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百年辉煌 E心向党|莫元花:以针代笔,以线代墨,让乱针绣成为中国“新名片”
2021-05-21 12:10: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编者按:激扬青春理想,展示党员风采!由江苏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江苏省委主办,各设区市委网信办、团委和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的“百年辉煌 E心向党”主题采访正式启动,中央及省内数十家媒体记者深入江苏各地,走进现代化建设一线,聚焦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医疗卫生等不同领域涌现出的青年党员先进事迹,讲述他们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青春书写人生精彩、绽放最美芳华的奋斗故事。

地处江苏省扬州市的乱针绣人才艺术馆,最近又多了一块“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的牌子,挂在艺术馆的荣誉墙上,显得格外醒目。走进人才艺术馆,身着华丽唐装服饰的“绣娘”们正在缝纫台前一针一线忙着刺绣。她们正在忙活的,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乱针绣作品《开国大典》。

乱针绣人才艺术馆里的绣娘

“这一针靠外一点,贴边走线,落针到这个位置。你看,是不是比刚才好看多了。莫元花在手把手教“绣娘”用乱针绣手法绣五角星。

莫元花是江苏省扬州市国凤刺绣研究所技术总监,扬州工艺美术大师,也是乱针绣艺术馆姐妹们的“主心骨”。

1982年,莫元花出生在扬州市宝应县鲁垛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1年连云港外事学校毕业后,莫元花放弃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外企工作,选择了从事跟自己专业并不对口的乱针刺绣行业。对于只拿过笔没拿过绣花针的莫元花来说,刚开始学习刺绣的痛苦才是真的。莫元花经常每天熬到半夜,绣两针就要拆一针。手戳破了,她没有喊过一声疼;腰背酸了,她没有叫过一声苦。为了掌握刺绣技巧,她专程去苏州拜师学艺,认真钻研刺绣影像基础知识和绘画艺术。“既然选择了,就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拜师期间一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是很值!”莫元花在回忆那段经历时微笑着说。

经过刻苦的学艺生涯,她成为了一位水平“还不错”的绣娘,但是莫元花并不满足于此,怀着对乱针绣艺术的痴迷,她常年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让乱针绣进入更高的殿堂?

她对人物肖像绣呈现地不够细腻动起了新脑筋,反复揣摩,绣了拆,拆了再绣。找来很多资料,一点点尝试,在前辈传下来的四十余种针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研发出最适合人物肖像表达的绣法技艺——“16系环节操作法”。她又尝试用这种针法绣制其他头发、睫毛以及需要表达细腻感的背景类画面,发现也颇具艺术表现力。

付出终有回报,2013年,莫元花的“乱针绣针法与色彩搭配”得到了苏州刺绣研究所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她创绣的多幅作品频频获奖并亮相国际舞台。绣品《归程》被江苏省政府赠送给香港作回归大礼,《万里长城》赠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奥运会水上场馆图》赠送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作品《万里长城》赠送给中国驻法国大使馆……

以针代笔,以丝代墨,用针线记录历史,在方寸中展现功夫。莫元花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把传统刺绣技法延续下来,让国人,让世界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是她的初心。“一幅精美的刺绣作品,是数百年民族智慧的积淀,保护它就是保存一种人类历史的印记。”

20岁接触乱针绣至今已有19年,当初从父亲手里接过的细针如今已成为莫元花带领乡民改善生活奔小康的致富密码,而她也成为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表示,“乱针绣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希望。我很庆幸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而乱针刺绣是一个能够展示女性才华创造更多价值的舞台。我希望通过党员身份,希望通过党组织,吸引带动更多的妇女加入进来,让非遗文化—乱针绣得以继续传承的同时,共同创造出社会价值,帮助乡民实现致富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惠虹 严红兰/文 周天琦/摄 朱丹清/制图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