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标本馆中的白鲟标本。 乔云 摄
导语
近日,“长江白鲟灭绝”的新闻引发人们热议。白鲟是什么样的物种?扬州水域是否曾出现过?昨天,记者从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获悉,该院标本馆里有一个长江白鲟标本,“沉睡”在标本馆里至少40年,来历成谜。
白鲟标本至少“沉睡”40年,来历无人知晓
位于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大礼堂南侧的标本馆,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动物标本馆之一,白鲟便是其中珍贵的标本之一。
“大学四年,我们无数次隔着玻璃看过白鲟标本,原本以为总有机会看到有生命的白鲟,想不到永远只能在标本馆见到了。”在微博中看到“长江白鲟今已灭绝”的热搜时,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一位学生这样说道。
在标本馆,记者听到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专业老师这样介绍白鲟。“它吻长剑状,其长为眼后头长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后逐渐变宽,前端钝尖,狭而平扁,基部肥厚。因为标本制作的原因,我们无法看出它原本的呈色,其实白鲟背部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是略呈白粉色。”
标本馆的白鲟从何而来?扬州水域内曾经有过白鲟的踪迹吗?
“白鲟成鱼可长达七八米,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多年前,长江水域扬州段也是白鲟的产卵之地。”提到白鲟标本,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王爱勤告诉记者,自己1985年入职参加工作时,这件白鲟标本就已经静静地存放在标本馆内了,随着标本馆老员工的离世,学院里已经没有人记得清这件标本从何而来,为何放在这里。
“想不到现在白鲟都已经灭绝了,我们真的只能在标本馆看到这个曾经称霸淡水水域的‘老虎’了。”王爱勤感慨道。
标本曾受条件局限,长吻被忍痛锯断
虽然年代久远,但是王爱勤还是依稀记得,标本馆的藏品,多是源于原南通学院、原苏南文教学院、原江南大学以及扬州大学与相关单位的科研合作研究收藏。据此推测,这只白鲟极有可能是发现在江苏水域,因搁浅死亡而被送到学校,制作成标本的。
最令王老师遗憾的是,白鲟标本长达80多厘米,因那时候保存条件不足,没有这么大的容器,不得不忍痛锯断它的长吻另作保存。直到上世纪90年代,标本馆特意给白鲟标本打造了一个长长的玻璃展缸,将吻缝合上去。所以,现在看到的白鲟标本,是缝合过的。
学院鼓励大学生积极宣传江豚保护
记者了解到,扬州大学的标本馆共上下两层,一层陈列面积约380平方米,陈列动物标本共有1000多种、2000多件,其中的大熊猫、扬子鳄、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共29种,占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的31.2%;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共45种,占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总数的30.6%。二层陈列面积约40平方米,藏有植物腊叶标本10000余份。
“尽管现在我们无法得知白鲟的具体来历,但是能拥有这样一件比较完整的白鲟标本,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也是幸运的。”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廖善光表示,“白鲟的离去,让大家深感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我们学院的学生一直致力于江豚的保护,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宣传江豚保护,以免其步长江白鲟的后尘。”
通讯员 金德明 万蕾 记者 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