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农村是我的根,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热土
2018-05-25 16: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2012年9月,快要退休的徐勤生积极响应泰州市委号召,到徐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到村第一天,质疑声超过了欢迎,“他来当支书,能干好吗?”“挂职锻炼的,走个过场就回去了。”从那天起,他下定决心,一定牢记组织嘱托,甩开膀子干实事。

  从原点到新起点,不变的是农村情怀

  徐勤生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62 年的人生岁月中,有 56 年生活、工作在农村。1975 年参加工作后,他担任过 8 年生产队长、7 年村主任、16 年村支书,大半辈子都在和农民打交道,对农村始终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农村这段经历,滋养、历练了他,帮助他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一名副处级

干部。2012 年退二线后,赶上泰州市委选派机关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一下子点燃了他重回农村的激情。亲朋好友都说:“你有清福不享,回农村受那份穷罪,图个啥?”“回村里帮助乡亲们!农村是我的根,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在这个信念的指引下,徐勤生第一个报了名。

  到徐庄不到半年,徐勤生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田间地头,爱上了徐庄的一草一木、一沟一渠,爱上了勤劳质朴的徐庄人。

  金色麦田话丰收

  村里有个孤寡老人管奶奶,生活自理有困难,他想方设法为老人修好门前的小路,安上自来水和有线电视,送去移动坐便椅,还帮助她重新砌了灶台。老人激动得不停唠叨:“想不到我 80 多岁的人了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就是亲生儿子也做不到啊。”徐勤生真诚地对老人说:“我就是您的儿子,以后您有困难就找我。”现在管奶奶每次见到徐勤生,总要拉着他,一聊就是半天。

  就这样,徐勤生很快和全村人打成一片,脸熟路熟、地熟人熟,乡亲们养的狗见了他都直摇尾巴,他真正成了村里的一员,成了一名“狗不叫”的书记。

  从空壳村到富裕村,不变的是创业激情

  农村要想发展,主要的是集体经济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徐勤生刚到徐庄时,村里穷得叮当响,集体收入基本为零,负债高达 400 多万,干部精神不振,群众怨声不断。上任之初,他向村里党员干部许下诺言,只要一天不拔掉穷根,他就一天不离开徐庄。

  徐勤生发现,村里穷主要是因为思想旧、身子重。首先得转变村“两委”班子思想,理清徐庄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捏紧拳头解决突出问题。

  村里有1600 多亩耕地,但大都高低不平。他通过反复思考,决定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筑巢引凤”,招引能人到徐庄投资建设小农场。

  说干就干,他和村干部带头到田间参加劳动,早上四五点钟就下到地里,天黑之后才收工,饿了就在田头将就吃一口。村民们感慨干部作风变了,他们纷纷扛起锄头,平整门前屋后的杂乱土地。现在村里1 000 多亩耕地方方正正,四周水泥路纵横交错,90%的耕地已集中流转,建成4个家庭农场,水稻产量足足提高了20%。一名老党员高兴地说,“以前土地撂荒没人管,现在成了挣钱的香饽饽。”

  初战告捷,徐勤生又把目光转到兴建标准厂房上。他利用原来村集体废旧的学校和土地复垦给予的土地增减挂钩指标,多方筹集资金,新建52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出租给本村经济能人。到2014年底,徐庄村不仅清偿了所有债务,村集体经营收入也达到200多万元。

  从副处级干部到“村官”,不变的是党性本色

  徐勤生的人生起点是生产队长,临近退休,从副处级干部又回到了原点。对他而言,这是个圆满的句号。他一直告诫自己,基层工作既要做得好,也要说得清,做得好是勤政,说得清是廉政。

  到徐庄报到的第一天,徐勤生就向干部群众作出“四不”承诺:不用公款请一次客、送一份礼、买一包烟、办一件私事。三年来,他不仅兑现了承诺,还自掏腰包帮助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

  为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徐勤生带头提出“接受任务不摇头、遇到困难不低头、完不成任务不回头、有了成绩不昂头”的口号。每次集体劳动,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前。

  有一次在搬预制块时,他不小心摔倒在硬质渠道里,膝盖、大腿都肿了起来,现场的村民都劝他回去休息,但他仍然咬紧牙关继续干了下去。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村民于大华感慨地说:“过去,村干部的脸都是白白净净,找他们办事要到牌桌、饭桌上找;现在,每个村干部的脸都晒得黑黝黝,要办事直接到地头找。这都是徐书记带头带得好!”

  徐勤生经常对村干部说:“我们基层干部要以身作则,既要做给群众看,还要领着群众干。”正是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徐庄村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展。而面对荣誉,他总是说:“是群众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变化,群众是最令人感动的!我要做的事还很多……”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