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她们,为抢救生命而战
2020-03-08 08:14:00  来源:南报网  
1
听新闻

“我看不清你们的容颜,但我知道你们是这世界上最美的女神!”三八妇女节到了,南京市一批女性医护工作人员仍奋战在抗疫一线,她们怀揣仁爱之心,用专业精湛的医术,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个患者,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回家团圆。

满满爱心,温暖着患者脆弱的心

“张阿姨,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样子,我想永远记住你!”从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出院前,16岁的甜甜(化名)跟主治医生张小玉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在隔离病房,张小玉每天都被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包裹得严严实实,患者看不清她的容颜,只能靠声音辨认。

甜甜住进来第二天,张小玉发现她出现了新症状:“失去了味觉、嗅觉,刺鼻的消毒水放在她面前,她一点闻不到,饭菜、水果她尝不出任何味道。”小姑娘很着急。张小玉迅速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慢慢地,甜甜有了好转。

这天中午,甜甜告诉她:“张阿姨,我能闻到橙子的香味了……”那一刻,张小玉喜极而泣。

在完全隔离的环境下,很多病人的心理都极度恐慌。患者曹先生刚住进来时,得知母亲在武汉因为新冠肺炎去世,心情十分低落。“他不想吃饭,晚上也睡不着。”张小玉告诉记者,情绪对免疫力来说特别重要。所以很多病人需要开导。

张小玉耐心地劝慰他,一边劝,一边哄他吃饭,督促他睡觉。曹先生后来慢慢振作起来,吃好睡好之后,免疫力很快提升,没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出院前,他对张小玉说:“谢谢你,张主任!”

张小玉感慨:“每当看到他们健健康康地从这里离开,我是发自内心的开心。

用精湛医术守护患者生命

在驰援武汉的江苏医护战队中,重症救治力量是担任主攻的“特种部队”,来自南医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立群就是“特种部队”的一员。

作为首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重症医疗组组长,农历正月初一她就来到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带领团队一起参与危重病患救治。

不久前,团队要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更换气管套管,但操作难度大、风险高。孙立群说,“我有经验,我上!”她不顾近距离接触可能被喷溅的危险,为患者更换气管套管;在队友救治一名大量胸腔积液的新冠肺炎患者时,放置引流管遇到困难,孙立群自创“江苏制造”的连接头,解决了难题。

当地医院医务人员评价孙立群时,用“整天都有奇思妙想,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临床困难”来形容。

孙立群的奇思妙想不仅体现在病房中救治,还体现在“设计”上。她到达武汉后工作的第一件事是设计感控示范病房。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要分开,“三区”之间加上隔断……从技术设施改善到人员行走路线优化,孙立群一个个细节琢磨,设计图纸改了一遍又一遍。

当地医务人员胡泉在微信群里向孙立群表达感谢:“你们的到来,不仅在技术上,还在心理上都给了我们极大帮助和支撑。”

能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此生无憾

大年初一,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95后的刘辉告别父母和爱人,成为江苏省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的一员,当时她才结婚3个月。

刘辉被分配到了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我一去就看到病房住满了患者,心里压力不小。”刘辉说,自己再苦,也苦不过病痛之苦;再累,也累不过一家分离之累。干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护理好每一个病患,就是来武汉最大的意义。

刘辉不光为患者做好日常护理,还为患者组建起一个“肺呼吸操”微信群,帮助改善患者胸闷气喘等症状。

刘辉所在的溧水区人民医院有个专科特色叫肺呼吸操,她又是呼吸内科的护士,在以往的工作中,遇到有类似呼吸疾病的病人,他们会教患者肺呼吸操进行肺康复锻炼。

前不久,病区进来一位60多岁的患者,他当时脉氧很低,虽然经过几天吸氧治疗,只要一活动还是会胸闷、气喘。于是,刘辉便教这位大叔缩唇呼吸,几天下来,大叔的症状改善了很多。

这些天“肺呼吸操”群内不断有人出院,有患者发消息对她说:“虽然看不清你的脸,但从你的眼睛里能感受到你的笑容,你是我们病人的贴心天使,谢谢你和你们江苏医疗队的所有医护人员。”

刘辉在她的战地日记中写道:疫情如战情,医院如战场。能去祖国最需要我去的地方,此生无憾!

家是最暖的牵挂

也是最硬的铠甲

新冠疫情发生后,市第一医院张媛护士长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湖北。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分院重症病房,张媛和她的伙伴们已经奋战了20多天。

作为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南京二队的第一棒,张媛带领小组成员2月11日凌晨两小时成功收治了47名病人。

她第一个走进隔离病房。“我做了充分的准备,熟悉组员、把病区摸了个透!大到病房排列,小到针线盒的位置……”张媛说,身体力行是她的工作习惯,也是日常护理管理方法。

工作之余,张媛最牵挂的就是家。

“她去武汉的这20多天,我天天都很担心,一直没睡好。”张媛的丈夫李平说,他每天都会去翻看市第一医院在武汉的各种报道,希望能看到关于妻子在那边的情况。

妻子出发前的请战书中写道不论生死……“我看了心一直在颤抖,这一句不论生死,让我如何度过接下来等待的岁月。”李平说,当时他哭了,一个人委屈地、悄悄地哭……哭完,又帮她收拾行李,送她去医院,送她上机场的大巴……

“我知道那天他哭了,背着我一天哭了好几次!我开玩笑说他像个娘们儿,其实那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张媛说,这些日子她很少给丈夫打电话,她怕说着说着就哭了。在微信上,她总是说,自己在这里上班没有那么危险,也没有那么辛苦,除了戴口罩有点憋气以外,其他都非常非常好。

“放心吧,我很好!”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南报融媒体记者 许琴 李花

通讯员 魏林玲 周晓 董玲 王娟

 

标签:武汉;人民医院;救治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