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明代校尉铜腰牌铭文是“电脑打印字”?专家回应: 真品!
2018-12-04 09:26: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11月23日,本报报道了南京城墙博物馆新近征集到的一块明代校尉铜腰牌,稿件见报后引发众多读者和藏友关注。有读者提出,腰牌上字体像是电脑打印的楷体字,并据此认为该腰牌“系现代仿品”。

  昨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城墙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负责人马麟接受了记者采访,从文物鉴定依据、明初书法字体、明代神道碑字体比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回答读者的疑问。他表示,腰牌上的字体并非是“电脑打印字”,而是标准的明代台阁体。

  铜腰牌符合明代特征

  多方专家鉴定确认为真品

  此次征集到腰牌出自南京明故宫遗址,腰牌为铜质,主体为圆形,直径8.7厘米,上部有简化的莲叶盖装饰,中间有一圆形穿孔,以备系绳悬挂。腰牌正面边缘部分有一圈凸起的弦纹,中间有“凡遇直宿者悬带此牌出皇城四门不用校尉”四行十八字阳文楷书,背面光素无纹。

  在藏品征集过程中,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邀请国家文物局出入境责任鉴定员、江苏省青铜器研究鉴定专家和我市明史考古专家,对这块铜腰牌进行了鉴定。最终,专家们给出的结论是:“腰牌锈迹自然、包浆醇厚,铭文格式和字体、腰牌形制和铸造方式均符合明代特征,应为真品。”

  马麟告诉记者,这块腰牌应为明初铸造,从目前已知资料来看,此类腰牌存世较少,仅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块双鱼纹明代校尉铜腰牌。国博所藏腰牌比此件略大一些,正面文字内容和形制别无二致,前者铭文字体也为楷体,但字体粗壮,背面则有凹凸的双鱼纹。

  腰牌铭文为明代台阁体

  字体风格与明初神道碑文一致

  针对有读者提出“腰牌铭文是电脑打印方正楷体字”的质疑,马麟解释说,腰牌上的字体其实是明代的一种官场书体——“台阁体”。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大力提倡书法,这一时期帖学大盛。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这对当时的书法艺术风貌产生了很大影响。那时的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其特点是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

  据《明史》记载,明代宫廷、官署的玺、印、符、牌,均由礼部管辖的铸印局铸造,尚宝司保管。铸印局中,负责书写宝玺、符牌、印章内容的不是普通匠人,而是文职官员或者局内擅长书写的“儒士”,因此书写非常规范。

  礼部铸印局的儒士,是朝廷为“辨验各衙门印信,并写表、笺、本、章”而设的专职人员。据现有资料可知,铸印局还曾为明代开国元勋书写神道碑。现存于雨花台区邓府山北麓的《宁河武顺王邓愈神道碑》碑文末,就有“铸印局□□□奉敕书”的铭文。

  马麟表示,邓愈墓和岐阳王李文忠墓(现存于太平门外蒋王庙街)的神道碑书体,与城墙博物馆收藏的腰牌字体风格一致,了解中国书法史的人应该知道,这类书体其实就是明初的“台阁体”。

  专家还通过腰牌与明代神道碑的字体比对,来辨明腰牌字体是否符合明代特征。

  现存于玄武区板仓街的《御制中山王神道碑》,立于明代洪武十九年,神道碑内容由朱元璋亲自撰写,书写者是翰林院侍诏沈士荣、孙大雅。神道碑铭文的通篇书体与腰牌铭文风格相似,碑文中的“四”字、“城”字、“不”字、“懸(悬)”字,以及“關(关)”字的“門”旁,都和此腰牌中的铭文字体一致。

  与电脑字书写细节有差别

  “带”字为简写、“直”字短横不同

  马麟表示,现有的大部分电脑楷体字,都是在铅字楷体字模基础上数码化复刻而来,而这些字模是根据书法家书写的标准楷体字绘制或直接雕刻出来的,因此与当年规整的台阁体有相似之处。

  如果将腰牌铭文拓片和电脑楷体字仔细比对,可以发现两者在书写细节方面有明显不同。比如,“凡”字的撇和点,“遇”字两部分的连写,“直”字的短横等均不相符。此外,电脑楷体字的繁体“带”字的写法是“帶”,而腰牌铭文中的“带”字是简体写法,两者并不一致。“带”字用简体书写自古就有,唐代颜真卿的楷书中就有“带”字的简写。

  至于城墙博物馆和国博所藏腰牌的字体差别,马麟解释说,台阁体书法盛行于明初,至成化、弘治年间衰落。此件腰牌是明初用台阁体书写制作,而国博所藏腰牌应在明宣德以后,故而书体会有所不同。

  本报记者朱凯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