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记录:穆科明,人工智能世界品牌的追梦人
2017-10-13 07: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顾星欣  
1
听新闻

  穆科明

  这个国庆长假,穆科明没有休息,约见了好几拨客人洽谈业务。他的办公室位于南京秦淮区的中国云计算创新基地。走在园区里,很多人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位穿着朴素、笑眯眯、丝毫没有架子的中年人,是一位从硅谷归来的创业精英。

  1971年出生的穆科明,曾经是众人眼中的天才科技少年。上中学时,他就发明了自动报警钓鱼竿和电话程控交换机,申请了专利。90年代末,他考入清华大学。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硕士毕业时,“出国热”正火,穆科明还记得,当时班上80%的同学都出国了。他也申请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继续攻读理学硕士学位。

  学有所成的穆科明幸运地留在了硅谷。2000年左右,他正好赶上了硅谷的创业热潮。那时候,以思科、英特尔、微软为代表的老牌科技公司如日中天,今日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则刚刚开始进入上升期,谷歌还处于爆发前夜。整个硅谷热火朝天、藏龙卧虎,接触的都是互联网、芯片技术、数据信息化等世界最顶尖的技术,这让信奉科技改进社会的穆科明十分兴奋。

  硅谷十多年,穆科明过着一个标准工程师的生活,凭借着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奋,他的事业稳步上升,从程序员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合伙人。在他的专长——视觉通讯领域,他站在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率领研究团队一次次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如世界第一台200万像素Webcam(被微软采用)、第一台自动去红眼数码相机(被佳能采用)、第一台3D高清视频语音视频传感系统(被索尼采用)……不过,穆科明向记者强调,自己在硅谷的最大收获,是认识到了技术与产业化的区别,收获了一种理念:“高科技的根本意义在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的科技创新之潮汹涌澎湃,隔着广阔的太平洋,强有力地传播到美国西海岸边。穆科明开始发觉,“回国”的声音在硅谷的中国人中间渐渐增多。一位先期回国的清华学长对穆科明说,“回来吧!这里机会更多。”穆科明想起了清华园里的求学岁月,想起了意气风发的少年时奠定的人生抱负:要做国之栋梁。

  在硅谷,中国人的智慧、美国的品牌比比皆是。穆科明渴望中国人创造的技术能打造出中国的品牌。随着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他愈来愈看好国内的发展计划,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国好友慢慢走到一起,渐渐聚集起共同的人生目标:回国,打造自己的世界品牌。

  这就意味着要舍弃在硅谷已有的工作、薪水、优渥的生活条件。什么感觉?记者问。穆科明笑笑:“除了这些‘标配’,人生总需要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吧。”

  2010年,以穆科明为首的6名旅美博士集体回国。飞完一万多公里,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后,穆科明直奔南京。之前,他从自然与人文方面作了一番调研:南京高校众多,人才储备丰富;交通便捷,运输成本低;生活成本相对北上广深有优势,利于控制成本;南京周边有昆山、无锡、常州等电子制造业发达的腹地,方便生产。他踌躇满志地把新公司命名为南京杰迈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寓意是“人杰地灵、迈古超今”。

  万事开头难。虽然穆科明带回了世界领先的机器视觉技术,然而,一个初来乍到的新公司,在起始阶段拓展业务是何其艰难!公司成立后三个月里,一笔订单都没有接到。为了节约成本,穆科明住的是几十元一晚的快捷酒店,在中山南路租了一间13平方米的办公室,隔壁就是厕所。每天吃一荤两素的盒饭,办公室里放着一只行李箱,随时出差。压力如大山压顶,那段时间,穆科明频频失眠,血压飙升,一下瘦了十几斤……可是他没有抱怨,“做事嘛,哪有不难的。”

  好在,机遇垂青的永远是实力。国家水利部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招标,穆科明公司带来的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惊艳亮相,它能在200米范围内清晰地看到深水尺桩、水里的蓝藻和鱼,尤其是凭借暗光高清成像技术优势,从全世界140多个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创造了“小企业赢了上市公司”的传奇。

  随后短短几年里,杰迈视讯迅速取得了一系列让业内惊叹的成果,在南京、杭州和美国硅谷都架设了自己的研发机构,成功开发并量产上百款高清智能网络摄像机、存储设备产品和视频大数据平台软件,以及国内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地下管网机器人、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如今,杰迈视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青奥会、南京智慧城市、牛首山、南京博物院、上海迪士尼、上海虹桥枢纽等重大安保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

  这些年来,政府对于创业公司的一系列扶持,让穆科明感到温暖贴心。曾经,有客户要求杰迈视讯先垫付一笔元器件400多万元的费用,正在他焦虑之际,南京白下高新园区管委会伸出援手,园区投资担保公司做担保,短短10天,500万元科技贷款就到了公司账户上,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午饭时间到了,穆科明一如既往地去吃员工食堂,一边走,一边和记者兴致勃勃地谈着公司的未来——“科技是富国强民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创造出真正属于世界一流的民族品牌。”他说,人类的信息80%来自于视觉,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兴起,公司在新一代机器视觉方面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领域,都有很多创新空间。

  “现在互联网创业有点虚火,很多人造出概念就忙着圈钱。”他摇摇头。从来,他的信条是:不追潮流,踏踏实实做出世界领先的技术;有梦想更要有行动,有行动更要有坚持;如此,路虽远,行必至。 本报记者 顾星欣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