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新华时论:应考“双碳”莫“跑偏”
2021-09-14 07:0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2021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工作中有些地方、行业、企业工作着力点有所‘跑偏’,采取的行动措施不符合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的要求。”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防止“跑偏”“走调”。

应考“双碳”莫“跑偏”!这是及时的提醒,更是有力的纠偏。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落实这一决策,全国各地推动迅速、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譬如,有的地方把“碳达峰”当成“碳冲锋”“攀高峰”,“倒计时”式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有的地方盲目追求“减碳”政绩,要么急于求成,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或突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要么热炒概念,盲目推出所谓零碳方案、零碳社区、零碳新城等;要么“抢头彩”心切,未经科学规划就“大手笔”布局新能源等领域,造成产能泡沫隐患。一项系统性工程被搞成了“运动式减碳”。

不管是投机式的“碳冲锋”,还是冒进式的“运动式减碳”,其实都是对“双碳”工作的误解和“跑偏”。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不能仅是“要我转”,更要成为“我要转”“要转好”。我国经济体量巨大,能耗总量高,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之路,才是正道。把“碳达峰”变成“碳冲锋”,本质是一种投机主义,是对传统高污染、高能耗模式的眷恋,与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格格不入。把“碳达峰”搞成一场“运动”,看起来轰轰烈烈,动作很大,口号喊得很响,实际上是急于求成、违背规律的表面文章,最终可能沦为形式主义。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既不能无所触动、无所作为,也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实现目标,尊重差异很重要。各地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减排潜力不同,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把握节奏很重要。研究表明,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碳达峰”时,人均GDP普遍在2万-4万美元。2020年,江苏人均GDP12.1万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 1.7万美元,所以,未来五年是“碳达峰”的窗口期。窗口期就是机遇期,就是关键期,就是考验期。窗口期,就是要多发现问题、多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系统推进很重要。减碳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不能“就碳论碳”,更不能“大而化之”,而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全面统筹、通盘考虑,增强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实现“双碳”目标,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聚焦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大力降低制造业化石燃料使用占比,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促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治本,就是要深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快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积极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绿色制造体系、低碳生活体系。要先立后破。把减碳的基础设施“立”好,在处理好减碳与产业发展、供应链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拿出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综合考量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减排、碳源量与碳汇量的关系,合理设定目标,统筹有序推进。要精准滴灌。综合考虑本地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各行业能源消费情况等因素,在深入调研分析基础上,将减碳措施细化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主体,增加碳减排方案和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