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博物馆馆藏西汉木刻版画
“寿”字木版年画
“张仙射箭”木版年画
“一团和气”木版年画
核心提示
年画是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衍生形成的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在近期公布的第4批扬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中,扬州木版年画成功入选传统美术类,作为这个项目的保护单位,扬州博物馆藏有近300块木版年画板,涵盖了百十个品种。
馆藏最早的西汉版画
被认为是木版年画的前身
在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一件1997年西湖胡场墓出土的西汉木刻版画。这件2000多年前的木刻版画,被认为是扬州木版年画的前身,“扬州石料缺乏,这件木刻版画和我们所说的画像石的功能和用途差不多,都是用来装饰墓室的。”扬州博物馆保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件西汉木刻版画长2.3米、高0.8米,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态,内容十分丰富。右边展示了墓主人生前的环境,门前有一条小河,河里有一艘船在运送粮食。在画面的中间,有一个大型的住宅,宅前有两个阙楼,阙楼中间,还有两个人正在跳建鼓舞,“建鼓舞在一些画像砖上也有体现,就是两个人敲鼓,并演化出的一种舞蹈。”上述负责人介绍,中间刻画的这间住宅应该就是墓主人生前所住的房屋,为庑殿式建筑,刻画的应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画面的左侧是一个十字穿璧纹,这种纹饰在西汉墓葬中十分常见,推测为墓主人生前所住房间的装饰。
“它的画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看上去比较简练,我们可认为它是现代版画的前身。”上述负责人说,在研究和实践中都表明,扬州文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西汉木刻版画可认为是扬州后期某些艺术的前身,比如明清书籍上的版画、木版年画,都可认为是汉代木刻版画的延伸和传承。
近300块明清年画板
扬州的年画风格独树一帜
提及年画,最广为人知的当数苏州桃花坞年画。相传,最初扬州的木版年画稿就来自苏州,扬州刻工从中吸收其长,创新设计,雕刻印刷销售,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扬州年画。
在扬州博物馆馆藏木版年画中,一件“寿”字年画体现了扬州木版年画的精髓所在。图中由几种故事题材的画面组成:字的最上端为“天女乘凤”,行云流水连接着“福、禄、寿”三星人物,三星人物身旁的景物又连接出“八仙祝寿图”,八位神仙有聚有散,分别巧妙地安置在字笔画的重要之处,字的最下端为东方朔偷桃。这幅字形年画,将几个故事的人物安置在一个字中,相互间串以寿桃、亭台楼阁和云气等,揭示字义内涵。
用色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年画,“扬州木版年画颜色较为清淡,几乎没有大面积的亮丽颜色,和瓷器中素三彩的色调接近。”上述负责人介绍,扬州年画色彩以黄、红、青、蓝、紫、绿为主,特别是将红和绿两色分为深浅多种,既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又增加层次感。“寿”字年画中,就使用了7种深浅不一的同色系颜色凸显画面层次。
造型和构图方面,扬州木版年画中人物的造型十分独特,采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将头部比例扩大,着重夸张五官特征。年画中无论男女、孩童的服装,均以较长的线条表现长袍衣纹的流畅美、飘逸美。加之印刷套色时,均以淡彩点缀绫罗绸缎的花纹,服饰巧留空白,既丰富又有轻盈透薄之感。
与雕版印刷颇有渊源
木版年画属于传统美术类
木版年画的刷印与“饾版印刷”较为相似,就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板,将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板,然后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最后完成一件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
“馆藏的近300块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板,在入馆时板片上残留有颜色,后期通过技术分析,还原色板上原有的色彩进行刷印。”上述负责人介绍,其他地区年画有的使用涂色的方式,扬州使用线板定型,再用不同的色板进行刷印,所以极其考验技巧。
在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有近30万古书板片,木版年画是否也应该属于雕版印刷类?“二者虽有共通点,比如在工具、载体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表现的题材不同,所属类别也不同。”该负责人说,雕版印刷属于技艺,载体以书为主,主要起着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而木版年画则属于传统美术,往民俗方向发展,可以说雕版印刷兼容了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其发展的另一个支流。
该负责人表示,扬州木版年画成为非遗代表性项目,作为传承单位,将以馆藏板片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促进该项目的传承与进一步发展。
记者 林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