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为屏障;西纳山丘入城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南京明城墙现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墙。1956年10月,分多段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全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
南京明城墙前后修建时间长达39年,至1398年朱元璋去世才停止修建,现在所说的明城墙,一般指其宫城,全长33.7公里,现存23.743公里,被誉为中国数千年城垣建造史的颠峰之作,600多年来,南京明城墙经历了风风雨雨,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严格意义上来说,南京明城墙的防御作用直到清代才开始发挥。明初的"靖难之役"和清军攻占南京都没有打真正的攻城战,而清初郑成功北上却正是在南京城下大败而归。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太平军于1853年挖地道炸塌仪凤门城墙20多米攻占南京。1864年,清军如法炮制,炸塌太平门附近城墙攻入城内。清军破城后,陆续修补受损的城墙,明城墙基本恢复了原貌。
清末到民国时期,由于近代城市化发展,政府陆续开辟了很多新城门,以改善和缓解城市道路发展和保护城墙的矛盾。即便如此,南京明城墙在民国时期仍然遇到了拆保之争,各派争执不下,直到1934年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提出《关于南京城防建议案》,将明城墙列入城防计划才告一段落。这样,明城墙得以保存并在抗战中奏响了中国古代城墙原始价值的绝唱。
1937年12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南京,在飞机、火炮等重型武器的狂轰滥炸下,南京明城墙最后一次承担起防御的重任,13日,已经千疮百孔的城墙终于再也挡不住侵略者的铁骑,南京沦陷,明城墙的防御功能虽然就此终结,但作为历史的见证,苍苔斑驳、弹痕累累的古城墙仍在警示后人。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明城墙废与存的矛盾又一次浮出水面。尽管有一些著名学者提出反对意见,但从1954年开始,南京开始大规模拆除城墙。在东南大学刘敦桢等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告下,拆城风得到了遏制,南京明城墙才得以断断续续的残存,到1958年底,大约三分之一的城墙被拆毁,城门也大多被拆除。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城墙的保护工作终于走上了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南京市对于城墙的维修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扩大,按照"修复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采用老城砖补砌修复墙体。1998年,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成立于明城墙台城段,博物馆在展示南京古都特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同南京市明城墙管理处共同承担着明城墙维修保护的任务。
如今的明城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在新时期开始了自己的全新使命。
建筑形制
南京明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明城墙更长,是世界第一大城垣,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公里。 经历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如今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南京明代的四圈城墙,其营建思想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在中国都城建造史上显得标新领异,独具魅力。
南京文物局公布:南京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
“在对南京城墙现状进行诸项调查、测绘后,最后确认南京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
南京城墙从1366年兴建至1393年基本完成明王朝都城四重城垣的定制,前后历时28年。经过600多年之后,在当年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垣中,宫城与皇城现仅存几座城门,外郭仅余数段遗址,唯有京城大部分尚存。目前所称的“南京城墙”,就是指明代京城城墙,它也是我国目前留存规模最大的京城城墙。
对于南京城墙的原始长度,明代以来一直说法不一,1373年皇家档案记载的长度折合成今制为33.383公里,是南京城墙长度最早、相对精确的记载;民国时期则有南京城垣长约34.23公里等说法;从20世纪50年代至1962年间,对南京城墙长度统计了四次,均得出了不同的长度;1982年对南京城墙的测量,得出现存完好及半损坏总长度为21.351公里,并沿用1958年测量的周长是33.676公里的数据。
“面对如此多的说法,学术界始终没有对城墙长度问题达成共识,成为南京城墙研究工作的一大憾事。”杨新华表示,“而囿于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往对城墙长度的测绘因人为累计的误差,难免造成其结果缺乏科学性,像1982年那次测量就是用皮尺拉出来的。”
为此,南京文物局结合正在进行的《南京明城墙科学保护与抢险维修研究》课题,与江苏省测绘局合作,从2005年11月28日到2006年1月24日,运用卫星拍照、航空影像、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测量手段,开展了科学测量南京明城墙的工作。
经过实地勘察和科学测绘,工作组最终确认了有关南京城墙的最新数据:南京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为25.091公里,遗址部分10.176公里;城墙现状基本完好类的总长度为22.425公里,城墙现状遗迹类总长度为2.666公里;城墙最高26米,城墙顶部最窄处为2.6米,最宽处19.75米;城墙现存护城河全长为31.159公里,城墙与护城河间距最宽处为334米,最窄处为9米。
杨新华表示,经过这次的测绘和确认,一些以前被看成是已部分拆除的地段也被统计在内,为今后该项遗迹属性的城墙制订保护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城墙遗址的测量,也为文物部门今后在遗址沿线竖立标志碑及遗址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其中对于护城河的测量则是首次进行。另外,护城河和城墙之间空地如今已被列入城墙风光带保护范围,对护城河有关数据的首次调查,也将更加有利于南京城墙的科学保护。
(综合整理百度、新华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