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吴江开发区改革“组合拳”激活发展新动力
2021-04-19 23:01: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吴江开发区不断破除“双招双引”链条上的体制机制关卡,打破制约人才科创项目引进的瓶颈——

改革“组合拳”激活发展新动力

作为吴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吴江开发区经过近30年发展,尤其是晋升国家级11年来的高速成长,已如一艘驰骋全球外向型经济大洋的巨轮,不断劈波斩浪,破浪前行。

但船到中流浪更急。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目标,这艘“大船”又该如何围绕主导产业,创新人才及项目引进政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这两年,吴江开发区不断破除“双招双引”链条上的体制机制关卡,打破制约人才科创项目引进的瓶颈,在打通优质人才项目落地通道的同时,更解决了优质科创项目在落地决策、载体空间、政策资助、资金支持等方面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双招双引”新路子,激活发展新动力。

创新落地评审,让优质项目不再“拍板难”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从“输血强身”到“造血强身”。

近年来,吴江开发区充分发挥“双招双引”磁场效应,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提供新动能,培植新优势,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在2020年度国家和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吴江开发区分别位列第32位和第7位,比上年上升2位和7位。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更需努力。

面对严峻发展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吴江开发区也清楚看到,现有体制机制下,“双招双引”链条上的“关卡”和制约人才科创项目引进的“瓶颈”。这些,都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迎难而上,才能迎刃而解。

“‘双招双引’就好比选树苗。我们要移栽大树,也要选好小树苗,因为今天的小树苗就是明天的大树。”吴江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查旭东说,选拔“好树苗”需要“好眼力”更需好机制。以往,按照“上市企业储备”标准招引科技人才项目,大部分项目要求高,需要“一事一议”,但由于没有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让项目“拍板难”成为“双招双引”中最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好项目”落地决策问题,吴江开发区由人才办牵头研究并制定了科创人才项目政策谈判条款,并启动“人才+科技+基金”落地评审机制,由人才、招商、科技、总公司和外部创投机构、律所和知识产权机构等组成评审小组,通过评审小组运行的机制,按通过、有条件通过、否决的评审结果,解决了科创人才项目“拍板难”问题。

而且,作为省内首创的一项创新做法,“人才+科技+基金”落地评审机制还有助于引进更多具备高端创新实力、技术国际领先、符合吴江产业发展定位和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让吴江开发区项目的集聚度得到明显提升。

“吴江开发区提出,用3至5年培育20至30家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将从面广量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中产生。”查旭东说,目前,通过“人才+科技+基金”,他们已先后评审项目70个,通过认定61个,落户项目44个,培育上市企业的“原始资本”正加速积累。

“造空间”“装引擎”,让优质项目插上“腾飞”的双翼

“一事一议项目拍板难”问题的解决让吴江开发区抢占到了一波发展先机。然而,在科创项目的引进过程中,他们发现,区内还存在着“科创项目落地载体少”的问题。

吴江开发区自2009年启动科技人才引进工作,经过10多年的发展,原有的科创园已经饱和,项目落地载体成为制约瓶颈。

“没有载体,项目招引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好的项目也落不了地。”面对眼前的现实问题,2019年底,吴江开发区人才办牵头研究制定科创载体“建购腾租”推进机制,提出3年内新增不少于100亩科创专业园区用地,新增不少于1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孵化培育出100家左右的科创企业。

截至目前,已回购地块84亩,正规划建设“智能制造创新港”,已租赁2.6万平方米民营孵化器并投入使用;已制定科创项目租赁民营厂房租金补贴标准;正全力推进科创园入孵企业常态化考核腾退工作。

落地决策机制和载体推进机制的落实,犹如给吴江开发区引进优质项目插上了双翼。但要让优质项目真正“腾飞”,还需给项目增加“引擎”。

2017年,吴江开发区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同运仁和”母基金,着力聚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为开发区科创引领贡献资本力量。母基金成立至今,已与深圳的松禾资本、同创伟业、正轩资本,北京的国投创合,上海的达泰资本、比邻星资本、中芯聚源,省内的金茂投资、苏州国发资本、元禾原点等一批国内知名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团队达成合作。

去年,吴江开发区又设立了“同运崇本”人才基金。作为天使基金,人才基金跟产业母基金形成互补,为真正有潜力做大做强的早期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母基金和人才基金的相得益彰,重点解决了“优质项目渠道少”问题,解了好项目急需资金的燃眉之急,加速了优质项目的尽快落地。

“专班”运行“内外”结合,快速有效锁定优质项目

用最快的时间帮助项目顺利落地、通过“以内引外”“中介咨询”等筛选“补链强链”项目、用最专业、最精准、最优质服务为项目赋能……自去年8月13日吴江开发区“双招双引”专班成立后,三个小组便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了。

寻找载体、完成注册、取得营业执照……随着专班工作人员全链条服务,一个个项目顺利落地,“双招双引”专班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双招双引’专班是为重点解决‘科技招商团队力量小’问题。”吴江开发区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吴晓萍告诉记者,去年三季度,吴江全区“双招双引”通报,开发区科创人才项目数量已没有太多优势。为快速解决问题,开发区党工委快速决策,将前期调研的“去行政化”改革思路运用到科技招商工作中,快速制定了“双招双引”专班工作方案。

专班向开发区人才办、科技局负责,承担开发区“双招双引”所有量化指标。经过努力,在去年第四季度的3个月内,吴江开发区引进并落地了25个创业类项目,到去年底,全年新增36个“双招双引”项目,占吴江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以来,我们还发现,科创人才选择到长三角发展的意愿强烈。但到了苏州以后,究竟选择哪个县级市(区)落户,还需要比较各地的政策。”吴晓萍说,为了争得优质科创项目谈判的主动权,他们充分调研,对比分析深圳及苏州部分地区的人才政策后发现,落地前评审,可以快速有效锁定优质科创人才项目,较区级领军人才政策叠加区镇政策,在同等外部环境下,可以较小的政策优势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去年12月底,吴江开发区人才办牵头研究出台了开发区领军人才创业工程,重点解决“地区间差别化竞争优势小”问题,以内部初审与外部评审的形式,进一步精准筛选优质项目。到目前,首批评审已经结束,共有23个意向落地,19个项目通过评审,其中成长类5项,孵化类14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我们的‘双招双引’也要坚持走创新驱动的道路,实现人才、载体、资金、项目的持续活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查旭东说。□苏报驻吴江区首席记者王英

标签:开发区;优质项目;人才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