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推行“减证便民”、出台涉企免罚清单、深入开展“法企同行”专项行动……护航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以法治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提升服务效率、激发市场活力,真正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硬内核”。
当好“店小二”和“啄木鸟”
今年1月1日,《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把两个“最大限度”写入总则,强调“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回应全省超过1200万户市场主体的热烈期盼。
既要当好“店小二”,用法治定标定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又要做好“啄木鸟”,用法治之“喙”确保市场肌体整体健康。近年来,江苏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社会信用、地方金融、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中小企业促进、行政执法监督、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工作,集中清理与《民法典》和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21件,同时积极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车”,设立6个企业立法联系点,广听民意、广纳民智,坚决打破制约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 破解“注销难”“变相招标许可”等痼疾,真正架起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
行政执法与市场主体权益最为密切,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是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2019年4月,我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为行政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戴上“紧箍”、划下“标准线”,切实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达90%以上。
目前,我省在全国出台首个以监管领域为分类标准、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印发、体系全面的省级免罚规定——《江苏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规定》,为执法清晰指引“非罚”边界,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例如,苏州某生物技术企业因官网页面内含有“最快”“最好”等极限用语的广告,被举报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由于未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监管部门依法作出免予行政处罚、责令限期整改的处理决定,该企业承诺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依法经营。
做好“减法”提质增效
近日,常州铁元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息祥心头的郁结终于解开了。此前,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办需事先取得办学许可证,才能获得营业执照,可企业在筹设过程中,无法先取得法人资格,又影响到办学许可证申领。“现在签署告知承诺书,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达到办学要求,就可以办理办学许可证,一下子走出了‘循环证明’的死胡同,再也不用来回跑了。”
这一利好,得益于我省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做“减法”,大力推行“减证便民”举措。据省司法厅统计,自施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以来,采用告知承诺制申请审批51.7万余件,与以往相比,减少申报证明材料20%以上,办件时间缩短近30%。去年12月底,我省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首批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清单,包括思想品德鉴定、无犯罪记录证明等62项,进一步为企业审批和群众办事提速。
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则是另一项“减法”。以行政程序法治化和政务服务法治化为重点,我省累计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048项,编制完成《省市县(市、区)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实现“三级四同”,让政府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通过精简执法主体,减少执法层级,下沉执法力量,编制执法清单,“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被纳入国务院办公厅《“放管服”改革丛书》,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构建亲商兴商法律服务体系
去年6月,宿迁泽众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松接到法院判决后长吁一口气:“企业行稳致远,真少不了法律保驾护航。”
该企业在京东商城经营4个店铺,年销售额达上亿元,去年因一款热销榨汁机涉嫌侵犯专利权,面临巨额赔偿。园区法律服务中心上门进行“法治体检”了解到企业这一烦恼后,中心常驻律师刘倩认真研判案情、收集证据,提出的抗辩意见被法院悉数采信,最终法院判决公司停止侵权、无需赔偿。
“‘法律服务不出园’,不仅提升企业获取法律服务的便捷度,也有利于法律服务需求精准对接。”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处处长郭兵介绍,2019年以来,我省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驻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在176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建立法律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活动,一年来累计对接省级重大项目220个,出具法律意见书3855份,为5万余家规上企业开展“法治体检”。
作为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和“一带一路”交汇点,我省对外经济法律需求较大。尤其是企业“走出去”经常被法律政策不同、宗教习俗有别等“水土不服”问题困扰。
2019年,我省创新设立海外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提供律师服务、公证、仲裁指引等法律服务。目前,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已经在柬埔寨、阿联酋、俄罗斯、巴西等16个国家布点,帮助160余家企业境外投资项目顺利落地,提供各类企业法律咨询3700余次。
除此以外,我省还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打造商事纠纷快速稳妥处置的“快车道”。截至目前,全省设区市、县、镇(街道)非诉讼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并在法院及其他重点单位设立分中心,成功调处涉企矛盾纠纷272194件。
如今,我省已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格局,结出累累硕果——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政府贯彻实施民法典的专门性文件,指导、监督行政机关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权和合法权益;省高院制定出台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促进金融秩序稳定等规范性文件;省检察院对涉企案件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界限,慎重批捕起诉;探索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省级政府部门和各设区市政府普法责任制考核;推动长三角区域法治一体化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统一开放市场体系、共享公共服务等方面予以法治保障。
通讯员 邢媛媛 记者 胡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