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教育能碰撞出什么火花?12月12日,南京农教融合主题交流会在江苏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南京市发布了全国首个农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标准《青少年现代农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促进学农基地规范发展。目前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等首批30家学农基地创建单位正式通过验收,并获得授牌,这将为农教融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近几年,研学游越来越受追捧,乡村的自然环境优势越发明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颜值升级,吸引市民休闲旅游。“乡村美起来了,需要用‘美丽乡村+’的模式来创造新的发展可能,为乡村的美注入文化内容,让乡村的美可持续。”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郭双庆说道,在乡村拓展校外的教育基地大有可为,倒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档升级、迭代更新。“孩子从小就接触农业,为科技赋农提供了一种可能,日后更有利于用科技反哺农业。”参与制定本次《规范》的南京中智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王波说道。
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文,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为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郭双庆介绍,南京市对于农教融合的探索起步较早,2017年就开展了青少年现代农业文明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工作。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教育资源,现在不少基地的农教融合项目局限在采摘、真人CS等娱乐性活动,没有追求差异化发展,缺乏创新性、科学性。
如何去规范和引导这一行业的发展,在全国尚且没有标准性的文件。去年南京率先开启尝试,开始制定《规范》,历时一年,今年正式发布,填补了空白。“我们发布了全国首个农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标准,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一个规范性的框架,引导他们往专业化发展。用趣味性、科学性的课程,发挥农教融合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郭双庆说道。
“配备专业师资团队,按照不低于1:50的师生配比配备学农导师”“单个场所至少配备一名安全员”“开发至少三项学农课程”……记者翻阅《规范》,发现对配套设施、安全措施、研学课程、导师资源等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前对学农的认识就停留在游玩的亲子活动,设施设备的配备上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要怎么做,都是摸索着来。”活动现场一位学农基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规范》的要求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以后,今年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官方认可的学农基地。据了解,今年南京市以《规范》为参考,对学农基地创建单位开展了资格审查,30家学农基地创建单位正式通过验收,并获得授牌。(实习生 刘益辰 许嘉璐 融媒体记者 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