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客官,您的头汤面来哉!
2020-03-08 12:26:00  来源:看苏州  
1
听新闻

【看苏州专稿 文/卢奕】

如果只能选择一样美食代表苏州,那唯有苏式汤面。

一碗苏式面,就像温婉可人、知书达理的吴地美人,意浓情长,可与之偕老。

无需多言,苏州人的一天从一碗面开始……

今天,姑苏区包括50余家面馆在内的127家餐饮门店恢复堂食。看苏州兵分三路,前往松鹤楼、荣阳楼、朱新年这三家老字号,带你去“尝”这碗苏州人想念已久的庚子年头汤面,开启这一季的春暖花开!

要吃面,得先“打卡”

早上6:30,位于山塘街的荣阳楼早早地开了门。

店员在工作台专门值守,一条间隔线阻拦了食客们想要立即进场的可能。

别急,要进去堂食,还需要有一系列流程。

登记姓名、检验苏城码、测量体温…这位食客许乃允就住在山塘街上,“听说今天恢复堂食了,就起了个大早,来尝尝。”

墙上张贴着“姑苏区疫情防控期间堂食提示”,建议食客们都仔细浏览一遍。

建议你最好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哦,如果是现金,则要登记身份证信息与联系方式。

点完餐,拿好号码牌,还要进行手部消毒。

在一侧的防疫物资台上,酒精、消毒液、口罩摆放得整整齐齐,有专人负责给食客进行手部消毒。消毒完,才能真正进入店内。

客官,你的头汤面来哉!

苏州谚语说“面要头汤、浴要浑汤”。意思是吃面要趁早,用精心熬煮的第一锅汤下出来的头汤面总是汤色最清、味道最鲜。

在荣阳楼后厨,早已经是热气腾腾,暖意洋洋。

师傅们戴着口罩和手套,进行头汤面的制作。

苏州的汤面那是有很多讲究的。首先一碗好面要做到四烫:汤烫、面烫、浇烫、碗烫,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汤要烫,面也要烫,吃的时候都要趁热;浇烫和碗烫,随着吃面的人越来越多,已很难做到了。

下面水要清,浑了会有碱水味;捞面要分量精准,说要1两半,绝对不能捞出2两来;装碗时笊篱出面不拖水,筷子夹面一抖一翻做成观音头,入汤时不能泼汤;面入碗中,纹理码放规整,中间微微拱起,微露出汤,宛如鲫鱼背。

早上7:00,大堂里已经来了不少抢先尝的食客。

旧时老苏州吃面时,面馆的响堂也是一大特色。他们嗓门大,大声的吆喝显得面馆生意特别红火。食客落座后的要求,都由响堂的一声声吆喝,传入灶台。

不过,今天的面堂里,有些特别。

餐桌被要求一隔一米隔开。食客们保持间距,并没有在餐厅闲聊,只是低头吃着自己手中的这碗“头汤面”。

这位64岁的老食客告诉看苏州记者,今天能在店里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素浇焖肉面比之前外带的面更香更有味道,这家百年老店也是山塘街坊们每天早上必吃的地方。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吃面,几十年了。苏式面是老苏州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不断传承的——爷爷带着儿子吃面,儿子带着孙子吃面,口味传承,习惯传承。”

更多详细情况,记者稍后带来。

小贴士:

根据姑苏区《当前进一步优化餐饮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加快复工复业的工作指引》中关于加强用餐人员管理的要求规定:

用餐人员要凭绿色“苏城码”并佩戴口罩方能进店消费。

进店时必须测量体温,出现有发热(超过37.3℃)、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一律不允许进入餐饮场所,引导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向所在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

除就餐时间外,用餐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用餐完毕后必须及时佩戴口罩,离开座位必须戴口罩。

用餐人员进店要文明就餐,保持间距,不在餐厅闲聊、打牌等。

建立用餐人员可溯源制度,实行预约就餐、错峰就餐, 倡导微信、支付宝等非现金交易模式,现金支付需登记有效证件与联系方式。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