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坚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推进会在南京召开
2021-04-28 23:25: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涛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江苏于2012年启动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以来,已经过8年两个周期的建设。4月28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召开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推进会,总结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建设成效,部署第三建设期工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经过8年两个周期的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南京大学现有五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两个建设期的建设发展,在科技前沿领域攻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释放出较大的创新能量,并在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例如,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协同创新中心在第三代半导体方面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使得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依托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与协同单位协同开展机器学习新模型方面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行业场景和重大国防项目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重大成果;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为我国东部地区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苏州大学以首批14家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之一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大力推进校地协同、校企协同和国际协同。据介绍,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已实现大面积OLED照明国产装备设计制造,成功研制出了首条国产G2.5代OLED蒸镀生产线;发明乐柔性电子产业的颠覆性技术:透明电路微纳增材制造方法,量产大尺寸单膜一体化集成电容触控传感器,并在美国Zoom、日本iiyama和中国海信等终端广泛应用;发明的吸附材料突破了吸油速度慢等世界难题,曾应用于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处置等,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南京医科大学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全国30余家单位,开创性绘制了中国人群高发特发恶性肿瘤遗传学图谱,建立了全国领先的肿瘤高危人群识别新技术,精准定位195万肿瘤高危人群,新发现了7万余例的肿瘤患者,其中超过70%属于早期诊断,极大提高我省乃至全国肿瘤疾病的精准防治水平。

东南大学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解决了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不足,难以在强震区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填补了国内结构性能灾害演化研究的空白;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汇聚了近200名研究人员形成顶尖团队,创造性地提出“语言脑”研究思路,开展宏观-介观-微观各个层面的语言脑机制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的“洪泽湖河蚬”增养殖示范区2019年通过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水产生产标准ASC认证,成为全球首家通过认证的淡水贝类生态区......

“相关高校要坚持聚焦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前瞻性优化布局协同创新中心,把推进原始创新、解决行业困境和服务区域发展等作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指引。”推进会上,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要鼓励支持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遴选一批优秀的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培育建设。对那些经过8年建设成效仍不明显、与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不相适应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要考虑摘牌。

葛道凯强调,要坚持强化高校协同创新“顶天立地”的功能定位,坚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导向,让创新要素成为推动企业、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在引发深层次的“化学反应”上下功夫,更多更有效帮助企业和产业解决实际问题。

据介绍,针对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根据不同类型、目标任务和建设绩效等给予分类动态支持。各有关高校将获得的相关经费统筹配套优先用于协同创新中心及其相关学科与项目。截至目前,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0.9亿元。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多方面支持和投入,建立健全多元投入长效机制。破除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教育、科技、经济、社会之间的界限,积极集聚创新资源。共协同799个单位,其中高校院所405个、骨干企业340个、政府机构及行业协会等54个。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096项、基地平台1243个,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8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89项,制定国家、行业等标准1986项,突破重大理论、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881个,开辟新领域和新方向274个。新增与引进院士137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339人,累计培养硕士及以上学位学生56000余名;新增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675个,获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4227项。(记者袁涛)

标签:
责编:袁中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