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工作就要有那么一股子舍我其谁的精气神。当年,柳泉人民修涵洞建水渠,开人工河,引来微山湖水,灌溉万亩田,今天我们还要发扬‘向阳渠’精神,铸就‘难而不惧,奋斗不息,求实创新,勇争一流’向阳渠精神的当代传奇!”6月13日,铜山区柳泉镇党委书记李道丰站在向阳渠“三十八孔桥”下坚定地表示。
向阳渠是柳泉人民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精神的丰碑。该石渠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全长67华里,通过多级翻水,有效解决了山区干旱缺水问题,是一条可与红旗渠相媲美的人工天河。
“我们把传承和发扬向阳渠精神、挖掘其时代意义,作为建设经济强镇、生态美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动力源泉。”李道丰说。
柳泉镇用“拉练工作法”、“一线工作法”锤炼一支“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的党员干部队伍。制定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从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到村组干部都有严格的绩效目标,改年终考核为阶段性工作考核,打破大锅饭,赛场比成绩。在对村组干部的考核中,硬性规定书记项目中必须有一项扶贫项目,每个村组干部保证一年内走访所有辖区农户一次以上,且必须有走访记录、村民提出的问题建议、处理结果及村民签字和评价。
“不放空炮,说到做到”,是干部群众对柳泉镇党委政府最深的印象。李道丰说,在基层工作那么多年,让他最不满意的就是那种“说说而已”的工作态度。为改变这种浮夸作风,镇里对每项工作都实行“三单制”:凡交办各村、各部门的重点工作,下达“交办单”,限时推进;对进度缓慢或未达预期效果的,下达“督办单”,限期整改;对督办仍不整改的,下达“问责单”,严肃问责。严格的考核推进机制提振了干部的精气神,使干部“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产业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整治、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一干一个响,个个见成效。群众也从一年一大变的速度和效率中得到满满获得感,增强了对党委政府的信任。“现在,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预想达到什么效果就能达到什么效果,没有转弯走样的。”李道丰不无自豪地说。
“只有每项工作的第一,才能保证总体工作的第一。”这是李道丰常挂在嘴边的话。争“第一”谈何容易?柳泉镇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向阳渠精神,不当鸵鸟,迎难而上,咬住青山不放松,用苦干实干加巧干,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去年,环保风暴袭来,以钢铁焦化为主的产业结构受到空前冲击,镇里成立书记、镇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三家钢铁两家焦化企业的不同情况,严格实行“一企一组、一企一策、一企一结果”,细化到事、责任到人、上下协调,把脉问诊“寻良策”,确保了搬迁转移稳中有序。并成功招引3家投资5亿元以上的工程机械及配件加工企业落户,加快推进“柳泉冶金建材”向“柳泉高端智造”转变;为推进乡村振兴,镇里聘请江苏山水研究院“画”好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去年完成12个示范村、57个自然村整治,北村、王林、黄庄等“一村一幅画、一村一风景”,聚点成线,织线成面,形成柳泉美丽乡村百花园。同时,东部万亩黄桃、北部设施农业、西部万亩养殖、南部休闲观光四大农业片区,夯实了产业振兴的基础;扎实推进供水、公厕、道路、路灯、休闲广场、河道治理、5万棵大树进柳泉等民生工程,自然村高标准公厕全覆盖、水泥道路户户通、自然村休闲广场全覆盖、河道市场化保洁全覆盖,走在全区前列,树起发展标杆……
去年,柳泉镇综合考核位列铜山全区第一,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油靠压、井靠挖。传统产业转型的阵痛,让我们倍感压力也激发我们砥砺奋进的激情,依靠山水资源,实施绿色山川、绿色产业、绿色镇村三大工程,发展全域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我们的方向,更是我们的使命!”李道丰充满信心地说。
回望柳泉,烟波浩渺的微山湖,163座连绵起伏的青山,青山绿水间傲然矗立的向阳渠,一幅气势磅礴的时代画卷铺展眼前……