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 “2019对我而言太值得纪念了,我自己创造了一个小生命,现在又要挽救一个生命。”今天(11月26日)上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细胞采集分离室里,来自昆山康复医院的韦余龙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受捐者是一位15岁的少年。看着挺着5个月孕肚、一直守候在旁的妻子仲小玲,韦余龙很是感慨。
今天在挽救生命的不止韦余龙一个人,在他左侧病床上躺着的吴嘉来自苏州第九人民医院。
身为一对龙凤胎的父亲,当得知配型成功、自己可以挽救一个3岁的小女孩,他也想到了自己的孩子。“这不仅仅是给一个孩子重生的希望,也会让我自己的孩子更懂得生命的意义。”他说。
一旁的妻子谢艳则说,两个孩子虽然才8岁,可能不太懂这件事的具体内容,但完全明白其中的重大意义,也会很自豪地和同学说,自己的爸爸要去救一个小朋友。“这种自豪是用别的方式无法代替的。”
一个即将当爸爸,一个已经是爸爸,巧合的是,两位分别来自吴江和昆山的捐献志愿者都是医务工作者。
今年38岁的吴嘉是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宣传科的工作人员,他在去年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在确定高分辨检测成功之后,吴嘉才告诉家人捐献一事,不过因为家族很多人都从事医疗相关行业,他们都非常理解并且支持。“结果反倒是家里人来安慰我,说捐献过程没有那么可怕”。
吴嘉告诉记者,他还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去参观过医院的血透室,给孩子们科普造血干细胞对于病人的重要意义和捐献的流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爱心的种子。
1992年出生的韦余龙则是连云港人,2016进入昆山市康复医院信息科工作。也是在那一年参加岗前培训时,经过昆山市红十字会的招募,韦余龙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在确认要进行捐献后,从入院动员到正式捐献,韦余龙的妻子一路陪伴在他身边,给他加油打气。
捐献现场,韦余龙满脸幸福地告诉记者,妻子的预产期在明年3月。“知道自己要当爸爸和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心情一样,都很紧张、很激动”。
截至目前,苏州全市共有2.5万余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加上吴嘉和韦余龙后,已经实现成功捐献167例,其中医务工作人员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救死扶伤是天职,医者仁心是奉献,希望吴嘉和韦余龙的善举能号召更多的爱心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点亮生命的爱心之光。【看苏州专稿文/朱晓倩】
(责编: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