,是以改善和修复湖区生态的渔业增殖放流,这对于养护湖区水生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陆续多次放流

今冬将放流超过1亿尾鱼蟹

首场放流后,渔管办还将陆续举办多次放流活动。许飞说,2020年冬季至2021年春季,共投入放流资金347万元,放流各种鱼蟹超过1亿尾,“鱼类放流时间依然选择冬季,因为冬季鱼类鳞片紧闭,防护能力强,病害较少,便于运输,放流后成活率较高。”

放流的鱼蟹共7个种类,除了草鱼、鲢鱼、鳙鱼外,还有鲂、鳜、细鳞斜颌鲴和中华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是底栖动物,可吃水生植物及腐殖质;细鳞斜颌鲴是中小型鱼类,可吃水体中的底生藻类、腐屑等,且它们爱吃的是大多数经济鱼类不喜欢吃的,被誉为“水底清道夫”,放流这种鱼,对湖区生态是很有益的补充;鲂栖息于流水或静水的水域中下层,对水质要求较高,清新的水质、较高的溶氧是其生活的必需条件,是属杂食性鱼类,放流这种鱼,可以让它们成为湖区水生态的指示物种之一;鳜鱼是肉食性鱼类,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可以改善优化湖区鱼类结构。

资源不断改善

常年坚持的放流已取得效果

退捕后,湖区鱼虾蟹蚌等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这是否意味着湖区不再需要放流了呢?

许飞解释说,受到环境变化和长期捕捞的影响,湖区渔业资源呈现退化趋势,如鱼的个体变小、提早成熟,一些鱼类虽然在湖区还存在,但数量少,“需要通过放流形式,为湖泊输入新鲜的生命和活力,为净化水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

实际上,湖区常年坚持的放流活动已取得效果,“高宝邵伯湖作为通江湖泊,通过近几年持续放流,渔业资源不断改善,湖区胭脂鱼、江鳗、鲻鱼、鱼回鱼等洄游性鱼类不断增加,这一方面说明长江渔业资源恢复,同时湖区水质改善,饵料资源丰富,满足洄游性鱼类摄食需要。”

在退捕禁捕措施叠加效应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将更加明显,“退捕后,湖区不存在捕捞行为,放流时间还可以灵活调整,比如提前到10月左右或深秋季节。”

调整品种和规模

湖区放流将有这些新变化

退捕后,高宝邵伯湖增殖放流生态效益更加凸显,放流后苗种可安全生长,存活率大幅提高。

许飞表示,以后的放流中,将减少经济捕捞品种的放流规模,增加资源衰退严重的本地土著品种放流,减少大规格苗种放流,增加小规格苗种放流。而具体调整,将根据放流效果评估和专家意见进行逐步调整。

而调整的方向,一是减少鲢、鳙、草鱼等常规捕捞品种放流数量,但仍保留一定的数量,主要因为鲢、鳙目前是国家主推的净水鱼,草鱼主要是针对湖区水草疯长减缓湖泊老化的;二是增加鲂、细鳞斜颌鲴等环保品种放流数量,小品种主要考虑生物多样性,也是各级专家主推的放流品种;三是新增中华鳖和鱼骨;这两个资源衰退严重且属于适宜放流物种范围的土著物种,提高生物多样性,而且作为湖泊底层生态环境重要物种,还需放流一定数量的中华绒螯蟹。

渔业资源普查

湖区鱼虾蟹蚌已超过60种

上世纪80年代的渔业资源普查显示,高邮湖区鱼虾蟹蚌等有64种。近年来,为了准确了解湖区渔业资源,渔管办与科研院所合作,对高宝邵伯湖湖区的渔业资源进行普查。

在湖区,占据优势的是鲫、湖鲚、鳙、白鱎、红鳍原鲌、鲤、似鳊、鳊、翘嘴红鲌和鲢。

现在,湖区的鱼虾蟹蚌种类已超过60种,其中江湖洄游型鱼类有鲻鱼、鱼回鱼、鳗鱼、胭脂鱼等,都是在时隔多年后,重新回到湖区。

“高宝邵伯湖是淮河下游通江湖泊,其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与长江相互交流,同气连枝,相互促进。”许飞说,高宝邵伯湖生态环境的持续修复,对长江生态有着正面影响,湖区的渔业资源也必定受益。

记者 向家富

标签:渔业资源;鱼类;草鱼;许飞;生态环境
责编:张慰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